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艦若全配殲35,搭載量驚人!航母戰力將實現質的飛躍
在山東艦的甲板上一架殲-35的機翼緩緩的展開背景下,威震全球的神器也就隨之大亮了,那一道道的機翼,猶如一隻只的巨大蒼鷹,徐徐展開的翅膀,瞬間將一片片的天空都籠罩在了其兇悍的氣勢之下,充分的展現了殲-35的先進的高新技術的神奇之處。同時也更加的增強了山東艦的威懾力和戰力的綜合性。

隨着中國自主的五代機的逐步投入, 不僅將爲我國的陸海空三軍的空中力量的整體實力帶來重大提升,更將對我國的遼寧艦、山東艦等航母的載機格局的構成帶來新的思考.。
殲-15重型戰機從山東艦滑躍甲板騰空而起,這種畫面未來可能被更多殲-35起飛的場景替代。作爲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長315米,寬75米,滿載排水量約6.5萬噸,飛行甲板面積相當於三個足球場大小。
與遼寧艦相比,山東艦取消反艦導彈發射井,優化艦島佈局,使艦載機容量提升約22%,能夠搭載 36架殲-15戰鬥機 和若干直升機。
殲-15作爲重型艦載機,長21.19米,翼展14.7米,強大的掛載能力背後是體型過大導致載機數量受限。而殲-35作爲五代機,長17.3米,翼展11.5米,摺疊後僅7.8米,尺寸明顯小於殲-15。

這種尺寸差異直接轉化爲甲板空間的節省。根據國外媒體分析,山東艦如果全部搭載殲-35,數量可達30架左右,遠超現在的24-36架殲-15。
山東艦原始設計可容納24架殲-15戰機。若換裝尺寸更小的殲-35,相同的機庫和甲板空間能夠多部署6-8架戰機。
而一艘航母的載機量不僅僅取決於其所能容納的飛機的數量和機庫的面積還與其所能具備的保障能力如維修的能力、航空燃料的儲備以及彈藥的儲備等都有着直接的關係。
依託於對山東艦的內部艙室的精心的優化佈局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其自持的能力相比遼寧艦都有了明顯的提升,爲將來更大的艦載機的作戰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部搭載殲-35意味着山東艦將成爲專業的制空航母。殲-35具備隱身能力,雷達反射面積僅0.01平方米,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作戰半徑1350公里,性能全面壓制目前大多數艦載機。
現實中,山東艦更可能採用 混搭模式:12架殲-35負責奪取制空權,12架殲-15T執行對海對地打擊,3-4架殲-15D電子戰機負責電磁壓制,再加10餘架直升機。
這種配置下,艦載機總數約40架,既發揮殲-35的制空優勢,又保留殲-15T的重型掛載能力。
全部搭載殲-35對航母作戰能力是質的飛躍。30架殲-35可在短時間內向800-1000公里外的空域投送強大制空力量,對潛在對手的艦載機構成壓倒性優勢。

山東艦採用滑躍起飛方式,這對殲-35的作戰性能會產生一定影響。滑躍起飛無法實現滿油滿彈起飛,會限制殲-35的作戰半徑和掛載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央視已公開報道殲-35“能彈能滑”,表明它已具備在山東艦上滑躍起飛的能力。 2025年4月的圍臺島演習中,山東艦編隊參與其中,並且攜帶了殲-35艦載機,表明殲-35已經具備在山東艦部署和執行任務的能力。
伴隨殲-35進入量產階段,山東艦上搭載的艦載機陣容也即將迎來一次全方位的升級。這麼做不僅能讓單艘軍艦的作戰實力得到提升,更預示着中國航母編隊在體系作戰模式上會有新的變革。
其山東艦與殲-35的組合不僅讓中國的遠洋作戰能力大大提升了,而且也在不斷地將中國的遠洋作戰能力的邊界推向了更前方,正以更快的速度將中國的遠洋作戰的強度推向了一個新的臺階。這艘搭載了深灰色先進戰機的鋼鐵鉅艦的步步入局同時,將對未來的海空博弈的格局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