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港男,全球第三

來源: 更新:

“無論是頂着歲月痕跡在直播間起舞的‘TVB男團’,還是在金融市場裏精算着點差的套息交易者,他們都在不斷挖掘規則以此獲利,面對時代浪潮則永遠保持前進的姿態,譜寫着新的‘香港劇本’。”



文 / 巴九靈

儘管北上“撈金”,已經成爲香港演藝圈的公開祕密。但在最近,這股潮流,卻呈現出一種愈發“賣力”甚至帶點“辛酸”的景象。

50歲的吳彥祖放下“男神”光環,不僅社交媒體上推廣自己的英語課程,還親自下場,代言了咖啡和黃酒品牌。

承載着無數人青春記憶的TVB巨星,更是組團上演“再就業”大戲,歐陽震華、郭晉安、林曉峯、吳卓羲、王浩信等六名TVB港臺巨星組成了“TVB男團”,六人總年齡超過300歲,在直播間裏略顯笨拙地跳起了網絡熱舞《晚安大小姐》。

直播間裏一時充滿了網友們善意的調侃:“點解要虐待老人”“看着他們一把年紀還要爲五斗米折腰,突然有點心疼”。

有的網友懷疑,這些港臺男星是否真的如網傳的一樣敗光家產,或者因爲投資失敗而破產,所以才如此這麼賣力?

圖源:網絡


曾經的男神真的“落魄”了嗎?

事實或許並非如此。

根據最新的瑞銀全球財富報告,2024年香港成年人人均財富規模高達472萬港元,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瑞士和美國。

香港人從來不嫌財富來得少。

出來賣藝,固然不乏破產明星再就業,但從當前來看,不乏身家豐厚的古早影帝。比如在直播間看似“動作尷尬”的男團,其實就隱藏着億萬富豪:

舞團C位的吳卓羲,收藏了40塊勞力士手錶,擁有七輛豪車,還在香港這個數字貨幣的前沿陣地投資NFT產品,在傳統的房地產市場更是做得風生水起。

TVB影帝郭晉安坐擁5億身家。在香港,他不僅投資房地產和物業項目,還和姐姐創辦草姬集團。去年12月,草姬集團更是在港交所上市,這家集團還涉及科技、娛樂和零售項目等。

爲什麼他們已經“財富自由”了,都這麼大的歲數了還要北上撈金?

在香港,有一種“獅子山精神”的說法,它代表了香港人堅韌不拔、勤奮拼搏、自強不息的時代氣質,是“香港精神”的組成部分。

從學習普通話、熟悉網絡熱梗,到配合長時間、高強度直播節奏,這些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老戲骨”所展現出的高度配合度和職業精神,讓許多內地合作方都讚不絕口。

對於許多香港人而言,工作不僅是謀生手段,更是一種自我實現和創造價值的方式。這種對工作機會的珍視和全力以赴的上進心,纔是讓香港人能夠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牢牢抓住財富機遇的關鍵。

當然,除了勤奮和專業的精神,香港人的富裕還有着其他重要原因,歸根結底,他們生活在一片得天獨厚的“財富沃土”上——中國香港。


得天獨厚的“財富沃土”

香港能成爲名副其實的“搞錢聖地”,首先歸結於國家政策的堅實後盾。

一國兩制的戰略賦予香港政府極大的自主權,特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明確保障了香港的自由貿易港地位和獨立的金融決策權。

《基本法》還規定:香港不實行外匯管制措施,港幣可以自由兌換,繼續開放外匯、黃金、證券、期貨等市場。

極高的金融自由,讓香港依然保持着國際自由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再加上香港背靠處於外匯管制中的內地市場,又讓香港成爲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香港金融市場也得以成爲聯結國際和內地市場的“超級通道”。

香港港口集裝箱

在如此優越的金融環境下,香港投資者的工具箱可謂琳琅滿目。

首先是一些傳統的金融投資品種。由於不受外匯管制,香港投資者可以輕鬆開設證券賬戶,投資港股和美股,這意味着他們能夠直接購買全球最頂尖公司的股票,實現資產的全球化佈局。

其次,香港投資者也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中的“滬港通”和“深港通”投資A股市場,目前A股和H股的市值覆蓋率高達90%,這就意味着香港投資者如果看好內地的公司,也可以進行股票投資。

第三,香港作爲成熟的金融中心,擁有完善的金融衍生品和外匯交易市場。在這裏,香港投資者可以直接參與期貨市場、拿着百倍槓桿做多和做空美元等國際貨幣,甚至直接參與國際資本的激烈博弈,這些經歷是內地投資者難以體會的。

而最令人羨慕的,是香港在自由換匯下的超高利率。

對於香港人來說,換匯的便利性,使得他們可以選擇利率更高的美元存款利率。

今年5月份,渣打銀行1年期美元定存利率爲3.3%,工銀亞洲1年期美元存款利率最高達3.5%,富融銀行可以把利率提高到3.8%。此外,香港保險行業正在簽署最高可達7%的分紅保單。

所以香港投資者一般都會購買基於美元利率定價的資產和產品,從而獲取高額的收益。

而由於港元利率和美元利率存在利率差,也出現了一種類似日本“渡邊太太”的套息方式,我們也可以稱其爲“港男港女”交易。

民衆在銀行兌換新鈔票


“港男港女”交易

在日本,家庭主婦借入低利率日元,換成高利率外幣資產以賺取差價。而在香港,持有金融牌照的機構裏的“港男港女”們,也同樣在進行一場震動香港金管局的“套息交易”。

“港男港女”交易的基本原理和“渡邊太太”們類似。由於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和市場資金流動的關係,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HIBOR)與美元的擔保隔夜融資利率(SOFR)之間時常存在差距。當美元利率顯著高於港元利率時,一個經典的套息交易(Carry Trade)便應運而生:

