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渾身長滿紅疹!夏天幾乎人人都用,記者狂翻標籤,發現問題多多
入夏以來,有關“一覺醒來,渾身長滿紅疹”的新聞又多了起來。前不久,福州市衛健委通報一起使用涼蓆引發丘疹性蕁麻疹的病例,“罪魁禍首”大概率是涼蓆上滋生的蟎蟲,因爲患者沒有擦洗晾曬就使用了去年的涼蓆。
類似的病例每年夏天都會發生,原因大多與涼蓆有關。有的是沒有及時清潔,有的是沒有選擇合適的產品。上海闢謠平臺調查發現,市場上的涼蓆種類繁多,“竹纖維”“藤絲”“冰絲”等新名詞層出不窮。記者查看數十款產品標籤發現,存在炮製概念誤導消費者的現象。
“冰草蓆”根本不含草
總的來說,市場上的涼蓆可以分爲天然材質和人造材質兩種。傳統的竹蓆、藤席、草蓆、牛皮席等都屬於天然材料,透氣性較好,比較涼爽。
竹蓆將生毛竹削成篾條,經漂洗、晾曬、打磨後編織而成,材質和結構都具有天然導熱性,是消夏好幫手。藤席和草蓆用天然藤條或燈芯草編織而成,質地比竹蓆軟,親膚性佳。牛皮席憑藉其天然的毛孔結構,透氣排汗,體感舒適。
但以上涼蓆也有缺點。有的價格偏高,如優質的牛皮席價格可達數千元;有的保存時體積較大,像厚重的竹蓆收納時需要專門的空間。所以,近年來的市場上也出現了替代品。
不過,並不是名稱中含有天然材質的字眼,就來自天然。例如,市場上有的“藤絲席”“竹絲席”暗藏玄機——主要材質不是藤、竹,而是用紙、PE(聚乙烯)等材料模仿藤、竹的顏色、紋理,或者將天然材料打碎後,混在人造材料中生產而成。
這類產品雖然看起來像天然材質的涼蓆,但導熱性和安全性有很大差距。其中,紙質材料雖然透氣性和吸水性都不錯,但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添加染料等化學助劑。PE材料屬於化學合成物,透氣性較差,摸上去可能比較涼爽,但長時間在上面坐臥,人體產生的汗液無法及時排出,會讓人感覺悶熱潮溼,併爲細菌和蟎蟲的滋生創造條件。此外,劣質的PE材料還可能釋放出有害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電商平臺一款“天然藤席”沒有提供材質說明,記者詢問客服被告知是“打碎的天然藤”與化纖合成的。
根據國家規定,合格的涼蓆類產品銷售時需要明示原料材質。所以,查看產品的材料表就能識破到底是天然材質還是紙、PE等材料仿製。
相對而言,新產品中的“竹纖維席”或“藤纖維席”更值得信賴。這類產品是將竹子或藤條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提取出纖維素,再經過紡絲工藝製成,兼具了原材料的天然透氣性和纖維材料的柔軟性。這類纖維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纖維素纖維”,也叫“粘纖”,所以部分商家會在產品材質上標註“纖維素纖維”“粘纖”。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粘纖都以竹或藤爲原料,消費者同樣要提防“文字遊戲”。


同樣是“竹纖維席”,不同產品材質有差異,消費者要注意辨別。
還要注意的是,部分商家爲了降低生產成本,將纖維素纖維與化學合成纖維混紡生產涼蓆,或者將纖維素包裹在化纖上,卻打着“冰藤席”“冰草蓆”等名號。對這類偷換概念的產品,消費者務必提高警惕。


一款號稱“真冰草”的冰草蓆,其實只是在部分纖維外裹了一層纖維素材料。
“冰絲席”摸上去冰,可能越用越熱
除了使用天然材料生產的涼蓆,採用化工合成纖維製造的涼蓆也越發普遍,因爲它們往往具有易洗滌、易收納、花紋多、價格低等特點。這類產品的名稱聽起來很涼快:天絲席、冰絲席、冰豆豆席、乳膠涼蓆……不過,真實體驗未必如此。
在這些產品中,“天絲席”相對涼快。天絲的學名是萊賽爾纖維,以天然木漿爲原料,經溶劑紡絲工藝製成,屬於人造纖維素纖維。天絲纖維表面光滑,吸溼性強,能快速吸收並散發人體汗液,是不錯的夏季牀上用品選擇。不過,正宗的天絲成本較高,以此生產的涼蓆售價不會很低。所以,如果遇到沒有明示面料成分又標稱“天絲”的低價產品,消費者要留個心眼。
“天絲席”要注意查看是否使用“萊賽爾天絲”。
“冰絲席”與“天絲席”一字之差,使用舒適度卻差得很遠。“冰絲”是近年來流行起來的商品名,不是某種纖維的學名,其本質是用聚酯纖維、錦綸等化學纖維混紡,或與粘膠纖維交織而成的材料。冰絲有良好的熱傳導性,剛接觸時會給人瞬間冰涼的觸感,由此成爲賣點。但化學纖維總體透氣性不佳,所以長時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