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讚譽!《非遺裏的中國》全球巡展首站亮相羅馬,獲各界好評


近日,作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非遺裏的中國》全球巡展首站,“光影同輝 美美與共”——慶祝中意建交55週年藝術特展,在意大利林琴國家科學院隆重啓幕。展覽甫一開放,吸引上萬本地民衆及國際遊客參觀,觀展者好評不斷。

意大利民衆欣賞蔚縣剪紙作品

意大利民衆欣賞定州緙絲作品

意大利民衆欣賞景泰藍作品

意大利民衆欣賞銅雕作品

意大利民衆欣賞大連貝雕作品

意大利民衆觀展,欣賞龍泉寶劍作品

意大利民衆欣賞蘇繡作品
上萬本地民衆及國際遊客參觀 觀展者好評不斷
據統計,自6月25日以來,上萬名意大利民衆、國際遊客參觀了“光影同輝 美美與共”——慶祝中意建交55週年藝術特展。衆多參觀者表示,特展令人驚喜,展品闡釋的中意雙語對話,讓他們對中國非遺的技藝精髓與文化內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意大利藝術家裏塔感言,本次展覽的藝術成就卓著,其作品的精湛呈現與人文交流的深度令人印象深刻。通過與中國藝術家的深入對話及對多元藝術珍品的沉浸式體驗,深刻感受到文明互鑑的獨特魅力,爲深化中意藝術合作注入了強勁的新動力。
意大利徒步旅行家維娜·卡瑪洛塔說,兩國繪畫體系的差異,正是文明交流對話的生動體現。她表示,將會積極推動意大利藝術家深入參訪中國文博機構,同時歡迎中國藝術同仁赴意交流互鑑,共同深化藝術領域的對話與互鑑。
展品聚焦中意文化獨特性與共通性 各界人士讚揚
本次特展精心遴選兩國代表性文化瑰寶,聚焦文明互鑑主題,生動詮釋開放包容、多元共生的理念。展品涵蓋中國書畫、景泰藍、竹刻、刺繡、雲錦、玉雕、剪紙等傳統工藝精品,以及意大利傳統服飾、陶器、銅器等典藏文物。東西方文明在此對話,共同架設起一座跨越山海、溝通民心的友誼之橋。各界人士對總檯推動文明互鑑、助力中意友誼的卓越貢獻表示欽佩。
意大利雕塑藝術家米凱勒·羅斯蒂亞表示,本次特展精彩呈現了中意兩國藝術的精髓。通過這類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動,不僅展示了兩國深厚的藝術傳統,更爲中意民衆搭建了相互理解與欣賞的橋樑。藝術交流互鑑是促進兩國人民心靈相通的重要途徑,此類展覽的持續舉辦具有深遠意義。
意大利資深文化從業者阿爾貝託·福斯齊尼說,中意兩國作爲人類文明的重要高地,在文化藝術領域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豐富多元的表現形式。
意大利著名藝術家保羅·勞迪薩表示,本次展覽作爲中意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不僅見證了兩國藝術界的深度對話,更爲未來持續深化人文領域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非遺作品輝映文明共識 傳承人點贊時代價值
本次藝術特展將非遺技藝轉化爲促進國際理解與共鳴的生動載體,傳承人深刻感受到非遺在當代傳播中的獨特價值與活力。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陶瓷微書代表性傳承人王芝文感慨,本次藝術特展意義重大,構建了跨越東西方的文化紐帶,讓觀衆在沉浸式體驗中見證文明交融煥發新生。中國陶瓷早於西方1600年享譽歐陸,馬可·波羅曾架起文明對話之橋。本次特展必將推動中意兩國文化交流向更廣泛、多元、常態化發展,開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新篇章。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旭、張穎認爲,此次攜景泰藍作品赴意展演深感榮幸。他們表示,將致力於推動中國技藝之美在世界舞臺持續綻放。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蔚縣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周淑英說,參與中意建交55週年文化交流活動深感榮幸與振奮。她表示,深化兼具歷史底蘊與當代價值的非遺保護實踐,是非遺傳承人肩負的時代使命。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廈門珠繡代表性傳承人謝麗瑜感言,此次特展令人倍感振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羅馬的盛大呈現,不僅爲活態傳承注入新動能,更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舞臺上受到廣泛關注。
活動現場展示的中國非遺佳作,均精選自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綜合頻道《非遺裏的中國》,該節目通過沉浸式體驗與跨界藝術秀演等創新形式,生動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守正創新,讓傳統非遺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其全球巡展以非遺爲媒、民心相通爲橋,架設起跨越中外的文化紐帶,探索了以藝術作品爲核心的人文交流新模式。此次羅馬首站藝術特展,正通過創新實踐深化文明交流互鑑,譜寫“美美與共”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