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5歲開始玩手機,長大後近一半有自殺風險!

來源: 更新:

你可能很難想象,近一半5、6歲就擁有第一部智能手機的年輕女孩,在成年後報告有過自殺念頭!

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家庭羣裏轉發的謠言,而是7月20日剛剛發表在《人類發展與能力雜誌》上,一項針對全球超10萬年輕人的大規模研究得出的驚人結論。

你以爲給孩子一部手機,是給了他一個連接世界的窗口;但這項研究卻告訴我們,這扇窗戶的背後,可能通往的是精神崩潰的懸崖。

一部手機,如何“摧毀”一個孩子的心智?

這項名爲“全球精神項目”的研究,由Sapien Labs的科學家主導,他們開創性地評估了童年擁有智能手機的年齡,與成年早期(18-24歲)精神健康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叫“精神健康商數”(MHQ)的綜合指標,分數從-100分(痛苦)到+200分(茁壯)。結果發現:

13歲才獲得手機的年輕人,MHQ平均分爲30分。

而那些5歲就擁有手機的孩子,成年後的MHQ分數驟降至僅有1分!

從30到1,這中間斷崖式的下跌,是一個個年輕人正在掙扎的內心世界。

你以爲是你在玩手機,其實是手機裏的算法在玩弄你的人性。

研究進一步揭示,過早擁有智能手機的孩子,在成年後更容易出現:

自殺念頭或意圖

對他人有攻擊性

感覺與現實脫節

幻覺

尤其對女孩來說,這種傷害似乎更爲嚴重。數據顯示,和13歲才擁有手機的同齡人相比,5-6歲就擁有手機的年輕女性,成年後出現自殺念頭的比例高出整整20個百分點,而男孩也高出了11個百分點。

“元兇”是誰?智能手機背後的隱形推手

手機本身是無辜的,但它卻是通往一個由AI算法精心編織的數字世界的“門戶” 。研究發現,過早接觸社交媒體,是導致這一系列精神健康問題的核心驅動力,它解釋了大約40%的負面影響。

這些AI驅動的社交平臺,爲了最大限度地攫取你的注意力,會利用人性的弱點,不斷推送讓你沉迷的內容。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兒童來說,他們的自控力在強大的算法面前,幾乎不堪一擊。

一旦過早踏入這個世界,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便開始了:

網絡欺凌:解釋了10%的負面關聯。

家庭關係惡化:解釋了13%的負面關聯。

睡眠被嚴重干擾:解釋了12%的負面關聯。

更可怕的是,大部分網絡欺凌和家庭關係問題,都是社交媒體的“下游效應”。也就是說,是社交媒體,讓我們的孩子更容易被霸凌,也更容易與家人疏遠。

在數字浪潮面前,沒有一個孩子是孤島。

即使你努力保護自己的孩子,他們也依然可能在學校裏,被那些因沉迷手機而變得充滿攻擊性和疏離感的同伴所傷害。

我們該怎麼辦?像管制菸酒一樣管制手機!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把責任完全推給家長是不公平的。當所有孩子都有手機時,不給自家孩子買,可能會讓他被社交孤立,這種壓力讓無數父母進退兩難。

因此,研究者們大聲疾呼:社會必須採取“預防原則”,像管制菸酒和駕駛汽車一樣,爲兒童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設立明確的門檻!

我們能爲孩子考駕照設置門檻,爲什麼不能爲他們進入複雜的數字世界設置一個“安全員”?

研究報告提出了四項核心政策建議:

1. 強制數字素養教育:就像考駕照需要駕校培訓一樣,在允許獨立使用社交媒體前,孩子必須接受系統性的教育,學會應對網絡風險。

2. 問責科技公司:科技巨頭必須負責,通過更嚴格的年齡驗證技術,杜絕未成年人違規使用,並對違規行爲進行重罰。

3. 禁止13歲以下兒童使用社交媒體:在所有聯網設備上,嚴格禁止13歲以下兒童使用那些可以發佈用戶原創內容並進行評論的社交平臺。

4. 對智能手機分級訪問:爲13歲以下兒童提供功能受限的“兒童手機”,只保留通話、短信等基本功能,屏蔽複雜的APP和社交媒體,從而減少傷害。

保護孩子,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這項研究敲響了警鐘,它告訴我們,在將一個強大的數字工具交到孩子手中之前,我們必須思考,他們是否已經準備好。爲了下一代的心智健康和真正的自由,現在,就是我們必須行動的時刻。

參考文獻:

Thiagarajan, T. C., Newson, J. J., & Swaminathan, S. (2025). Protecting the Developing Mind in a Digital Age: A Global Policy Imperative.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ies, 26(3), 493-504. DOI: 10.1080/19452829.2025.2518313.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