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霹靂!朝鮮閱兵展示火星-20射程1.5萬公里攜3枚核彈打遍美國
2025年10月10日深夜,平壤金日成廣場大雨滂沱,一輛11軸22輪的巨型發射車搭載着27米長的“火星-20”洲際彈道導彈緩緩駛過觀禮臺。

午夜時分的平壤,雨水浸透了金日成廣場。探照燈下,士兵們的腳步聲與雨聲交織成肅殺的節奏。朝鮮在勞動黨成立80週年的重大紀念日,選擇了一場雨夜中的閱兵式,數萬名士兵冒雨接受檢閱。
當那輛配備着11根車軸的特製發射車,緩緩載着“火星-20”這款新型洲際彈道導彈駛過廣場時,現場的氛圍瞬間被推向了頂點。其龐大的體型也可見一斑,其彈體直徑約2.5米,長度已超過25米甚至可與3輛小轎車的總長相提並俱下,堪稱目前全球現役最大的陸基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之一。
這款被稱爲“朝鮮最強核戰略武器”的導彈,絕不是簡單的展示。韓國軍事專家分析指出,火星-20射程可能超過1.5萬公里,足以覆蓋美國本土全境,包括東海岸的華盛頓和紐約等主要城市。

火星-20所取得的技術進展簡直讓人驚掉下巴。它搭載了全新研發的大推力碳纖維固體燃料發動機,最大推力能飆到201噸,跟之前的型號比起來,性能那可是有了明顯的飛躍。而隨之而來的固體燃料發動機的問世,使得我們導彈的快速機動部署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接到命令後就能迅速的進入發射狀態,真正做到了“隨時待命,隨地發射”這樣子的可靠性。
朝鮮選擇在午夜大雨中舉行閱兵式,背後有多重考量。雨水不僅沒有阻礙閱兵式的進行,反而增添了現場的戰地氛圍。士兵們穿着雨衣齊步行走,導彈車在積水裏碾出水花,這場“雨中威懾秀”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朝鮮軍隊都擁有鋼鐵般的意志。
夜幕是最好的舞臺背景。在精心設計的燈光聚焦下,冰冷的武器裝備輪廓被無限放大,視覺上的壓迫感和神祕感遠超白天閱兵。

選擇夜間閱兵還有一個實際好處:利用黑暗作爲天然屏障,降低西方偵察衛星的監測效率,讓對手難以準確評估其真實戰力。
這場閱兵展示了朝鮮日益完善的多層次打擊體系。除了火星-20外,還有被稱爲“朝鮮版東風-17”的“火星-11E”高超音速導彈,新型“天馬-2”主戰坦克,以及射程驚人的600毫米超大口徑遠程火箭炮。
火星-20代表朝鮮遠程核運載能力的最高水平。與朝鮮此前展示的“火星-17”型導彈相比,火星-20的燃料艙容積預計增加40%以上,這意味着更遠的射程和更大的載荷能力。
朝中社上個月報道,朝鮮已成功完成了用於火星-20的新型大推力固體燃料發動機測試,這是該發動機的第9次測試,也是開發過程中的“最後一次”。

發動機矢量噴管技術的掌握,對提高導彈末端機動性至關重要。
火星-20的頭部整流罩呈現出獨特的多面體構型,軍事觀察家推測這是爲搭載多彈頭分導再入飛行器所做的技術準備。採用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可大幅增加突防能力,使美國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面臨更大壓力。
朝鮮的導彈發展遵循快速迭代的模式。從2017年推出火星-14、火星-15,2020年推出火星-17,2023年推出火星-18,再到現在的火星-20,朝鮮在8年週期內密集推出了6款洲際彈道導彈,這種發展速度在全球範圍內都屬罕見。
火星-20的亮相不只是一種軍力展示,更是一種主動出擊的政治信號。金正恩在閱兵式上明確表達了朝鮮的立場:“想談可以,但你得先承認我有核武器”。這意味着朝鮮不會放棄核武器,也不會重新回到無核談判的老路。

美國拜登政府已於當地時間10日上午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白宮發言人隨後發表聲明稱,美國對盟國的安全承諾堅如磐石,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地區穩定。
作爲應對措施,五角大樓宣佈將向關島增派一套“薩德”反導系統。韓國國防部則宣佈,將提前部署正在研發的“韓國型導彈防禦系統”。日本政府也表示正在考慮是否要調整現行的“專守防衛”政策。
火星-20的出現可能動搖美韓同盟的基礎。如果朝鮮真的有能力對美國本土進行核打擊,一旦半島爆發衝突,美國是否還有決心堅定履行保護盟友的承諾?這讓韓國社會對美國延伸威懾可信度的疑慮大大加深。
午夜閱兵結束後,火星-20導彈方陣駛過廣場的轟鳴聲逐漸消散,平壤的夜空中騰起了絢爛煙花。金正恩沒有任何公開講話,但通過檢閱臺的動作和表情,傳遞出一種堅定和自信的信號。

朝鮮的導彈技術仍在進步。從液體燃料到固體燃料,從單彈頭到分導式多彈頭,朝鮮的核威懾力量正變得越來越可靠。
火星-20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前進行測試。如果測試成功,它將標誌着朝鮮戰略核威懾能力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