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鐵證甩不掉!實力碾壓擋不了!大勢所趨改不了!
臺灣迴歸這件事兒,現在聊起來感覺就像在說“太陽明天會升起”一樣自然。爲啥?因爲從根兒上到枝節,所有線索都指向同一個結局——統一隻是時間問題。有些人還在嚷嚷“臺獨”,可現實是,這道題早就沒啥爭論空間了!

先說歷史這本老賬。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地盤,這事兒可不是隨便說說。三國時期沈瑩的《臨海水土誌》就白紙黑字記下了臺灣最早的樣貌,宋元之後中國曆代政府直接在臺灣設機構管事兒,1885年清朝更是把臺灣劃成了正式行省。
後來日本靠《馬關條約》霸佔臺灣50年,那是中華民族的剜心之痛,但二戰勝利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這些國際法文件明明白白要求日本把臺灣還給中國。
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國際社會誰不認這筆賬?就連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也敲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中國唯一合法代表,臺灣在聯合國文件裏就叫“中國臺灣省”,歷史經緯清晰得像刻在石頭上的字,某些人非要裝看不見,那隻能是自欺欺人。

再看現實的力量對比。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裏就從1978年的幾乎微不足道的臺灣的零頭就翻了幾千倍的驚人之勢躍升至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堪稱經濟史上的奇蹟。
基於“一中一臺”的局面逐漸清晰,2024年兩岸的貿易額也在“蹭”上去,同比大幅上漲達2929億美元,兩岸人員的往來也達440多萬人次,福建的自貿區甚至也先“點起了兩岸融合發展的先導之火”先開了兩岸融合發展的先導之火,先把兩岸的融合發展做出了“兩岸的融合發展先導之地”的名聲。
基於臺灣企業的不斷在大陸的成功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臺胞也將視大陸作爲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新天地,兩地的利益早就已經緊緊的綁在了一起。

不僅臺當局的“非紅供應鏈”政策將臺灣的許多臺企都搞垮了,還逼臺積電也只好在美設廠,而島內民調的顯示賴清德的支持率也嘩嘩往下掉。看似理直氣壯的理論卻經不起實際的考驗,越是逆水行舟的人,就越要先把自己摔個跟頭!
顯而易見的軍事表面上就不應再做過多的姿態了。解放軍繞臺巡航已成常態,反分裂國家法像懸着的劍,不承諾放棄武力就是專治各種“臺獨”冒險。但我們的國防建設卻既要以和平的姿態向前推進,又絕不能對可能的分裂勢力留下一絲一毫的可乘之機。
可見“打臺灣牌”幾十年的結果就是,181個國家都一致地按照一箇中國的原則與我們建交了,甚至佩洛西這次的竄臺也就170多個國家立馬就站出來了對中國的主權的尊嚴表示了強烈的支持。
外部勢力真當中國人是嚇大的?當年抗美援朝那麼難都沒慫,現在更沒人能逼我們吞下領土分裂的苦果。

最後看人心向背。臺灣同胞八成以上祖籍在大陸,語言文化血脈相通。民進黨搞“去中國化”改課綱,結果島內“反臺獨”遊行照樣湧上凱道。大陸惠臺政策讓臺胞享同等待遇,海峽論壇辦得紅火,年輕人跨海創業安家——民心這道題,答案早就寫好了。
所以別再糾結“能不能統一”了。歷史鐵證如山,實力碾壓局已定,大勢如潮水不可逆。臺灣迴歸這道題,解題鑰匙一直攥在14億中國人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