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無人機中隊亮相中印邊境,印軍雷達瞬間變“瞎子”!
但在海拔3.8萬尺的日喀則高原上那一望無際的機場跑道上,卻一陣風沙的掠過,似要將一架架的飛機都刮的走了似的。

眼下美國商業的衛星都悄悄對準了這裏的機場,一拍就讓國際軍事的圈子都炸鍋了——至少有三架那神祕的攻擊-11的隱形無人機就停放在了機場的角落裏,灰濛濛的塗裝都幾乎與地面融爲一體的。
甚至還有一架就披着一層紅棕色的保護罩的樣子,彷彿就像高原上的部隊都披上了隱形的斗篷似的,在這一片距離中印邊境僅140公里的地區的突然升溫背景下,不少全球的軍事專家都將其視爲近期中印對峙的又一“熱點”。
以“利劍”之名的“幽靈式”飛翼機的造型如一隻展翅欲起的凶神,極大地增強了其神祕的攻擊性和可怕的威力。
就它的雷達反射面積來說也只有0.001平方米大致的概念就如同在一個足球場上找一隻螞蟻一樣,只要印度的雷達兵稍微眯着眼睛就能把它給發現了,等它的導彈被發現了就等於把自己導彈的目標直接指向了自己家門口的按門鈴了,這款無人機可不簡單,它的肚子裏能塞下整整2噸的彈藥呢。

其中,裝着4到6枚專門用來打飛機的空空導彈,另外,還有射程能達到2000公里的巡航導彈,這射程啊,印度全境都能被它覆蓋到。
更厲害的是,它還能帶上電子戰設備,直接讓對手的雷達變成“睜眼瞎”。以對手的家門口都能"送上"一羣看不見的外賣員的"熱情"相比,就更不用說這幾天對我們這片天下的大禮包了。
以日喀則機場的“硬件”著稱的就不用說了,它的主跑道長達5000米,全球的機場都排在了前列,更別說西藏的日喀則了,而且機場還新修了3000米的輔助跑道和7個大型的停機坪,爲西藏的空中交通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質保證。同時機場還建成了一座座高標準的機庫、加油站、消防站、通訊指揮中心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形成了一個較爲完善的現代化的機場體系。

但當我們來到高原的上空,卻發現這並不完全如我們想的那樣,普通的戰機在這裏的起飛都憋的氣喘吁吁的,而那架卻不怕高原的空氣的稀薄的“壓力”——它能長時間的懸掛在高原的上空把印度的周邊的防務都看的一清二楚的。
可謂一場真刀真槍的高海拔實戰的模擬演練,就其“對手”而言,印度的雷達和防空系統可算得上是“免費的陪練”,而這也正是這次部署的最大之處,從8月就開始的這一連串的高海拔的飛行活動,衛星的照片也明瞭的將其所處的位置一一的都給了我們。
不得不說,攻佔了11的智能度的卻讓人真是一頭霧水。幾乎已經不用再通過人工的遙控了,它不僅能自主地規劃出最合適的攻勢和路線,還能對目標的形態、位置、速度等都能做到“明目張膽”的辨認,對自己的打擊效果也能做到“明水的見底”般的評估,真能說它“會點外賣”了似的。

以雙座的殲-20S爲大腦般的指揮中心,能同時將多架的攻擊-11等無人機組成“有人機當大腦,無人機當拳頭”的高效的戰隊,進一步提升了空中作戰的實戰效能。以“殲-20”爲後盾的“空中大將”在安全的後方高屋建瓴地指揮着一羣隱形的無人機,一發令後就往前衝,發現了敵方的主力後就自動的分工協同作戰,把空戰的單挑的局面就這樣把它變成了空中一場規模空前的“打羣架”的大戰.。
美軍這回也坐不住了。攻擊-11是全球首款實戰部署的飛翼佈局隱身無人機,美國類似的X-47B項目早就停擺,只剩下給航母加油的MQ-25“黃貂魚”。美媒酸溜溜承認:在無人機領域,中國已經跑到我們前面去了。俄烏衝突證明,非隱形無人機在高強度戰爭裏活不過三集,而中國默默把未來戰爭的答案擺上了高原。

其對中印兩軍的較量規則的徹底改寫,標誌着中印邊境的戰略格局發生了深刻的、不可逆的變化。如今的空中對峙早已從前那樣的“空中搏擊賽”昇華爲一場“捉迷藏”的高超遊戲,印度的雷達兵都快被我們的無人機的“透視”般的全圖地面影像給“瞪”得眼都快瞪出來了!。印度緊急花了198.2億盧比採購反無人機系統,但想建起反隱身預警網?沒那麼容易!這玩意兒全球只有中國玩得轉。
未來中印邊境的勝負手,已經不再是戰機數量,而是誰能掌控“無人戰場”的節奏。攻擊-11只是開端,中國“9.3閱兵”亮相的隱形無人機家族正陸續服役,等殲-20帶着無人機羣巡弋高原時,印度纔會明白:這盤棋,解放軍已經跳出了傳統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