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冷門的冬日成語,能認識一半,就很厲害了

來源: 更新:

什麼,冬日可愛是一個成語?


並不是說冬天很可愛,而是說冬天的太陽使人感到親切、溫暖。


天啊,還有多少冷門成語是我不知道的?


詩詞君18個冷門的冬日成語,最適合現在讀,不信,你來試試看。



01

肥冬瘦年


【釋義】南宋吳地風俗多重冬至而略歲節,冬至時家家互送節物,有“肥冬瘦年”之諺。


【出處】北宋呂原明《歲時雜記》:“都城以寒食、冬、正爲三大節,自寒食至冬至,中無節序,故人間多相問遺,至獻節,或財力不及。故諺語云:‘肥冬瘦年’。”

北宋周遵道《豹隱紀談》:“吳門風俗多重至節,謂曰‘肥冬瘦年’,互送節物。寓官顏侍郎度有詩曰:‘至節家家講物儀,迎來送去費心機。腳錢盡處渾閒事,原物多時卻再歸。’”


02

冬山如睡


【釋義】冬天的山林象睡着了一樣。形容冬天山林寂靜的景象。


【出處】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真山水之煙嵐,四時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03

冬日之溫


【釋義】指冬天城太陽的溫暖。封建時代比喻君主的恩惠。


【出處】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君垂冬日之溫,臣盡秋霜之戒。”


04

薄寒中人


【釋義】意思是輕微的寒氣也能傷害人的身體,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難之中時經不住輕微的打擊。


【出處】《楚辭·九辯》:“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05

冬扇夏爐


【釋義】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爐,意思是毫無用處的東西。


【出處】漢·王充《論衡·逢遇》:“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爲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何福祐之有乎。”。

06

三冬二夏


【釋義】意思是三兩年。


【出處】《後漢書·段熲傳》:“今若以騎五千,步萬人,車三千兩,三冬二夏,足以破定。”



07

大寒索裘


【釋義】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十分慌亂。


【出處】漢·揚雄《法言·寡見》:“大寒而後索認裘,不亦晚乎?”


08

冬日之陽


【釋義】意思是冬天裏太陽的光和熱;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


【出處】《逸周書·大聚解》:“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設其利而自至,譬之若冬日之陽,夏日之陰,不召而民自來,此謂歸德。”


09

三冬文史


【釋義】三冬,冬季三個月。利用冬季三個月農閒時間讀文史書籍。比喻家貧好學。用於形容勤奮讀書。


【出處】《漢書·東方朔傳》:“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10

自同寒蟬


【釋義】寒蟬:冬天的蟬。自己同寒天的蟬一樣不鳴。


【出處】《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爲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11

夏裘冬葛


【釋義】夏天的裘衣,冬天用葛布製成的單衣。後用來比喻世事不斷反覆變化,並且向着不好的方向發展。


【出處】宋·陳亮《賀新郎·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12

寒蟬僵鳥


【釋義】寒天的蟬和凍僵的鳥。比喻默不作聲的人。


【出處】清·李漁《慎鸞交·心歸》:“詩朋同遊勝景,怎做得寒蟬僵鳥,反舌無聲。”


13

一日之冬


【釋義】意思是夜間。


【出處】宋·真德秀《夜氣箴》:“胡冬爲四時之夜,而夜乃一日之冬。”


14

冬夏青青


【釋義】指松柏的顏色無論冬夏都是青色的。比喻人的節操終生不變。


【出處】《莊子·德充符》:“受命於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


15

冬溫夏凊


【釋義】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現亦泛稱冬暖夏涼。


【出處】《禮記·曲禮上》:“凡爲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


16

無間冬夏


【釋義】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指一年四季從不間斷。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無間冬夏,讀書恆至夜半。”

17

冬日黑裘


【釋義】裘:皮襖。冬天穿黑皮襖。比喻僅能禦寒,不尚奢華。


【出處】《禮記·檀弓》:“孫叔敖冬日黑裘,夏日葛衣。”


18

冬箑【shà】夏爐


【釋義】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爐。比喻做事不符合當時的需要,費了力氣而得不到好處。


【出處】《淮南子·精神訓》:“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爲塵埃矣。”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