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空間站:120道菜隨便點,還可以暢飲太空豆漿?
烈焰噴薄,“箭”指蒼穹。
今天下午,搭載着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成功將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送入了太空。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
本次神舟二十號乘組的主要在軌任務包括與神舟十九號乘組完成在軌輪換,駐留空間站約6個月,保障系統運行並執行各項任務。
隨着一輪輪上天“出差”的畫面,大部分人都知道,從喫喝拉撒到睡覺娛樂,太空中失重環境裏的一切都比地面上艱辛多了。
喝水宛如耍雜技,喫飯堪比打仗,就連睡覺都得把自己五花大綁,不然睜眼就要在天花板表演托馬斯全旋了。最尷尬的還是私密時間,少了重力的加持,得靠馬桶的吸力才能不讓排泄物飛一臉。
不過隨着中國航天的發展以及國人的一代代努力,咱們上天“出差”的這些人,至少在某方面上,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太空也是一樣
畢竟咱是見面都會問一句,喫了麼的中國人。地上14億人民都盼着“出遠門”的幾個人,喫好喝好,安全歸來。畢竟,民以食爲天,上天了也不例外。
而一代代的科學家,曾經爲航天員喫飯,絞盡腦汁:比如泡麪裏最不起眼的凍幹蔬菜,最初是爲了讓太空裏的航天員也能喫上維生素,不至於來一場太空航行中的壞血病。如今,凍幹蔬菜也成爲了當代牛馬沒空做飯時,獲取維生素的好法子之一。
爲了讓航天員們在失重環境下能放心飲食而發明的吸管包,不僅成爲了果凍等小零食中的常見包裝,還成爲了野外食品、運動食品中的包裝,讓人們不髒手也能美美乾飯。
就連泡麪本身,都有太空版本。熱愛拉麪的日本人專爲太空旅行發明的速食麪,不僅做了特殊處理,能在失重條件下不飄散,特殊的麪粉和澱粉配方,讓它用70度的熱水就能泡開,不僅適合在太空想來一口面的航天員們,也適合下午三點在工位飢腸轆轆的我們。
所以在用科技改變太空生活質量這件事情上,科學家們簡直有着無窮的想象力,尤其在乾飯這件大事上,更是推陳出新,靈感滿滿。
好消息,在外太空
也能“點餐了”
要說爲啥大家都對太空裏的乾飯大事如此關注,還不是因爲……以前的航天員在喫上,是真的慘過。
蘇聯航天員加加林登上太空時,能喫的只有一管管牙膏狀的食物。

而在阿波羅11號登月艙裏,阿姆斯特朗啃的是硬度堪比小石子的食物壓縮塊,營養豐富但味道糟糕。就連咱們的楊利偉老師,在太空也只能喫特製的航天小月餅。

爲了在太空裏整兩口好的,美國航天員約翰·楊直接在兜裏揣了塊三明治,結果在失重環境裏碎屑亂飛,險些捅出大簍子。
除了食物種類少、口感一般外,在太空裏想要喫口熱飯也不是件容易事兒。在以前的國際空間站,航天員想要煮一個洋蔥都需要耗費四個小時的時間,想喫口熱乎飯,等待的時間夠繞地球兩三圈了。
這是因爲,在失重又沒有空氣對流的太空,曾經在地球上奏效的加熱方式,都只能“自廢武功”。比如咱們常用的微波加熱,很大程度上依靠食物中水分子的高速摩擦碰撞產生熱量來加熱食物,但在太空中,食物中的水分並不如地球上那樣均勻分佈,很可能一邊都熱過了,另一邊還拔涼拔涼的。由於缺乏了空氣對流,熱傳導的效應更是低上加低,
喫熱飯難,想喝溫水,也不容易。
失去了重力的控制,熱水和冷水一起自由漂浮,熱量只能非常緩慢地傳導,等到水徹底被熱透,繁殖速度是地面好幾倍的太空細菌也悄悄在水中紮根了。
不過,這些飲食上的難題都是老黃曆了。
早在幾年前,中國神舟十二號的航天員們,就已經能在太空中喫上120+的豐富菜色了。

看看神舟十七號的年夜飯菜單,是不是比你家還豐富
他們不光在太空搞上了喫播,還給我們秀了一把食物快速加熱,幾分鐘就可以喝上太空豆漿……這是怎麼辦到的?

