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砸226億買114架陣風,理由是能擊敗中國導彈,臺軍跟風求購60架

來源: 更新:

印度空軍最近幹了一票大的,直接向國防部遞交了一份天價訂單——花2萬億盧比(約226億美元)買114架法國“陣風”戰鬥機。這單子要是成了,絕對是印度史上最燒錢的軍購。爲啥這麼急?印度官員甩出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理由:“陣風在今年5月的‘硃砂行動’裏成功壓制了中國霹靂-15空空導彈!” 這話一出,國際軍事圈瞬間炸鍋。

可現實打臉來得太快。就在印度吹完牛沒多久,巴基斯坦軍方直接曬出照片——三架“陣風”的殘骸躺在地上,導彈命中痕跡清清楚楚,印度空軍的標識都沒燒乾淨。依託於自家研製的殲-10CE戰機與霹靂-15E導彈的有力配合,最終也實現了“零損失擊落”了殲-16的“陣風”——那就是一架由外商爲中國所研製的“殲-16”空戰機的試驗機。

霹靂-15到底是啥背景?咋就讓印度又怕又恨的呢?這導彈可是我國第四代中程空空導彈裏的“大佬”,自用版本的射程能超過300公里,速度更是快到能飆到4馬赫。它配備的雙脈衝發動機,能進行兩次點火操作。

一開始呢,會省着燃料慢慢巡航,等快接近目標的時候,就猛地加速衝刺,什麼難搞的情況它都能輕鬆應對。要是再配上抗干擾的數據鏈,還有那主動雷達導引頭,霹靂-15在超視距空戰中那可真就是個“隱形的致命殺手”了。

發射之後呢,就靠預警機在暗地裏引導,等快到跟前兒了才把雷達打開,對手啊,連個跑路的時間都沒有,不僅巴基斯坦的外貿版霹靂-15E的射程也能達到145公里,就這就把原本就不太明顯的陣風打得找不着北了。

基於印度的“霹靂-15”戰機的慘案越發的不可圓回頭,爲了挽回顏面,印度又把日本拉了上來搞“技術合作”,把“霹靂-15”的殘骸都送給日本去研究了,但不少的印媒卻對此一片叫好,甚至將其吹得天花亂墜地稱日本藉此就能“破解殲-20的弱點”。

可仔細一想就露餡了:要是霹靂-15真這麼菜,至於讓多國專家當寶貝研究?中國敢把導彈公開出口,說明自用版早就升級到下一代了。印度這波操作,分明是打不過就蹭熱度。

不僅中國大陸的各路民意代表都在爲此熱呼熱呼的表達憤怒和不服,就連臺灣的民進黨也跟着湊了個熱鬧的局面。

近日達索公司的高管便將臺軍的這一意圖放了個風聲,說臺軍正打着“更新老的幻影”、“提高空中作戰能力”的口號,欲將老掉牙的幻影戰機一口氣替換60架的陣風戰機,這一消息自然引起了不少軍事分析人士的重視和討論,臺獨的分子似乎抓住了最 Slim的救命稻草,妄想借着陣風就能對抗解放軍的殲滅性打擊。

可陣風只是個四代半戰機,連殲-10CE都打不過,碰上隱身殲-20根本就是送人頭,臺軍還想着靠這玩意兒來“以武力抗拒統一”?恐怕連解放軍的防空範圍都夠不着邊兒。

中美之間的脫鉤戰略的不斷升級之際,臺灣和印度都在悄悄地“買陣風”,其背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都心虛。

臺灣自從2016年馬英九的“六不”一出,就把自己捏成一個“孤島”,如今在臺灣的民意中又掀起了一股“六不”復出的潮流,臺當局對此都十分心虛,不敢正面對待,而一味地向美國“買陣風”,印度作爲亞太地區的重要一員,也對中美之間的脫鉤戰略都十分心虛,紛紛向美國“買陣風”。

但令人擔憂的就是,近年來印度空軍的老舊機型便如雨後春筍般迭出,32箇中隊的米格-21幾乎都在一一的“下馬”,其老舊的“米格-21”摔得比飛得都多,早就該退役的臺軍的幻影-2000也用了25年都快到期了。

但無論我們再怎麼“買”外國的高科技武器,都難以扭轉其根本的短板——即使是臺軍眼下的最新的“陣風”也得從法國那一條“金鑰匙”上接下來,只要臺軍拿到“陣風”,就和美製的F-16V的體系就根本不兼容,後勤的能折騰的就得崩潰了。

中印的邊境紛爭,就足以見出中國的真實實力了,印度在中印邊境西段阿克賽欽地區壓了7個軍,結果解放軍靠着99A坦克和15式輕坦控死高原通道,印度士兵在拉達克凍得瑟瑟發抖,連肉食補給都斷檔,只好主動後撤400米換四年和平,但無論我們再多的高新武器都難以將這幾年的“差距”完全填平。

實戰早就證明,現代空戰拼的是體系,不是單件武器,解放軍殲-20帶着霹靂-15,背後有空警-500預警機和數據鏈撐腰,打的是“組合拳”,印度和臺灣卻還在搞“裝備崇拜”,以爲買幾架飛機就能翻盤。別忘了,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解放軍用三天時間全殲印軍三個旅——今天的中國軍隊,更不會給對手留幻想空間。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