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四個字引爆軍事圈!轟20真要來了?中美戰略平衡即將改寫
這句“拭目以待”的官媒表白,幾乎把所有的軍迷都吊足了胃口!近日,央視軍事頻道對轟-6K的飛行員都做了採訪,提到“後續的戰機大家拭目以待”,這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表白,卻把後面的軍事圈都炸了個遍!

可見官方這回是真的要“揭開轟-20的蓋頭”了,畢竟這也是對這兩年轟-6系列的“點題”啊,尤其是提到轟-6系列的未來機型時,更是擺明了是在對“20家族”的收官之作——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的這下一波的揭開了。
但早就有轟-20的“預告片”在不斷地向我們展示其“厲害”了。2018年,中航工業的宣傳片裏就閃過一個飛翼佈局的神祕輪廓;2023年,空軍副司令員王偉直接放話“所有技術瓶頸都已攻克”;到了今年,連美國商業衛星都在新疆馬蘭基地拍到了疑似轟-20的飛翼式飛行器。
看了這一系列的操作下來,官方居然還沒有正式的官方宣佈,卻用了“拭目以待”的這種暗碼式的表達,明顯就是在一拐一拐的爲大招的鋪墊了。這下可真把軍迷們的“火上澆油”給澆透了,他們都在一邊興奮的搓手一邊不由自主的唸叨起:“轟-20再不來,我兒子都要會打醬油了!”

爲啥一款轟炸機能讓人這麼上頭?
說到現在的轟-6系列就能一目瞭然了它的先進性和可靠性。儘管轟-6K、轟-6N等機型的不斷升級,但其仍未能突破以蘇聯上世紀50年代的圖-16的設計思路,非隱身的外形、航程的有限等都使其如同“扛着大刀片”般的對抗着如今的那些隱形的無人機。
可見轟-20的遠程打擊能力也足以讓人眼花繚亂,它的最大一大特點就是超長的航程可達1萬公里以上,而其載彈量的起步也已經高達40噸,甚至比同類的歐洲的T-50還要高出一籌,再加上其雷達的反射面積小到“麻雀”般的程度,也就意味着轟-20的可躲可隱的能力都遠遠高於以往的殲-10和殲-8等一線的機種了,另外轟-20還能“高”高的掛上一大把高超音速的導彈。
不僅如此,它的設計更是將B-2的隱身能力與圖-160的超音速性能都融合了進來,甚至能夠將自身的速度推到2馬赫的境界,一舉變身爲“空中幽靈的刺客”般的神乎其神的存在。

轟-20的真正威力,可不是單純拼參數
而這也將爲中國的“三位一體”核力量的最後一塊拼圖落地開啓了大門。但就空基的核打擊能力來說,國產的陸基東風41的洲際彈道導彈、海基的巨浪3潛射導彈都已相繼投入部隊服役。
而空基的核打擊卻還只能勉強靠着那一代已經相對老舊的轟-6N來撐場子。基於轟-20的服役,中國空軍不僅能夠實現對西太平洋的洲際的核打擊的自由,還能將其作爲遠程指揮的“神經中樞”,將攻擊-11等一系列的無人機集羣作爲遠程的“神經外周”,甚至能與福建艦的航母編隊打配合,對西太平洋的軍事格局直接造成洗牌的效果。
就中國的轟-20量產了,據蘭德公司的推算,如果中國的轟-20能在目前的量產速度上繼續推進,僅10架的就足以將美軍的關島基地的防禦成本暴漲40%!這哪還只是轟炸機的威力呢,分明就是戰略上的天平上的一個巨大的砝碼!

不過轟-20的亮相時間至今成謎。美國智庫預測2030年前後服役,但國內信號顯示可能會大幅提前。畢竟福建艦剛完成三款艦載機的電磁彈射測試,轟-20若選擇在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這類節點亮相,完全符合中國裝備“重大時刻登場”的傳統。至於有人吐槽“發展轟-20不如多造導彈”,純屬外行看熱鬧。轟-20的靈活性根本不是固定發射井能比的——它掛核彈能威懾,帶常規武器能突擊,甚至飛一圈不說話都能讓對手睡不着覺。
現在最焦慮的怕是美國。B-21轟炸機雖然號稱“第六代戰機”,但成本飆到7億美元一架,產能還跟不上。而中國這邊,反隱身雷達網、量子探測技術、殲-20截擊機早就嚴陣以待。轟-20真要搶先B-21服役,將是冷戰結束後美國首次在戰略轟炸機領域被追平。

但官的那一句“拭目以待”卻比十個發佈會的熱鬧都有分量,透着一股“不急不慢”的耐心和對民衆的信任。其登場不僅意味着裝備的更新換代,更將對中國的國防戰略和大國博弈的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