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確診前列腺癌,這4個信號很多人都忽視了

來源: 更新:

近日,美國前總統拜登辦公室發佈的一份聲明稱,拜登被確診患有前列腺癌,癌細胞已擴散至骨骼。

聲明指出,拜登因泌尿系統症狀加劇而發現一個“小結節”,醫生在評估後診斷其患有前列腺癌。

前列腺是男性獨有的器官,也是影響男性健康的“重災區”。隨着年齡增長,男性患前列腺疾病的風險會陡然增加。

前列腺癌有哪些典型表現?如何做到早期篩查?《生命時報》邀請專家爲你一一解答。

前列腺癌有兩個特點

前列腺癌是指在前列腺組織中發生的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到2020年,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三大惡性腫瘤,僅次於肺癌和結直腸癌。

在腫瘤圈,前列腺癌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1、多數前列腺癌進展非常緩慢;

2、症狀缺少特異性,容易被忽視。

這跟前列腺在人體中所處的位置和功能有關。

前列腺位於盆腔,貼近直腸,形狀和大小接近於稍扁的栗子。如果剝開這枚“栗子”,會發現尿道和輸精管穿插而過,正因如此,前列腺有兩個重要功能:

  • 排尿:就像一個“水龍頭”,日常主要輸送尿液;
  • 排精和維持生育:可分泌前列腺液,爲精子提供營養,幫精子游得更快。

湖北省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鄧康俐表示,整體來看,大多數前列腺癌比較懶惰,進展緩慢,好發於老年男性,尤其是大於65歲的男性

“病程在10年以上的前列腺癌患者,佔大多數;在我們醫院,大約只有10%的前列腺癌進展迅速,爲侵襲性。”鄧康俐說,拜登被確診的前列腺癌就屬侵襲性癌。

根據公開資料,拜登在格里森評分(Gleason score)中被評爲9分。這一評分越高,危險程度就越高,最嚴重爲10分。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泌尿腫瘤科主任醫師姚欣表示,前列腺出現癌變或異常時,可能會引發壓迫症狀,影響排尿,這是它比較“坦率”的一點。但壓迫排尿的表現又與前列腺增生症狀相似,導致很多人都忽視了。

前列腺癌會釋放4個信號

早期前列腺癌一般無明顯症狀,一部分患者甚至是在因其他原因接受前列腺手術時才發現的。姚欣表示,當前列腺癌出現症狀時,通常會有以下表現:

1尿頻、尿急

可出現夜尿增多、尿頻、尿急等症狀,這些表現與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似,容易誤診或漏診。

2壓迫症狀

隨着病情進展,前列腺癌可能出現壓迫症狀,如排尿困難、尿線細、射程短、尿流緩慢、排尿不盡等。

如果腫瘤壓迫直腸,還可引起排便困難或腸梗阻等。

3局部疼痛

前列腺癌骨骼轉移比較常見,骨盆和腰椎是早期轉移常見的部位,表現爲持續、劇烈的腰、背、髖部疼痛及坐骨神經痛,甚至出現骨折、貧血等。

4性功能異常

除上述表現外,還可能出現性慾減退、射精痛等性功能異常。

發現早期前列腺癌的2個手段

姚欣表示,前列腺癌預後相對較好,原因之一是易於早期診斷:

首先,早期前列腺癌有跡可循,如各種排尿異常;

其次,前列腺靠近直腸,常規體檢中的直腸指檢可觸及前列腺;

第三,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篩查,是發現早期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

直腸指檢

從肛門往裏4釐米左右,就是前列腺的背側。建議直腸指檢每年至少一次,可檢查其大小、形狀、質地、有無硬結等。但不少人羞恥感強,白白放棄了這項重要的檢查。

PSA篩查

PSA是一種由前列腺細胞產生的蛋白質,可在血液中檢測到,是前列腺癌篩查中最常用的生物標誌物。

PSA濃度升高可能表明存在前列腺癌,但也可能由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等引起。因此,PSA檢測應結合其他篩查方法進行綜合評估。

50歲以上男性,或有家族史且年齡超過40歲的男性,都建議每年做一次PSA篩查。

臨牀上,根據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數值、前列腺穿刺評分和腫瘤的分期,可將前列腺癌分爲低、中、高危。

姚欣說,如果被專業判定爲極低危,可納入密切觀察範疇,不一定立即手術。因爲前列腺癌的發展進程,在目前醫學技術下可謂“直白”,標誌物PSA有着易監測、精度高的特點,且病理比較容易取,要做到動態監測並不困難。

一旦發現腫瘤進展異常,除藥物治療外,更主流的做法是進行根治性切除術。

  • 傳統手術:切除前列腺和精囊,重建排尿通路,但肚臍下切口較大;
  • 腹腔鏡手術:能保留前列腺的部分神經和控尿功能,保證較好的預後效果,但尿失禁發生率較高。

保護前列腺的5個行爲

遺傳是前列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但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對預防前列腺癌和增生等病變,同樣重要。

1每天喝夠3瓶水

飲水少,尿液濃縮,尿內有害物質積聚在尿道前列腺部,易造成損傷。每天喝水至少1500毫升,白天儘量兩三個小時排一次尿。

2喜歡喫蔬菜

有研究顯示,每週攝入小於14份蔬菜的男性,比攝入28份或以上蔬菜的男性,前列腺癌的風險更高。

高脂肪尤其是a-亞麻酸攝入量高和亞油酸攝入量低,可能會增加前列腺癌風險,而這種組合常見於各類紅肉之中。

3堅決不憋尿

憋尿會對前列腺產生擠壓,使其持續充血,還會影響膀胱壁的彈性。所以,請把“不憋尿”刻進腦袋裏。

4能站會就別老坐着

久坐、長時間騎自行車,同樣可使會陰部、前列腺慢性充血。持續坐姿最好不超過50分鐘,騎車等紅綠燈時可以下車走一走。

平時推薦跑步、跳繩、打籃球等運動,可使腹腔臟器有力度地刺激“按摩”前列腺,改善血液循環。

5果斷戒酒

很多男性都有這樣的體驗,大量飲酒後,明明憋了很多尿、但是一點都尿不出來。這是因爲大量酒精會刺激前列腺,引起腫脹,加上飲酒時,少不了一些辛辣的下酒菜,讓原本脆弱的前列腺更加雪上加霜。

整體來看,前列腺癌是個相對“較懶”“較直白”的癌症,但仍具有侵襲性。

我們要做的是,儘可能調整生活方式降低它的發生風險;同時,在體檢中不放棄直腸指檢。有家族史的人、年齡超過50歲以上的人,可以通過PSA檢查進行早期篩查。▲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卞磊 本期編輯:鄭榮華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