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飛專利引爆熱議,075艦秒變準航母背後暗藏哪些黑科技?

來源: 更新:

就如一道驚天的絕活,提到垂直起降的戰機,很多的軍迷們都不能不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幕那樣的畫面——那就是美國的F-35B站在了航母的甲板上,隨後那一躍就將自己從海上的高大起飛了,這款戰鬥機長期以來都被西方國家所壟斷,甚至一度成了他們技術霸權的標誌性存在。

但近日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一份涉及的專利的公佈卻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似乎又將讓這一傳統的行業迎來一場“變天”的洗禮。中國提出的雙發串聯垂直起降戰鬥機方案,不僅擺脫了傳統設計裏"死重"帶來的累贅,還讓F-35B的短板暴露得徹徹底底。

要說專利圖紙裏最抓人眼球的,還得是那三個矢量噴口。由一前一後的兩臺發動機與機身的合體組成,在垂直起降時利用噴口向下的噴氣爲機身的下方的平面所產生的升力而起升,在平飛時一齊轉向後方又能起到助推的作用。這種設計最絕的地方在於——所有發動機都能各司其職,完全避免了像F-35B升力風扇那樣,在巡航階段淪爲"累贅"的尷尬局面。

要知道,F-35B因爲那臺300公斤的升力風扇,載彈量縮水四分之一,還只能亞音速飛行,而中國的方案憑藉氣動優化,能飆到1.6馬赫,直接實現超音速突防。

藉助了綿陽那座著名的風洞羣無數的測力試驗與試驗的反覆推演和突破,這波技術的反超才得以實現。

在“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機佈局設計”的初步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的推出背景下,如1月初綿陽一家企業的招標公告所透露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機佈局設計”已經初步進入了工程的驗證階段。

懸停的測試工作的順利完成之際,我們也就不遠地將能對其的小批量試裝工作做出初步的展開,如今據悉該機已將預計的2028年的小批量試裝目標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的準備工作。

更令人激動的是,飛機本身的內置彈艙得以完整保留,而且它的隱身塗層還採用了與殲-20相同的DSI進氣道技術,這使得其空戰能力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這款戰機的意義堪比“戰力倍增器”,目前停泊在港口的075型兩棲攻擊艦,雖然滿載排水量4萬噸,但只能靠直升機執行任務,一旦垂直起降戰機登艦,每艘075能搭載24架,瞬間變身“閃電航母”。

再加上076型兩棲艦的電磁彈射適配性,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兩棲投送能力將直接對標美軍,南海島礁的短跑道甚至公路都能起降,搭配攻擊-11等無人機羣,瞬間形成前沿打擊網絡。

當然,狂飆的背後也有冷思考,但如今的發動機矢量噴管的耐高溫材料、飛控系統的在懸停的平衡的算法仍然都還需要我們去一一的攻堅克難。

但其當前的作戰半徑僅約300公里,還需要通過對發動機的陶瓷基複合材料的進一步的提升才能夠真正的滿足空軍的需求。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航空工業這次沒有簡單複製F-35B的路徑,而是用雙發串聯的原創設計,跳出了西方技術路線的框架。

回看上世紀60年代的“四號任務”,中國對垂直起降技術的探索曾因技術儲備不足而擱淺。從試圖引進英國“鷂式”戰機,到1996年獲取俄羅斯雅克-141發動機技術,再到今天成飛的專利破局,半個世紀的堅持終於等來彎道超車。當未來艦載機與無人機協同升空,垂直起降戰機帶來的不僅是戰術選擇,更是中國從“跟跑”到“領跑”的航空宣言。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