中國航天員飲食大升級的背後,是中國智造的硬核突破。2013年,國家航天相關部門啓動了載人航天太空廚房研製計劃。國民品牌九陽迎難而上,肩負起了爲中國空間站打造太空廚房的重任。
在“太空廚房”這個零經驗領域,九陽工程師孜孜探索,終於在八年的艱苦攻關後,九陽研發出了太空廚房,並順利入駐中國空間站。

自此,中國的航天員們開啓了一縷濃香,三餐溫熱的飲食新篇章。
如何才能在太空中高效、節能地加熱食物?九陽團隊創新研發出了一套熱風加熱設備,通過立體熱風循環加熱,有效解決了食物加熱不均勻、加熱速度慢以及失重環境下食物無法固定等問題。

航天員在空間站使用熱風加熱裝置示意圖
只需要三十分鐘,航天員們就能享用到熱氣騰騰的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等星級定製太空餐了,甚至還能自制酸奶。
不光是實現了熱飯自由,熱水自由也輕鬆拿捏。通過太空飲水設備,航天員能在太空中時刻喝上一杯乾淨的溫熱水。

航天員在空間站使用飲水分配器示意圖
航天員還可以隨時來上一杯濃香的太空豆漿。說實話,在太空喝豆漿這事兒在其他國家看來是有點兒瘋狂的——但對於把豆漿刻進早餐食譜裏的中國人來說,這份儀式感真的很重要。

舷窗外是星河,而舌尖上是家鄉。
民以食爲天,在太空也在地球
九陽早已將太空廚房中的硬科技,轉變成了我們生活中的煙火氣。不用上天,在我們的廚房裏,也能用上脫胎於太空科技的小家電了。
當航天員們在太空中,啜飲一口熱氣騰騰的豆漿,俯瞰地球晨昏線時,我們在家中也能用九陽不用手洗低嘌呤豆漿機 K7 Pro,喝上一杯航天品質的九陽豆漿。它無論是香濃滋味、細膩口感還是健康程度,都是航天級的出品。而且喝完不用手洗,機器會自動清洗,解放雙手。

在健康方面,九陽更是做了超貼心的考量。九陽K7 Pro打出的豆漿,在保證口感的情況下,使用精準控溫技術及自動排水脫嘌呤技術。
簡單來說就是在分段控溫的加熱中,讓黃豆的嘌呤溶解於水,再自動排水,從而“趕走”嘌呤,100g豆漿內僅含有小於12mg嘌呤,嘌呤含量僅有米飯的一半。
讓我們可以盡享口口香濃而不必爲嘌呤困擾,對高尿酸人羣也十分友好。
而當太空科技同源的精準控溫技術,用在我們的家用電飯煲上,也能讓每一口米飯都變得更加美味。
作爲不粘0塗層電飯煲發明者,九陽推出的不粘0塗層電飯煲40N1U,採用太空科技同源的風冷精準控溫技術,搭配內膽表面的20萬個點陣微坑,不僅實現真正的0塗層且不粘,更能讓每一粒米飯都得到充分的烹飪,變得香糯軟彈,粒粒分明,自然香甜充盈於脣舌間,實現10A級好米飯的口感。
可調節的口感,更是能煮出可軟糯也可彈牙的米飯,一家老小的多樣需求都能輕鬆滿足。
而0塗層的健康設計,也讓我們再也不用因爲塗層脫落的問題而擔憂健康,好喫不粘鍋,方便更健康。

太空抗菌和加熱技術,讓航天員們喝上了放心的溫熱水,也讓超過20萬戶家庭喝上放心、安心、省心的淨飲水。
在空間站條件中,細菌滋生是地球的50倍+,爲了保證飲用水的潔淨與安全,減少細菌帶來的二次污染,空間站採用了氧化鋅抗菌技術,而如今,九陽也將太空同源抗菌技術用到了太空熱小淨和天淨系列等淨水器中。
源自太空的抗菌技術,對抗空間站中猖狂的細菌都不在話下,更別提地球上的“小趴菜”們了。

在太空廚房中都能表現優異的即熱技術,在我們的廚房中更是十分優秀,九陽天淨系列淨水器R1U,開水2.0L/min,也就是說1秒就能接滿120ml的開水!不愧是太空級的即熱技術。

在參與研製太空廚房中的飲水設備時,九陽還充分考慮到了空間站沒有維修站,不能及時維修的問題,對機器的長期穩定工作能力進行了嚴苛的測試,超長待機不在話下。而民用的九陽天淨系列和太空熱小淨系列淨水器,都可實現6年免換芯,長時間守護着我們的健康飲水需求。
如今,九陽憑藉其卓越的太空科技,不僅革新了中國航天員的太空廚房,更將這份硬核技術融入到普通家庭的廚房中,讓太空科技的紅利惠及普羅大衆。
從太空廚房的創新到家庭廚房的豆漿機、破壁機、電飯煲、淨水器等等豐富品類的創新與改革,九陽以創新爲驅動,將航天級的烹飪體驗帶入日常生活。

這種從星辰大海到人間煙火的跨越,不僅體現了九陽對品質的堅守,更彰顯了其作爲國民品牌的創新精神與社會責任。九陽的太空科技系列新品,不僅爲消費者帶來了更健康、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也引領着一場全新的廚房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