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可能自己都沒想到,下令出兵援俄,會給朝鮮帶來這麼多驚喜
朝鮮這回是真的賺大發了,估計金正恩當局自己也沒有想到,派兵支持莫斯科作戰,居然給自己帶來了如此巨大的驚喜。
一場俄烏戰爭,讓俄羅斯在國際社會直接滑落到了“人人喊打”的尷尬境地,連印度和巴西買點俄羅斯石油都得遭遇美國的“關稅警告”。

(朝鮮2025年閱兵畫面)
但朝鮮就是敢和美國對着幹,不僅積極和俄羅斯開展貿易,爲俄羅斯生產武器,還直接派出軍隊入俄參與作戰。
結果就是這麼一個不畏美國強權施壓的舉措,卻幫助朝鮮打通了對外貿易的生命線,引進了諸多核心技術,鍛鍊了部隊戰鬥力,國際地位也水漲船高,現在的朝鮮整體早已實力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朝鮮軍人)
朝俄之間的緊密來往
2024年10月,韓國媒體爆出驚天猛料,莫斯科正和平壤方面商談,朝鮮將動員該國特種作戰部隊入俄參戰。
由於朝鮮特種作戰部隊,隸屬於該國主管情報間諜工作的總參謀部偵察總局,所以這次行動,韓國方面還爆料稱,朝鮮特意派遣了兩位副總參謀長級別的高級將領親自帶隊,其中一位主管情報工作,另一位主管特種作戰。

(朝鮮官方的特種部隊宣傳圖)
此消息一經傳出,國際輿論瞬間沸騰。儘管俄朝高層多次闢謠,但鑑於戰爭期間兩國聯繫緊密,多位軍事評論人員指出,這並非空穴來風。
事實上,在俄烏衝突期間,由於俄羅斯國內軍工企業產能嚴重不足,朝鮮向俄羅斯提供了大量武器援助,其中包括數百萬枚炮彈以及數百套火炮和導彈系統,切實支援了俄羅斯的作戰需求。
據《華爾街日報》估算,在前線俄軍所用的炮彈中,約60%可能來自朝鮮,數量或高達500萬枚。
該報紙還分析認爲,2023年俄軍向烏克蘭發射的彈道導彈中,約1/3是由朝鮮製造。

(朝鮮生產的炮彈)
與此同時,韓國方面公佈的數據更爲驚人。韓方數據顯示,在俄烏戰爭期間,朝鮮運往俄羅斯的炮彈集裝箱總數已超2.8萬箱,僅152毫米口徑炮彈的數量估計就高達1200萬枚。
而烏克蘭方面也有相關統計,他們認爲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上使用的彈藥中,約四成產自朝鮮。

如此密切的武器運輸交易,難怪西方國家會有那樣的設想。
到了 2025 年,西方國家的設想得到了證實。2025年4月28日,朝鮮官方發佈報道,宣稱朝軍參與了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的作戰行動,這是平壤方面首次正式證實曾向俄羅斯派遣軍隊參與作戰。
顯然,朝俄兩國的軍事合作已邁向了一個更爲深入的階段。

(朝鮮和俄羅斯合作)
朝鮮的國家大棋戰略
這也難怪,特朗普敢用關稅大棒,教訓不聽自己“忠告”,執意要進口俄羅斯能源的巴西和印度,卻不敢輕易對朝俄之間日益緊密的軍事合作發難。
畢竟朝鮮敢於出兵俄羅斯,那就證明了朝鮮已經和俄羅斯進行了深入的戰略綁定。美國若想對朝鮮採取軍事行動,必須考慮俄羅斯的反應,這相當於爲朝鮮加上了一層“安全保護傘”。
但其實,站在朝鮮本身的立場來看,和俄羅斯進行戰略綁定,“安全保護傘”的重要性可能還在其次。
多年來,在外部重重壓力的錘鍊下,朝鮮已經構建起了一套完備且堅韌的國防體系,足以保證自身安全。

