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斬謠(2025年7月4日)

謠言:網傳暴雨中成都春熙路發生短路、爆閃?

真相:假的,系舊聞。
7月3日,成都暴雨,有網友在網絡平臺和微信朋友圈轉發一則視頻,稱春熙路地鐵站附近有線路遭雷擊發生短路、爆閃等情況。經記者覈實,該視頻系舊聞,並非當天發生,早在2017年7月就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報道。(來源:封面新聞)

千萬別盲目跟風!網上超火的運動方式可能是“健康刺客”
詳情:夏日來臨,不少人期望通過運動快速減脂,卻誤信“出汗越多燃脂越快”“運動強度越大越有效”等網絡傳言。這些看似“高效”的運動方式,實則暗藏健康風險。以下七大運動誤區,猶如潛伏在健身路上的“健康刺客”,千萬別踩坑!
誤區一:運動強度越大,減肥效果越好?
真相:運動強度過大不僅不能有效減肥,還可能增加受傷風險。高強度運動主要消耗糖原,而非脂肪,很可能導致身體疲勞和運動損傷。建議選擇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車等,持續時間不少於20分鐘,以達到最佳燃脂效果。
誤區二:高溫下運動出汗多,減肥更高效?
真相:相比在20度的天氣下鍛鍊,在40度的天氣下鍛鍊身體會主動增加肌糖原的消耗,同時減少整個機體的脂肪消耗。也就是說,高溫下跑步主要消耗的是糖,而不是脂肪。與此同時,在高溫環境下運動,中暑、脫水和過度疲勞是常見的問題,更可怕的還有熱射病。正確的做法是選擇涼爽的時段進行運動,如清晨或傍晚,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劇烈運動。
誤區三:運動前不能喝水?
真相:運動前補充水分可以提高體內液體平衡,減少運動過程中的脫水風險。一般在運動前30分鐘補充水分約200ml-300ml可以給腎臟充足的調節時間,幫助減緩體溫升高,提高體內水分的貯備,減輕運動時的缺水程度,預防運動中出現脫水。氣溫高時,還需額外補充250ml-500ml水分。
誤區四:鍛鍊補水,喝運動飲料比喝白開水更好嗎?
真相:鍛鍊補水方式主要取決於個體的身體狀況、運動強度以及運動時長等。對於進行短時間、低強度運動的健康人羣,或者日常活動中的輕度補水需求,白開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能夠快速補充身體在運動過程中流失的水分,有助於維持身體的水平衡。對於進行長時間、高強度運動的健康人羣,尤其是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或高溫環境下的運動者,更建議喝運動飲料。它含有碳水化合物、電解質(如鈉、鉀等)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這些成分有助於補充運動中流失的能量和營養成分,幫助維持酸鹼平衡,減少疲勞感,提高運動功能。此外,無論是白開水還是運動飲料,都應避免過量攝入。過量攝入水分可能導致水中毒等健康問題,而過量攝入運動飲料中的糖分則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等風險。
誤區五:運動後可以大量補充冷飲?
真相:運動後大口喝冰飲,會使冠狀動脈、腦血管等發生痙攣,導致血壓增高、心率增快,這樣就會增加心臟的負荷和心肌的耗氧量,嚴重時可能導致心梗。建議運動後飲用溫水,水溫在15-21℃之間爲宜。即使在高溫環境下,水溫也不要低於5 ℃。
誤區六:陰天時運動不用防曬?
真相:紫外線輻射分爲短波紫外線、中波紫外線和長波紫外線。短波紫外線被大氣層完全攔截,真正需要防範的是中波紫外線(UVB)和長波紫外線(UVA)。其中UVA輻射則能深入皮膚,導致皮膚老化、皺紋,甚至皮膚癌。即使在沒有陽光的陰天,仍然有高達80%的UVA輻射能夠到達地面,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下可能導致皮膚曬傷和老化。建議無論晴天還是陰天,運動時都應做好防曬措施,如塗抹防曬霜、戴太陽帽等。
夏日鍛鍊時,應科學規劃運動強度和時間,注意運動前後的水分補充,做好防曬措施,選擇合適的運動服裝。只有採用科學、合理的運動方式,才能在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收穫健康的身體和愉悅的心情。(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

四川省圖書館發佈嚴正聲明!
詳情:近期,四川省圖書館收到熱心讀者來信,反映有不法商家利用四川省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牟利,嚴重損害了四川省圖書館公益性聲譽,擾亂文化傳播秩序。爲保障廣大讀者的正當權益,四川省圖書館嚴正聲明:
四川省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系經專業團隊多年整理、修復及數字化加工而成,旨在爲公衆提供免費學術研究與文化閱覽服務,所有資源均通過四川省圖書館官方平臺(四川省圖書館特藏資源平臺、智慧圖書館知識資源發佈系統)對外發布。請廣大讀者提高警惕,切勿購買來源不明的所謂“古籍資源”,避免權益受損。

(來源:@四川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