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射已過時!殲-36彈艙暗藏殺機,美航母遭遇全方位威懾

來源: 更新:

近日軍迷的圈子就鷹擊-19的最新消息引起了熱議:不僅能將其蹲在潛艇的魚雷管中作爲潛在的“黑三元”發起一系列的突襲,還早就搞出了空射的版本!

更讓人“勁爆”的是,這款高超音速的戰略型導彈甚至可能直接就將其塞進了我們的第六代戰機的肚子裏,如殲-36、殲-50等都能帶着它悄無聲息的悄悄的逼近了那些遠洋的航母戰鬥羣,如今的空射版可謂將“暗箭難防”的潛射反艦的威力直接升級成了一“天降的正義”!

鷹擊-19的底子太硬核。基於先以4-5馬赫的火箭助推,再將點火的超燃衝壓發動機一路飆升至6-8馬赫的超高空速,讓它的速度與大部分的導彈、無人機等相比都有着明顯的高出.。這速度啥概念?美軍現役的標準-6防空導彈最大攔截速度才3.5馬赫,根本追不上鷹擊-19的尾焰。

而且它的最大的絕招就是導彈全程都在大氣層的4-5十公里的高度上飛行,使得它的彈道極其低平,甚至都壓根就難被雷達捕捉到,更別說是對它的有效打擊了,而末段的還能玩出一套S形的機動,橫向的機動距離都拉到1500公里了,比東風-17的還猛三倍。

空射版的關鍵數據最近被一篇論文曝光了,某型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長4.6米、直徑0.5米、重量1.15噸,能直接內埋進戰機彈艙,這尺寸和鷹擊-19的細長體型完美匹配——要知道鷹擊-19直徑才400-500毫米,比海紅旗-9還苗條。

雖然現役五代機彈艙塞不下,但殲-36、殲-50這些六代機預留了大型內埋空間,掛載毫無壓力。

殲-36簡直就是爲鷹擊-19量身定製的空中發射臺。飛翼佈局加上三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逼近50噸,機腹彈艙寬敞得能塞進鷹擊-15級別的大型導彈。要是換裝更輕巧的鷹擊-19,殲-36的作戰半徑能輕鬆突破3000公里,掛兩枚導彈還能超音速巡航。

殲-50雖然偏重製空,但蘭姆達翼設計和矢量推力技術讓它低速性能出衆,彈艙調整後帶鷹擊-19執行反艦任務也沒問題。

空射版帶來的戰術顛覆纔是重點。潛艇發射得逼近到幾百公里內,而殲-36帶着鷹擊-19能在上千公里外就發起攻擊。

美軍航母艦載機作戰半徑通常800公里左右,等於是站在人家防空圈外扔飛刀。更嚇人的是飽和打擊模式——潛艇在水下射一波,驅逐艦在遠海補一輪,殲-36機羣再從高空俯衝投彈,三維圍攻下宙斯盾系統就算能攔截也顧此失彼。

技術壁壘早就被中國啃下來了。可想而知,超燃的衝壓發動機其最大的難點就埋在了對燃燒的精準控制上,它的進氣速度都能達到幾馬赫的超音速了,點火的瞬間就好比是在臺風的中心點燃一根打火機一樣都不能保證能把火點起來,更別說要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中把火的點燃的同時就保持得穩定了。

咱們靠JF-12高超音速風洞連續測試1000秒,突破震盪燃燒抑制技術,這才搞定鷹擊-19的動力心臟。黑障通信這道坎也邁過去了,導彈在6馬赫飛行時彈頭溫度超1800℃,但照樣能接收中繼制導信號,末段雷達開機鎖艦船一打一個準。

現在回頭看美媒的焦慮簡直寫在臉上。他們承認美國同類HACM導彈計劃拖到2026年試射,而鷹擊-19已經形成戰鬥力。中國反艦體系從東風-21D到鷹擊-21,再到空射版鷹擊-19,徹底把“航母殺手”這門學問玩出了三維立體感。等殲-36、殲-50帶着內置版鷹擊-19亮相,大洋上的棋局規則可就徹底由我們來寫了。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