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死後,郭芙淪爲誰的小妾?把郭靖一家6口的名字反着讀就懂了
金庸小說裏,衆多的女性角色中,郭芙稱得上是最特別的一個。
她雖不是《神鵰俠侶》中的主角,卻與男主角楊過有着糾纏不清的情緣,甚至可以說故事前半段的劇情都是由她來推進的。
說來這個角色的爭議頗大,有人覺得她單純可愛,也有人覺得她莽撞無知,不過你喜歡也好,討厭也罷,後來的她還是嫁了個如意郎君,成了人生贏家,不過那隻能算是“階段性”的勝利,因爲金庸壓根沒交代郭芙真正的結局。
(黃蓉、郭芙劇照)
這個角色就好似人間蒸發了一般,那麼在黃蓉與郭靖夫婦二人死後,他們最寵愛的這大女兒郭芙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
一、鞠躬盡瘁的郭靖
“寫死主角”這種事,金庸幹過不止一次,只是《天龍八部》中那蕭峯之死是略顯突兀,誰能想到他會在平息了宋遼紛爭後自行了斷?
當然,蕭峯之死雖是在讀者的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他已經受了太多的苦難與打擊,早已對這俗世感到絕望了。
而在筆者看來,郭靖比蕭峯更勇敢,因爲他是即便已經看到了絕望的結局,卻依舊選擇向死而生。
其實早在故事中期,郭靖就向楊過表達過自己有心以身殉城,當時是楊過不解郭靖爲何要帶着家人鎮守一座註定會死守的城池,而郭靖則是以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爲例,送了楊過八個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以說在那一刻,郭靖這個角色的形象就昇華了,他不再是武林中的俠客,而是心繫天下蒼生的俠之大者。
只是他雖有一腔報國的熱血,卻也奈何不得數以萬計的蒙古鐵騎,最終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還是借後世武林人士之口提到了那個噩耗。
(郭靖、黃蓉劇照)
郭靖夫婦以身殉城,他們的小兒子郭破虜也未能倖免於難,至於小女兒郭襄則因在外遊歷,躲過一劫。
而這也是最奇怪的地方,他們的大女兒郭芙失蹤了。
正如文章開篇所言,郭芙雖不是主角,但在書中起到的作用卻又勝似女主角,如此重要的一個角色,絕不該連結局也不交代一句。
金庸把她忘了?不,一向嚴謹的金老絕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除非只有一種解釋,郭芙的結局可能不太體面。
二、去向不明的郭芙
有人可能要說了,郭芙早已嫁做人婦,自當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她沒有與父母在一起,而是早早與丈夫耶律齊離開了襄陽。
若是換了其他女子,確實有這種可能,但讀過《神鵰俠侶》的人就會知道,郭芙與耶律齊的關係比較特殊,與其說是她嫁給了耶律齊,倒不如說是耶律齊入贅了郭家,因爲他們夫妻二人幾乎一直都是住在郭靖身邊。
比如這段描述,就足以證明耶律齊在郭靖家並沒有“新一代男主人”的地位。
(郭襄劇照)
書中只道:“當晚郭靖夫婦排設家宴,爲郭芙、郭破虜接風洗塵,卻不設郭襄的座位。耶律齊出言相勸岳父和岳母。郭靖道:‘女孩兒家若不嚴加管教,日後只有害了她自己。襄兒從小便古古怪怪,令人莫測高深。你做姊夫的,也得代我多操一番心纔是呢。’耶律齊唯唯答應,不敢再說。”
耶律齊與郭芙成婚之後,也確實是一直留在郭靖夫婦身邊,助郭靖夫婦守城。
當年他們尚且沒離開襄陽,後來襄陽戰事告急,就更不可能會離郭靖夫婦而去了,郭靖夫婦奮力拼殺時,那萬軍叢中必然也有他們的身影。
所以郭芙的結局只有三種可能,要不是與郭靖夫婦一同戰死,要不就是叛逃了,還有一種暫且不表。
不過正如前文所言,第一種可能已經被金庸否定了,畢竟他在提到郭靖一家的結局時,迴避了郭芙,因此她必定不是戰死。
那是叛逃?
(耶律齊、郭芙劇照)
不,也不可能,郭芙雖然是個草包,卻向來一身俠氣,即便面對金輪法王、李莫愁這些人,她也從不低頭,至於她丈夫耶律齊,有人說他會背叛岳父,那純屬沒讀過原著,原著中的耶律齊是一身英雄氣,主動請纓出戰不說,被困敵陣之後,甚至還拒絕楊過的好意,想着與兄弟們一同拼殺到最後,顯然,他們夫妻二人絕不會叛逃。
如此一來,就只有第三種結局了,是的,被俘虜。
三、與名字相反的命運
郭芙雖然刁蠻任性,但終歸是大美人兒一個,就連一直打心眼裏討厭她的楊過,在與她眼神對視的時候,也會不禁臉紅。
甚至就連小龍女在重傷之時,也對楊過說“不要去找你的郭芙姑娘”,女人的直覺通常不會錯,她定是察覺了楊過對郭芙的好感。
楊過尚且如此,那忽必烈也是男人,如何能不愛郭芙這美人兒,他會命人擒下郭芙,繼而將她娶了當妾室,那也合情合理。
甚至你從金庸賦予郭靖一家六口的名字也能推出這個結局。
郭靖一家六口即是郭靖夫婦以及他們的三個孩子,再加上連載版《倚天屠龍記》中提到的外孫耶律淵如。
其實郭靖那三個孩子的名字連着讀,就是他們夫婦二人的畢生所願,“芙襄破虜”即是“扶襄破虜”,他們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郭芙、郭破虜劇照)
但你若是將他們一家六口的名字反過來,就可以看到“事與願違”這四個字被具象化了。
那些名字反過來正是“如淵,虜破襄,芙蓉靖”,當你將它讀出來,就可得出“入元,虜破襄,芙蓉禁”,也就是說蒙古入主中原,建立大元,胡虜攻破襄陽,郭芙被生擒。
不得不服金庸在細節上的安排,正看是理想,反過來看則是現實,也是因爲郭芙的結局過於悲情,金庸沒將這段故事寫出來,也是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