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噸鉅艦同時建造,海軍兩棲戰力翻倍,亞太戰略格局生變

來源: 更新:

江南造船廠內,四艘輪廓分明的鉅艦艦體並肩而立,艦首微微上揚的弧線彷彿鋼鐵巨鯨躍出水面,中國海軍兩棲攻擊力量正迎來新一輪躍升。衛星圖像顯示,這批新艦並非老款075型的簡單復刻,而是經過全面升級的“075B型”兩棲攻擊艦,標誌着中國海軍兩棲艦隊規模將直接從4艘擴至8艘,實現數量翻倍。

與早期075型相比,075B的升級體現在“筋骨”與“神經”的全面革新。動力系統率先換裝兩臺大功率發電機,總功率從24兆瓦提升至32兆瓦,相當於爲艦艇注入了更強健的“心臟”。上層建築加裝與052D驅逐艦同款的MR-331主桅集成桅杆,航空調度系統、電力系統和艦島結構都經過重新設計,直指早期型號在實戰化訓練中暴露的航空作業效率短板。飛行甲板上設有六個起降點,可同時運作多架直-8C、直-20J等直升機,機庫容量達30餘架航空器,塢艙則能容納4艘726型氣墊登陸艇,車輛甲板可裝載50輛兩棲裝甲車,單艦即可投送一個合成營級單位。

這批新艦的建造速度堪稱“中國速度”的典範。滬東中華造船廠採用模塊化建造技術,將整艦分解爲動力艙、艦島等巨型模塊,在全國多廠同步建造後運至總裝船塢合攏,使075型的建造週期壓縮至16個月一艘。而美國“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建造週期長達5至6年,中國造船工業用效率碾壓了傳統海軍強國。

其對兩棲攻擊艦的運用思路也獨具特色,既能充分發揮兩棲艦的“戰略之門”作用,又能將兩棲艦的戰略戰術價值發揮到極致,充分體現了我國海軍對兩棲作戰的戰略把握和戰術的精益求精。同時也充分地體現了我國海軍的戰略思想的先進性和戰略的創新的精神。而美軍長期沿用的一艘兩棲攻擊艦配兩艘船塢的登陸艦的冷戰模式,也可能被中國的八艘075與八艘071的“一對一”的配合作戰所所突出其全通的甲板的航空的優勢。

藉助充分的岸基火力支援,將兩棲攻擊艦打造爲空中突擊的核心平臺,尤其更適合了近海的作戰環境。其可在短短的兩小時內將營級的作戰單元迅速的將從海面上跨越了灘頭的第一道防線,躍然登上敵方的縱深地帶,從而大大地提高了立體的登陸效率,真正的打破了傳統的灘頭強攻的模式。

076型兩棲攻擊艦的不斷完善外界便開始了對其未來發展的諸多猜想之際,其先後的兩棲艦是否能將殲-35戰機的全天候起降能力“完全”地體現出來就成了一道又一道讓外界不斷探索的迷霧。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兩棲艦的“殲-35起飛”基本成型了,但是關於其能否將殲-35的全天候起降的能力體現出來就未必了,至少目前來看兩棲艦的起飛和降落都還處於試驗階段。

而中國海軍則以更爲創新的路徑推進了兩者的協同發展,076專注於對無人機的航母技術的驗證和完善,而075B則將其作爲當前最重要的戰力擴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設計即已爲將來對接AI的調度系統與無人機的自動起降技術奠定了基礎。這種“保守與激進並行”的策略,既保證短期內形成可靠兩棲戰力,又爲無人機航母等前沿技術留下升級空間。

四艘075B的加入將徹底改變亞太兩棲力量格局。四艘075型協同可一次性投送整建制合成旅,配合已服役的8艘071型船塢登陸艦,在跨海作戰中可實現多方向同步登陸。南海艦隊坐擁“海南艦”“湖北艦”雙075型,與“山東艦”航母形成“航母-兩攻”特混編隊,對周邊區域形成戰略威懾。未來,075B與076型電磁彈射攻擊艦構成“火力投送+兵力上岸”組合,中國兩棲艦隊不僅成爲維護主權的利器,更是亞太和平的壓艙石。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