下面我們直接來進行一次套息“實戰”:

6月26日,香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銀行間的借貸)是0.0375%,這個利率非常低。所以首先,香港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銀行同業拆息平臺以極低的利率借入一筆港元。

然後,機構利用香港作爲金融港能自由換匯的優勢,將港元兌換成美元。

最後,由於當天美元的擔保隔夜融資利率高達4.36%,接下來他們將換得的美元“借給”其他需要美元的銀行,以完成套息,這步類似於我們在A股市場做“逆回購”。

“港男港女”們所得到的收益,就是美元資產的利息-港元借款成本的利息,也就是高達4.32%年化收益率。

由於其中的套息空間較大,如果金融機構再加上槓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套息交易,那麼收益將會被進一步放大。

這種好處非只是金融機構獨享。

銀行香港銀行會提供兩種貸款方式,稱爲“H按”與“P按”。

其中“H按”,就是指將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作爲貸款利率的一種服務,它是浮動的,而在目前HIBOR利率降低的情況下,意味着普通的“港男港女”從香港的銀行借到港元,從而享受HIBOR帶來的極低利率。

人們從ATM機中取出港幣

然而像這種的套息交易很快引觸發了香港金管局的“保護機制”。

6月26日,香港金管局發佈公告稱:多種因素結合導致港匯觸發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總裁餘偉文直言:“港元市場資金充裕,導致港美息差擴闊,引發買美元沽港元的套息交易。”

公告的意思很簡單:香港流動性寬鬆導致了港元和息差擴大,導致套息交易火爆,賣出港幣買入美元的人太多了,使得港元匯率貶值,觸發了“弱方兌換保證”。

什麼是“弱方兌換保證”?這裏不得不提一下香港的匯率制度。

1983年以來,香港實行一種叫“聯繫匯率”的外匯制度,美元和港元的匯率保持在1∶7.75—7.85港元之間,維護聯繫匯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重要目標。

如果港幣需求較高時,則觸發“強方兌換保證”,香港政府就會賣出港元,買入美元;而現在的情況則是港幣需求較弱,美元需求較高,這就觸發了“弱方兌換保證”。

所以根據《聯合早報》的報道,香港金管局在6月25日買入94.2億港幣。這是其自2023年5月以來首次買入港幣,以維護聯繫匯率制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

有這個匯率制度,就算市場不斷賣出港元買入美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也不得不通過買入港幣來維持港元和美元的匯率,確保港元匯率不出現崩盤。

那麼香港會不會被套息交易薅了羊毛?其實香港的底氣也很足,金管局目前坐擁430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香港流通貨幣的五倍多,足以對抗套息交易帶來的匯率壓力。而隨着金管局的介入,港元和美元之間的息差也開始逐漸縮小。

在金管局總裁餘偉文看來,息差交易的出現,也是聯繫匯率制度設計和正常操作的一部分。


香港投資“新機遇”

除了傳統的金融行業之外,香港人還可以投資很多“另類資產”,比如持續火熱的數字貨幣市場。

2017年9月4日開始,國內開始清理代幣發行融資(ICO),將其判定爲非法金融活動。後續清理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禁止其從事法定貨幣和虛擬貨幣兌換業務,內地市場由此斷絕了交易數字貨幣的可能。

然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交易在歐美市場依然火爆,香港也並未禁止這類數字產品的交易和發展,甚至香港特區政府鼓勵其發展,建設屬於香港的數字貨幣生態圈。

早在2022年,香港特區政府就發表了《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確立了香港從零起步構建數字資產合規生態的願景。

香港推出加密貨幣ATM機

香港特區政府全資子公司“數碼港”,就開始打造基於區塊鏈技術的Web3.0產業鏈。

如今,數碼港累計爲Web3.0企業融資超4億港元,已經匯聚470家企業,包括區塊鏈底層技術、金融科技、元宇宙等領域。其中30%由內地創始人主導。而京東、螞蟻、微衆等內地科技巨頭也通過在香港分公司參與和佈局Web3.0賽道。

最近,香港政府更是聯合多部門親自下場,不願放過數字貨幣發展的時代機遇。

2025年6月26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表《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致力於把香港打造成數字資產領域中的全球創新中心,吹響了數字貨幣資產的集結號。

與此同時,香港財庫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將牽頭制定數字貨幣交易法律法規制定,將市場自發形成的數字貨幣交易進行“牌照化”,拿到牌照的機構可以合法合規進行相關交易。

這意味着在內地依然被禁止的數字貨幣市場,在香港得以開始合法,且在政府金融監管下進行合法合規交易。

而在最近矚目的“穩定幣”方面,《政策宣言2.0》提出,穩定幣發行人發牌機制將於8月1日實施,屆時,香港投資者就可以投資這種“兼具數字資產的便捷性和法定貨幣的穩定性”的新資產。

這些舉措意味着,在香港,受監管的、合規的虛擬資產交易正逐步成爲現實,爲投資者開闢了一片全新的藍海。

很顯然,香港特區政府正試圖利用香港自由貿易港、全球金融中心以及背靠內地的結算優勢,將香港打造成全球數字金融的樞紐,使香港成爲虛擬資產的領航者。

無論是頂着歲月痕跡在直播間起舞的“TVB男團”,還是在金融市場裏精算着點差的套息交易者,他們都在不斷挖掘規則以此獲利,面對時代浪潮則永遠保持前進的姿態,譜寫新的“香港劇本”。

當外界還在爭論香港是“金融遺址”還是“金融樞紐”時,“港男港女”們早已用最務實的行動給出了答案。

這座城市的傳奇,遠未落幕。


本篇作者 | 王振超 | 責任編輯 | 徐濤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