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人造太陽之父被發現!1938年,他第一次發現了氘-氚核聚變

都在說“人造太陽”,但你知道人造太陽之父是誰嗎?沒有人知道,因爲歷史上那些星光熠熠的名字,似乎還沒有一個可以被譽爲人造太陽之父。
不過現在,一份被遺忘了87年、藏在故紙堆裏的博士生實驗報告,或許已經把一個早已被遺忘的名字,和人造太陽之父聯繫在了一起。
這個名字,叫阿瑟·魯利格(Arthur Ruhlig)。
請記住他,因爲在1938年,當整個世界正滑向戰爭深淵時,這位年僅20多歲的密歇根大學博士生,在一間簡陋的實驗室裏,可能無意中瞥見了驅動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之光。
2023年,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正在梳理一段塵封的往事。他們遇到了一個百思不解的謎題:1942年,在“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主持的曼哈頓計劃早期會議上,物理學家科諾平斯基爲何能像開了“上帝視角”一樣,從衆多複雜的核反應中,一口咬定“氘-氚聚變(D-T聚變)”是製造超級武器最有前途的方案?
要知道,那可是曼哈頓計劃剛剛起步的時刻,一切都還在摸索之中。他的自信從何而來?
在歷史的迷霧中,總藏着一些決定未來的關鍵細節。
帶着這個疑問,科學家們開始了細緻的調查。他們翻遍了檔案,最終在一盤1986年的舊磁帶裏找到了一條“幽靈”線索——科諾平斯基在錄音中,將他的靈感歸功於“戰前的一些研究”。
“戰前研究”?範圍太大了,如同大海撈針。但科學家們沒有放棄。他們從1934年(氚元素被發現的年份)開始,逐頁翻閱當年的頂級物理期刊。
終於,在一本1938年的《物理評論》快報中,他們找到了!
一篇不起眼的、只有一個作者的論文,作者名叫阿瑟·魯利格(Arthur Ruhlig),當時只是密歇根大學的一名博士生。

魯利格當年的實驗,目標本來平平無奇,他研究的是“氘-氘聚變”。然而,在實驗中,他發現了一些無法解釋的“幽靈信號”——能量異常高的粒子。
換作別人,可能就當作實驗誤差處理了,但魯利格沒有。他大膽推測,這些信號來自一個偉大的“意外”:他的實驗在產生主反應的同時,還“順便”製造出了一種全新的、效率高到恐怖的二次反應——氘-氚聚變。
這正是今天所有“人造太陽”裝置(如託卡馬克、NIF)追求的核心反應!
他在論文的末尾,輕描淡寫卻又擲地有聲地寫下了一句劃時代的結論:D-T聚變“必定是一個概率極高的反應”。
最偉大的發現,往往藏最在不起眼的地方。
命運弄人!由於太不起眼,這篇論文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大海,沒有激起任何浪花。它很少被引用,魯利格的驚天發現,就這樣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但2023年開始的調查,卻把線索在這裏串聯了起來:科諾平斯基和魯利格曾在同一所大學師從同一批導師。他很可能在當年讀過這篇論文,並在多年後,在決定人類命運的關鍵時刻,記起了這個“概率極高”的反應。

真相不會永遠沉睡,它只是在等待一個足夠好奇的敲門人。
故事到這裏,還只是基於文獻的推測。但科學的魅力在於求證。
爲了給這位被遺忘的先驅正名,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我們要在21世紀,完美復現1938年的那場實驗!
他們聯合杜克大學的團隊,動用當今最精密的粒子加速器和探測器,像搭積木一樣,小心翼翼地還原了87年前魯利格實驗的所有條件。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一邊是21世紀的尖端科技,另一邊是近一個世紀前的天才直覺。
結果如何?
實驗結果震撼了所有人:
1. 魯利格是對的!他的實驗中確實發生了D-T聚變,他確實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觀察到“終極能源”火花的人。他的定性判斷完全正確!
2. 魯利格也不全對。由於當年設備的限制,他高估了反應發生的比例。現代實驗給出了更精確的數值,但這也恰恰反襯出他在簡陋條件下做出偉大判斷的可貴。
爲什麼這個“考古”如此重要?因爲這是對歷史的修正,意義巨大!
首先,它爲一位被遺忘的英雄正名,讓我們知道,科學的進步從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由無數像魯利格這樣的先驅者,一步一個腳印鋪就的。
更重要的是,它將人類追逐“人造太陽”的起點,與我們當下的努力完美地連接了起來。從魯利格在1938年觀察到的第一縷微光,到今天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成功實現“能量淨增益”,這條路我們走了87年。
這條追光之路,不僅關乎清潔、無盡的能源,更關乎人類文明的未來。
每一代人的努力,都在爲點燃下一代人的星辰積蓄燃料。
下次,當有人再問起“人造太陽之父”是誰時,你可以告訴他這個故事,和阿瑟·魯利格這個名字。
這項研究6月20日發表在《物理評論C》上。

參考文獻:
1. “Modern version of the uncited 1938 experiment that first observed DT fusion” by W. Tornow, S. W. Finch, J. B. Wilhelmy, M. B. Chadwick, G. M. Hale, J. P. Lestone and M. W. Paris, 20 June 2025, Physical Review C. DOI: 10.1103/PhysRevC.111.064618
2. “A lost detail in D–T fusion history” by Mark W. Paris and Mark B. Chadwick, 1 October 2023, Physics Today. DOI: 10.1063/PT.3.5317
3. “Early Nuclear Fusion Cross-Section Advances 1934–1952 and Comparison to Today’s ENDF Data” by M. B. Chadwick, M. W. Paris, G. M. Hale, J. P. Lestone, S. Alhumaidi, J. B. Wilhelmy and N. A. Gibson, 17 April 2024, Fu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 10.1080/15361055.2023.2297128
4. "Physicists Uncover Forgotten 1938 Fusion Breakthrough That Could Power the Future" by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Scitechdaily, July 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