如何拍下萬億分之一秒內的原子“電影”?超級X光給出答案

來源: 更新:

在我們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裏,每分每秒都在上演着宇宙最驚心動魄的“動作大片”。分子是身懷絕技的特工,它們精準變形、結合與分離;原子是舞步飛旋的舞者,在萬億分之一秒內完成着生命的協奏;正在光合作用的植物葉片中的分子拆解水分子釋放氧氣;入侵細胞時,病毒的蛋白質外殼又突然變形“開鎖”……

如何把這些在分子世界上演的精彩紛呈的片段記錄下來?揭示其中的奧祕呢?

圖1: XFEL拍攝概念圖

(圖片來源:作者由AI生成)

要想看清楚這些飛秒(一千萬億分之一秒)內原子級的動態過程,就要藉助一款“超級攝像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XFEL)。正是藉助它,科學家們得以拍攝微觀世界奇妙的“分子電影”。

傳統方法存在什麼困境?

想拍攝一張清晰的照片,離不開高分辨率與合適的快門時間。給原子“拍電影”,捕捉它們在化學反應中的瞬間動態更是如此。

但對於傳統方法而言,有重重困難橫於眼前。想看清楚原子,分辨率需要達到0.1納米,需選用波長極短的X光。爲此,科學家們研究出同步輻射的方法來產生高亮度X光。雖然分辨率達到要求了,但其X光脈衝爲皮秒級(一萬億分之一秒),也就是說其快門時間遠遠大於所要拍攝畫面的發生時間,畫面會模糊不清。

不僅如此,由於X光高能量的特性,長時間輻射會損壞生物樣品。而傳統成像需要長時間累積足夠的光子才能形成清晰圖像,因此在利用X光看清結構之前,生物樣品已經被損壞了。也就是說,想“看見”就要用X光照射,但在照射完成之前,作爲“被拍攝者”的樣品已經被摧毀了。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但科學家們還是找到了解決方案。

革命性的解決方案——XFEL

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XFEL)因其能產生超亮、超短脈衝的X射線成爲突破口,使科學家們能夠“拍攝”到清晰的原子動態瞬間。那自由電子激光是什麼呢?

自由電子激光是利用接近光速的高能電子束,通過週期性磁場(波盪器)迫使電子振盪並輻射光波,在自放大自發輻射等機制下,光波與電子束相互作用,被相干放大,最終形成的高強度、高相干性的激光。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XFEL)裝置的核心是利用巨大的粒子加速器隧道產生X射線激光的過程。

首先,在直線加速器中將一束電子束加速至接近光速。

隨後,高速電子束進入波盪器(由N、S極交替排列的磁鐵組成)中,在磁場的作用下,電子被迫進行快速的橫向振盪。電子在振盪的過程中輻射X射線,這些輻射出的X射線又會進一步地與前方電子相互作用,迫使其同步振盪產生共振,輻射被強烈地同步放大,即自放大自發輻射。

最終,產生出具有超高亮度、超短脈衝(飛秒甚至阿秒級)、優異相干性的X射線激光束——XFEL。

圖2:自由電子激光基本構成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由於XFEL脈衝在飛秒甚至阿秒量級,樣品在被X光徹底摧毀之前,就已被成像或探測,這有效規避了傳統方法的輻射損傷難題。而且XFEL同時具有高分辨率,即原子尺度0.1 納米,又有合適的快門時間,即與反應時間相近甚至更短的飛秒甚至阿秒量級。這都使得XFEL成爲拍攝原子動態瞬間的理想“攝像機”。

那科學家們又是如何拍攝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重要技術——泵浦-探測。

泵浦-探測的過程就如同導演拍電影一樣。泵浦,即“action”,發射信號使反應開始。採用一束超短激光脈衝(例如紅外光或可見光)激發樣品啓動反應。探測,即拍攝,拍攝不同時刻的場景用於串聯成電影。在飛秒精度的延時後,發射一束XFEL脈衝通過成像、衍射或光譜分析探測樣品狀態。改變延時並重復實驗,就可以串聯成一部原子的“電影”。

現已拍成的“電影”

  • 光合作用中氧氣的釋放

植物是具體如何”拆解”水分子、製造氧氣的?這一光合作用的核心謎題,如今被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XFEL)揭開神祕面紗。科學家們利用XFEL首次捕捉到光系統II(PSII)中水分子逐步”裂變”生成氧氣的全過程,獲得了從水到氧氣的關鍵中間態結構快照。這代表着維持地球上現有生態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化學反應——光合作用的動態細節首次展現於我們眼前。爲進一步的人工光合作用,清潔能源製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 病毒入侵細胞