(朝鮮官方的軍隊宣傳圖)
此次和俄羅斯戰略綁定的最重要收穫,或許還是打破了昔日在國際社會面臨孤立的現狀。
在參與俄烏戰爭前,由於朝核問題等等因素的存在,朝鮮在國際社會常處於“被動回應制裁”的狀態,而此次出兵俄羅斯,就意味着朝鮮的地位已經發生了轉變:
它不再是隻能“被動防禦”的國家,而是能通過“武器輸出、兵力部署”影響大國衝突走向的“關鍵玩家”。
這不僅讓國際社會重新審視朝鮮的實力和影響力,也爲朝鮮在未來國際事務中爭取更多話語權和主動權奠定了基礎。

(朝鮮軍隊)
而且,這種轉變還可能帶動朝鮮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發生積極變化,爲平壤開展更廣泛的外交活動和經濟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就比如在2025年期間,朝鮮和多個國家的外交關係悄然升溫。這些國家正是看到平壤 “敢與美國對抗、且能從莫斯科獲得支持”,才積極尋求合作。

細分領域的進步優化
當然,前文所述的種種一切,都還只是朝俄合作在國家戰略層面產生的影響。而在具體的細分領域,此次合作帶給朝鮮的驚喜甚至堪稱更上層樓。
以軍事方面爲例,從表面上看,莫斯科在常規彈藥的產能上對平壤有所依賴。
但其實,作爲軍事強國,俄羅斯在航空發動機、導彈制導、雷達系統等關鍵領域依舊具備深厚的核心技術儲備。而這些領域,恰恰是朝鮮長久以來力圖突破的“短板”。

(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導彈)
有軍事專家分析指出,朝俄雙方極有可能達成了一項“彈藥換技術”的隱性協議。
平壤提供常規彈藥武器滿足俄羅斯軍隊前線作戰需求,而莫斯科則向平壤提供諸多先進技術,助力朝鮮軍事實現迭代升級。
2025年9月,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朝鮮最高領袖在一次講話中宣稱,朝鮮已獲得新型祕密武器。
對於該媒體的這一報道,外界普遍猜測,這款祕密武器的技術靈感,正是源於俄羅斯的軍工支持。

(朝鮮武器近年來進步神速)
更爲關鍵的是,朝鮮藉助“實戰檢驗”進一步優化了自身武器性能。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戰場使用朝鮮提供的炮彈、火箭炮後,會將實戰數據反饋給朝鮮軍工部門,直接構建起了“前線反饋-後方改進”的生產邏輯閉環。
朝鮮武器也由此擺脫了“閉門造車”的侷限,性能進一步提升。
更不必說,朝鮮軍隊在戰場上切實體驗到了無人機作戰、星鏈通信、信火一體、機器兵團等多種新式戰術體系,爲未來朝鮮軍隊轉型現代化智能作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朝鮮閱兵式上展示的新型坦克)
再加上,除了軍事領域以外,得益於這場戰爭,平壤和莫斯科還在資源,工業,糧食等諸多有關於國民生計的重要領域達成合作,未來朝鮮的前途將會是無限光明。

(朝鮮展示的火星-20洲際導彈)
結語
當然,這種合作也存在風險,比如可能招致美國更嚴厲的制裁,或被俄羅斯“過度綁定”。但從現狀來看,朝鮮顯然算清了“收益大於風險”。
它用武器輸出和部隊參戰,鋪就了長遠發展的道路,這種“以戰養戰”式的突破,讓朝鮮在複雜的國際格局中,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生存與發展之道”。
這也難怪很多人說,估計平壤當局自己也沒有想到,派兵支持莫斯科作戰,居然給自己帶來了如此巨大的驚喜。

參考資料:
1、觀察者網《華爾街日報:俄軍約60%的炮彈來自朝鮮 可能有500萬枚》
2、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金正恩稱朝鮮已獲得新的祕密武器》
3、新華社《朝鮮證實出兵俄羅斯協助收復庫爾斯克》
4、新浪財經《韓國研判朝鮮對俄炮彈供應量逾1200萬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