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東海倒扣F-22,航展級機動驚現實戰,美軍隱身神話被打破
在東海那片翻湧的雲層之上,一架殲-16重型戰機猛然間拉高機頭,機身如一隻展翅捕食的雄鷹般劇烈翻滾,眨眼間就倒扣在了美軍F-22戰機的正上方,兩個座艙蓋之間的距離也就十來米,飛行員甚至能把對方頭盔上的紋路瞧得清清楚楚。

剛一落幕,下一秒就又來了個“爆冷”,殲-16的火控雷達幾乎同時將兩架“猛禽”都給鎖定了,F-22那一身的先進的機載電子對抗系統也被殲-16的先進的雷達所完全繞過,兩架F-22都被迫不由的加速逃離,飛行的軌跡也一下子就變得前後俱亂了——這哪是好萊塢的電影大片的劇本呢,難道就是央視的《必勝》紀錄片中的真實的對抗場景?。
近日一段長達72秒的驚爲天人的空中交鋒的影像的曝光,又一次將2024年春的那一幕驚天的空戰重新推到了公衆的視野中,西部戰區飛行員李超駕駛殲-16駐訓沿海時,突然接到指令攔截兩個逼近領空邊緣的隱身目標。
地面雷達和空警-500預警機早已捕捉到異常信號,數據鏈將F-22的軌跡實時投射在殲-16的顯示屏上,對方顯然仗着隱身優勢試圖施壓,沒想到殲-16的雷達直接咬住僚機,嚇得長機趕緊大角度脫離。

眼瞅着隊友被死死鎖住,那架F - 22長機妄圖反撲過來,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李超猛地一拉操縱桿,戰機“嗖”地一下垂直向上爬升,緊接着一個漂亮的桶滾機動,一下子就翻轉到了敵機頭頂,呈倒飛姿態。
可謂是將兩機的高風險的“近失”推到了極致,兩機的垂尾幾乎都要“擦碰”了一下,可美機卻意外的對雙雙的配合都做到了“平穩”,最終也都被雙雙的“三度空中”一擊的將兩機都擊落在了理論上的“不可逃逸的區”裏。
可見這“喫癟”的F-22,除了美軍外,周邊的日韓的F-35也就隔三差五的來湊湊熱鬧了,唯獨這次就被“蓋帽”後徹底的消失了。

時間線也對得上——2024年嘉手納基地輪換部署了近30架F-22,同年卻接連爆出起落架坍塌、發動機停車等故障,這些停產十幾年的老飛機零件短缺,飛行員根本不敢做劇烈機動,只能眼睜睜被殲-16“強行合影”。
殲-16能壓住F-22,可不是單靠飛行員膽大,它肚子上掛的紅外搜索系統能在靜默狀態下盯住隱身目標,後座還有專職武器官操作電子對抗,比單座的F-22反應快一截。
美機至今還沒普及頭盔瞄準具,咱們飛行員的“蒼蠅盔”瞟一眼就能鎖定,配上霹靂-10導彈簡直指哪打哪,更別說空警-500的天基雷達和地面反隱身網絡連着殲-16的數據庫,F-22那點隱身塗料在體系面前基本白給。

別看F-22頂着矢量推力發動機的光環,真碰上近戰反而放不開手腳。它像個體操冠軍穿着緊身衣做動作,殲-16卻是散打高手怎麼順手怎麼來。之前法國“陣風”就用機炮鎖過F-22,這次交鋒不過再次證明:五代機的光環再亮,也架不住體系作戰的降維打擊。
這場較量背後藏着我軍訓練理念的升級,殲-20爲啥不輕易出手?就爲用殲-16這種四代半平臺錘鍊逆襲戰術。西部戰區的飛行員能跑到東海執行任務,說明跨區協同已成常態。每年150小時以上的飛行時長,加上“金頭盔”對抗的淬鍊,解放軍飛行員早不是當年吳下阿蒙。
如今美軍的F-22縮回沖繩不敢露面,咱們的殲-16D卻帶着電子戰吊艙繼續巡天。空中博弈的規則早就變了,當一架重型戰機能在對手頭頂十米玩倒飛,任何技術代差的童話都會碎成雲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