高中的生物課上,我們瞭解到病毒通過表面蛋白變形入侵宿主細胞。但其蛋白構象動態變化的具體過程仍爲一團迷霧。科學家們用激光模擬宿主細胞環境(如酸性pH值)觸發病毒蛋白,再用XFEL在飛秒尺度上抓拍其構象變化的瞬間。成功解密了病毒是如何入侵細胞的,爲後續阻斷融合過程的靶向藥物的研究提供思路。

中國力量: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SHINE)

給原子拍“電影”怎麼能少得了中國?位於上海張江的SHINE(Shanghai HIgh repetitioN rate XFEL and Extreme light facility)是全球僅有的幾臺在建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之一。它的核心是一臺8 GeV(80億電子伏特)的連續波超導直線加速器,總長3.1 km,每秒可產生高達100萬次脈衝。將產生0.2 GeV–15 GeV全覆蓋(覆蓋軟X射線到硬X射線)的 X 射線自由電子激光(XFEL),其峯值亮度遠超傳統同步輻射光源。

根據2025 年SHINE工程進展報告,截至2025 年7 月全部土建及公用工程交付。關於核心裝置,注入器已完成安裝與束流調試,成功實現100 MeV能量輸出,束流性能達標(發射度低於0.57 mm mrad);超導直線加速器部分,已組裝並水平測試16套1.3 GHz與2 套3.9 GHz低溫模組(CM);CM01–CM14全面達標,CM15–CM20 正在總裝;波盪器部分,硬X射線線(FEL-I)26 mm週期的平面波蕩器(U26),已生產30套,4套已入隧道安裝,軟X射線線(FEL-II)包括55 mm週期波盪器(U55)和雙週期U55/75,15套U55完成集成,5套開始安裝。關鍵設備逐步國產化,多種核心部件實現自主研製,批量生產中。

SHINE配備4 套大型低溫系統(含3臺4kW@2K製冷機),爲超導腔提供近絕對零度環境。首臺製冷機已支持注入器運行,第二臺通過測試,第三臺進入試運行。採用歐洲核子中心(CERN)開發的“白兔”時間同步技術,精度達飛秒級(1秒的千萬億分之一)。注入器時序系統已完成調試,主加速器部分正在安裝。

預計2026年SHINE實現軟X射線(FEL-II)首次出光,2027年實現硬X射線(FEL-I)出光並整體驗收。

“SHINE面臨低溫模塊量產合格率、工期緊張等挑戰,”項目報告坦言,“但團隊正全力衝刺2026年首束光目標。當這臺亞洲最亮的X射線光源亮起時,我們將擁有窺見自然最深奧祕的眼睛。”

圖 3: SHINE的佈局和主要參數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6])

上海光源SHINE作爲探索物質動態的國之重器,不僅是中國走在科學前沿的重要一步,還爲原子尺度拍攝“分子電影”提供了終極工具。

未來,隨着SHINE等裝置點亮更短脈寬、更高亮度的相干光,我們或將解開更多微觀世界的神祕面紗。

參考文獻

[1] 趙振堂and 馮超. 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 物理, 47(3):153–160, 2018.

[2] Henry N Chapman, Petra Fromme, Anton Barty, Thomas A White, Richard A Kirian, Andrew Aquila,

Mark S Hunter, Joachim Schulz, Daniel P DePonte, Uwe Weierstall, et al. Femtosecond x-ray protein

nanocrystallography. Nature, 470(7332):73–78, 2011.

[3] 付磊, 何建華, and 曾夢琪. 同步輻射:從發現到科學應用. 科學出版社, 北京, 2022.

[4] Jan Kern, Ruchira Chatterjee, Iris D Young, Franklin D Fuller, Louise Lassalle, Mohamed Ibrahim, Sheraz

Gul, Thomas Fransson, Aaron S Brewster, Roberto Alonso-Mori, et al. Structures of the intermediates of

Kok’s photosynthetic water oxidation clock. Nature, 563(7731):421–425, 2018.

[5] Peter M Kasson, Grigory P´erez-Mej´ıas, Chen Zhang, Nicolas W Hengartner, and Sebastian Doniach.

Influenza hemagglutinin membrane fusion mechanism studied by XFEL. Nature Communications, 8:1458,

2017.

[6] 劉波. SHINE工程進展. 2025年超級陶瓷裝置研討會, 07 2025.

[7] 趙璇and 張文凱. 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原理、現狀及應用. 現代物理知識, 31(2):14–21, 2019.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李伊(北京師範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

監製:中國科普博覽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