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火重燃,稀土反制直擊美軟肋!全球供應鏈遭遇驚魂一夜

來源: 更新:

"11·1"的臨近同時,特朗普又在社交媒體上投下了一枚"關稅炸彈",宣佈自11月1日起對中國的全部商品全部加徵100%的關稅,同時對中國的關鍵的軟件實施出口管制,這將對中國的出口、就業、經濟的發展等都造成極大的不利的影響,伴隨這一消息的傳出,全球的股市也隨之暴跌。

但隨着標普500的連續大跌,美股的總市值也一夜蒸發約1.5萬億美元,這幾乎就相當於越南全年的GDP的貿易額了。

在聯邦政府的停擺已過第十天背景下,中西部的農場主們糧倉都已經“爆滿”了,而他們的拖拉機也都堵滿了向華盛頓的方向開去的路面,正此時特朗普急需一場“政治的表演”來轉移一下眼下的矛盾。

關稅大棒的殺傷力遠非表面數字這麼簡單,而其所疊加的現有的各項關稅,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總稅率將可能突破150%的天際線。

而受此連累的最大羣體就是美國的中下等消費者,他們的日常生活的日用品幾乎都離不開中國的“大手筆”的“便宜貨”,其中日用品的進口就佔了美國的40%以上,如果中國的這部分產品都被美國的關稅所“打擊”了,那麼無疑將對美國的中下等消費者造成最直接的打擊,可能直接將他們的日常的服裝、電子產品等的價格都給“翻倍”了,每個美國家庭年均將增加2300美元的開支。

更棘手的是供應鏈斷裂風險:美國醫療設備依賴中國稀土,新能源電池需中國石墨,連F-35戰機都有12%零部件來自中國供應商。由此可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內部報告也將稀土的短缺當作了軍工的“硬指標”,甚至將其提上了軍工的“存量告急”和“生產線停擺”的頭號威脅之列。

中國的反制無不體現了“精準點射”的戰略理念,準確的擊中了美方的“軟肢”——其在臺海的“經濟利益”和“政治面子”,同時也體現了“以退爲進”、“以弱制強”的戰略智慧,將美方的“軍事壓力”轉化爲了“政治壓力”,使其“出得了力,進不來”。

商務部對美國的“長臂管轄”再次遭到回擊之際,中國的“長臂”也終於“伸到了”了美國的對等港口服務的“髒口”上,即對每艘大型的貨輪都將加徵2000萬美元的對等港口服務費,同時對美國的稀土全鏈條的出口都實施了管制,對美國的軍工和科技產業都給了一個“一鍋端”的厲害的打擊。

稀土被稱爲“工業維生素”,美國90%的重稀土依賴中國,導彈制導系統、隱形戰機塗層離不開這些材料。中國選擇在特朗普關稅生效同一天啓動反制,時間拿捏得恰到好處。

這場博弈暴露了美國的經濟軟肋,儘管特朗普的對華加徵關稅的口頭威脅看似兇猛,但其可行性卻極低,僅能作爲他對華施加外交壓力的一個工具而已,經過了貿易代表的聽證、國會的審議、各個產業的博弈等一系列的複雜的關卡的推挵才最終得以對美國的關稅做出決策。

2018年對華加徵25%關稅時,企業抗議迫使政府豁免了2000多項商品。此次稅率翻四倍,沃爾瑪、亞馬遜等零售巨頭率先叫苦,汽車零部件、半導體中間品成本飆升,福特、通用等車企已預警裁員。

歷史總是壓着相同的韻腳。2018年貿易戰讓美國損失30萬個就業崗位,此次重蹈覆轍可能拖累全球GDP增長0.5個百分點,國際清算銀行報告指出,關稅戰已顛覆全球經濟軟着陸預期,引發“貿易分裂”與債務風險雙重危機。

而中國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佈局應對:東盟成爲最大貿易伙伴,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等高端製造出口占比提升,稀土加工技術領先優勢擴大。

市場用腳投票揭示了真相。特朗普發文後三分鐘內,美股期貨斷崖式下跌,加密貨幣市場19.2億美元資金被強制平倉。

但戲劇性轉折很快出現——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幾小時後緊急“滅火”,稱“目前無需急於行動”,釋放談判緩和信號,這種前後矛盾的操作,暴露出特朗普策略的本質:以極端施壓爲談判攢籌碼,但觸及經濟底線時不得不退縮。

這場關稅風暴的背後,是兩國供應鏈深層次博弈,而中國對稀土的這一系列舉動,也正一步步將其高端的稀土產業鏈的核心逐步的帶離了美國的控制,推動了我國的稀土產業的自主可控的重大轉變,具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國內企業如華大九天已在芯片設計軟件領域突破壟斷,稀土提煉技術領先全球。但美國的“硬刀”卻在對中國的工業軟件市場施加着越來越大的壓力,卻明顯地忽略了中國的工業軟件市場已經膨脹到近2000億元的龐然大物了,微軟、西門子等世界的巨頭都難以承受這樣巨大的失去的市場的代價。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