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真的會讓你變胖,越恩愛越胖!

來源: 更新:

你有沒有留意到過一個現象:人們在結婚後會越來越胖,而且這種肥胖往往不是一個人獨有,而是夫妻一起胖起來,甚至很多婚前很瘦的人,結婚後也變胖了。


這到底是個人錯覺呢?還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直接說答案:恭喜你發現了一個新現象:共胖(coobesity),也就是夫妻一起肥胖的現象。


那爲什麼會有共胖呢?今天就來聊一聊。


共胖的確是存在的


按理說,婚後夫妻一起肥胖好像是身邊很普遍的現象。但是,真要科學地研究這個問題可沒那麼容易,因爲你要排除掉一些合理的懷疑。


我們來簡單舉幾個例子。


1.成人會隨着年齡變大而肥胖

隨着年齡增加,人羣普遍表現出肥胖的現象,這一點也可以從不同年齡羣體的肥胖發生率中看出。


在進入成年之後,腹部肥胖比率明顯呈現出了隨着年齡增加的趨勢,而結婚也是成年的事情,所以二者進程就混在一起了。


(Wisconsin Health Atlas)

2.這些年,總體肥胖率在上升

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這些年,全球性的肥胖比例上升,這一點在我國也非常明顯。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再加上工作方式的轉變以及娛樂方式等改變,導致現代人營養水平提高且運動量相對下降,於是肥胖總體發生率也在逐步上升。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1]

由此可見,要想論證共胖的問題,必須合理排除掉個人因爲年齡增加以及社會發展而造成的肥胖。


於是研究人員就進行了一個對比,理論上隨機組合的夫妻(non-sorted)和現實夫妻的體重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雖然隨着時間的增加,兩個組合都表現出了肥胖總體上升的趨勢,但是現實中夫妻的肥胖率要高於隨機組合的情形[2]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2]


這個研究也意味着,現實中,的確存在夫妻婚後共胖的情形,而非單純的因爲年齡或者社會發展的因素。


這一點也得到了相關研究的證實,比如一個羣體調查顯示,從單身、約會到同居或者已婚 2 年以上,雙方的肥胖程度是逐步上升的,這一點也佐證了共胖現象的存在[3]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3]


爲什麼夫妻會出現“共胖”現象?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首先,結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隨機,門當戶對纔是普遍


在這個時代,戀愛自由、婚姻自由已經成了基本共識,我們都會覺得一對新人應該是自由選擇形成。


然而,可能事實並非如此。在婚姻中,更多的人選擇其實是有規則的,不單單是看臉的世界,而是比較傾向於從社會特徵相似的角度去選擇,比如教育水平、經濟地位、社會階層甚至宗教或者族羣之類的,都是婚姻選擇中的重要選項。


可能這些因素你都沒留意,但是已經在潛意識裏影響了你的擇偶,這種門當戶對式婚姻匹配現象被稱爲同質婚(homogamy)[4]


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強調婚姻中的互補關係,或者純粹的隨機組合,實際上卻是大多數屬於同質婚,因此夫妻在一起也往往是愛好、飲食、生活習慣相似,於是就容易出現一起肥胖的情形。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其次,夫妻的壓力會互相傳遞,讓美食更有誘惑。


壓力無處不在,無論是情感上的壓力、工作或者生活上的壓力,還是生理上的壓力這些是每個人都難以避免的。研究發現,壓力是會傳導的,這一點估計不少人在生活中有所體會,就是別人的壓力會投射到我們身上,讓我們感同身受。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投射影響也是有區別的,越親近的人,越容易被這種壓力傳遞投射過去。於是,夫妻這種最親密的存在,也就容易導致夫妻之間的壓力互相傳遞(crossover - stress),結果就是兩個人的壓力都增加了[5]


此外,結婚往往並不能緩解這些壓力,甚至會因爲新家庭的組建而出現新的壓力。


壓力同樣也是可以導致肥胖。研究發現,不論是人還是動物,都會傾向選擇令人愉悅和可口的食物。當面臨壓力時候,比如緊張的時候,就更偏向於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有研究發現,當大鼠壓力增大的時候,它們更喜歡豬油、糖之類的高熱量食物[6]。人類也是如此,壓力大的時候,零食、快餐以及其他高熱量食物都是人的選擇[7]


進一步研究發現,壓力會影響到人的大腦,尤其是中腦邊緣多巴胺能系統以及其他和壓力有關的大腦區域,釋放皮質醇,於是大腦的激勵敏感性也增強,這個時候,人就會傾向於去尋找食物,尤其是那些對人類充滿吸引的高糖高脂食物[8]。結果就是,人通過美食來緩解壓力得到滿足,而身體也開始變胖了。


此外,和大多數動物一樣,人們在尋找配偶過程中是非常在意自身的形象的,而一旦獲得穩定的親密關係,那麼就可能會放鬆對自身的管理,這也是很多人婚後發生肥胖的重要因素。


夫妻共同肥胖,是好是壞呢?


肥胖不是什麼好事,這已經成爲了當今大衆的共識,肥胖不僅會帶來形態美觀的影響,還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威脅,肥胖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肥胖還可以觸發運動、呼吸、消化等系統的障礙。目前發現與肥胖有關的慢性病多達 40 多種,肥胖的確不是什麼好事情,從身體健康的角度,還是建議不要肥胖。


但是也並不是如此絕對,有研究發現,婚姻中的幸福感越高,那麼這兩個人表現出來的相似度就越高。換句話說,共胖的夫妻可能挺幸福的,因爲很多肉可能來自他們共同喫下的美食[9]


這就尷尬了,胖和幸福二選一?


答案當然並非如此,也可以一起瘦並一起幸福,畢竟共同喫下的美食,也可以在共同的運動裏消耗掉呀!



參考文獻

[1]Rodgers, Anthony, Alistair Woodward, Boyd Swinburn, and William H. Dietz. "Prevalence trends tell us what did not precipitate the US obesity epidemic."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3, no. 4 (2018): e162-e163.

[2]Wilson, Sven E. "cobesity." Contexts 16, no. 1 (2017): 74-76.

[3]The, Natalie S., and Penny Gordon‐Larsen. "Entry into romantic partnership is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Obesity 17, no. 7 (2009): 1441-1447.

[4]Blackwell, Debra L., and Daniel T. Lichter. "Homogamy among dating, cohabiting, and married couples."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45, no. 4 (2004): 719-737.

[5]Westman, M. (2006). Crossover of stress and strain in the work-family context. In F. Jones, R. J. Burke, & M. Westman (Eds.), Work-life balanc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pp. 163–184). Psychology Press.

[6]Dallman MF, Pecoraro N, Akana SF, la Fleur SE, Gomez F, Houshyar H, et al. Chronic stress and obesity: A new view of “comfort foo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3;100(20):11696–701.

[7]Zellner DA, Loaiza S, Gonzalez Z, Pita J, Morales J, Pecora D, et al. Food selection changes under stress. Physiology & behavior. 2006;87(4):789–93

[8]Yau YH, Potenza MN. (2013). Stress and eating behaviors. Minerva Endocrinol, 38(3), 255–267.

[9]Zajonc, R. B., Adelmann, P. K., Murphy, S. T., & Niedenthal, P. M. (1987). Convergence in the physical appearance of spouses.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1(4), 335-346


策劃製作

作者丨李雷 中國科學院遺傳學博士

審覈丨遊識猷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策劃丨林林

責編丨一諾

審校丨徐來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