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捧,你見過肝癌治好的嗎?科學證據與真實案例告訴你答案

來源: 更新:

在很多人心中,肝癌是一個極爲可怕的詞,彷彿被判了“死刑”。有人問:“不吹不捧,你見過肝癌治好的嗎?”這個疑問,道出了大衆對肝癌深深的恐懼和誤解。肝癌被稱爲“沉默的殺手”,早期症狀隱匿,許多患者確診時已處於中晚期。但近年來,隨着醫學技術的進步,“肝癌能否治好”這一問題有了更多積極的答案。本文爲你解讀肝癌治癒的可能性。


一、早期肝癌:手術切除的治癒希望


首先,得明確癌症“治癒”標準。在醫學上,對於癌症,一般用5年生存率來評估治療效果。如果患者經過治療後生存5年以上,且沒有發現腫瘤復發和轉移,就可以認爲達到了臨牀治癒。因爲5年之後腫瘤復發轉移的概率大大降低,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樣長期生存。


過去,肝癌的治療效果確實不太樂觀,這主要是因爲肝癌起病隱匿,早期基本沒什麼明顯症狀。很多患者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有數據顯示,以前我國肝癌患者初診時,僅15% - 20%處於早期,而超過50%已是中晚期。中晚期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低,這也導致大衆對肝癌治癒幾乎不抱希望。


早期發現是治癒的關鍵。手術切除是肝癌最重要的根治性治療手段之一。對於肝臟功能較好、腫瘤侷限、沒有肝外轉移的患者,手術切除腫瘤後,相當一部分人可以獲得長期生存。我國多地推行的肝癌早篩項目顯示,早期發現的肝癌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70%以上。


早期肝癌患者如果能及時發現並治療,治癒的可能性很大。比如小肝癌(單個癌結節最大直徑不超過3釐米,或兩個癌結節直徑之和不超過3釐米),通過手術切除、肝移植或消融治療,5年生存率能達到70% - 90% 。


但術後復發仍是挑戰。約40%-70%的患者在術後5年內會出現復發,因此術後需定期複查(如每3-6個月檢測腫瘤標誌物和影像學檢查)。對於高危復發人羣(如合併肝硬化、微血管侵犯),術後輔助治療(如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可進一步降低復發風險。


其他局部治療手段:消融治療也爲肝癌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像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等,通過高溫把腫瘤細胞“燒死”。對於一些不能手術切除、腫瘤較小的患者,消融治療可以達到和手術類似的效果,5年生存率也能達到40% - 60% 。


二、中晚期肝癌:轉化治療創造手術機會


對於無法直接手術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轉化治療(通過藥物縮小腫瘤以實現手術切除)成爲重要突破口。例如:


  1. 介入聯合靶免治療:2025年ASCO-GI大會上公佈的CARES-005研究顯示,TACE(肝動脈化療栓塞術)聯合卡瑞利珠單抗(免疫藥)和阿帕替尼(靶向藥)的“雙艾”方案,使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達10.8個月,客觀緩解率(ORR)高達65%,部分患者成功轉化爲可手術狀態。


2. 免疫聯合抗血管生成治療:《柳葉刀》2025年發佈的兩項III期研究(LEAP-012和EMERALD-1)顯示,TACE聯合侖伐替尼(靶向藥)與帕博利珠單抗(免疫藥)的方案,將中位PFS延長至14.6-15.0個月,顯著優於傳統療法。


三、靶向與免疫治療:延長生存期的利器


除了局部治療手段,近年來肝癌的系統治療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靶向治療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的出現,讓中晚期肝癌患者有了更多治療選擇。這些藥物可以精準地作用於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生長,或者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研究表明,一些中晚期肝癌患者在接受靶向聯合免疫治療後,生存期明顯延長,部分患者甚至有機會轉化爲可手術切除,實現臨牀治癒。


  1. 靶向藥物精準打擊: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靶向藥可顯著延長生存期。例如,一名14歲兒童複合型肝癌(cHCC-CCA)患者因攜帶FGFR2-PRDM16融合基因,使用選擇性FGFR抑制劑Pemigatinib聯合化療後,生存期超過26個月。


2. 免疫治療激活自身抗癌力:PD-1/PD-L1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通過解除腫瘤對免疫細胞的抑制,幫助患者長期控制疾病。CARES-310研究顯示,“雙艾”方案(卡瑞利珠單抗+阿帕替尼)的中位總生存期(OS)達23.8個月,近40%患者生存超3年。


四、肝移植:終末期患者的“換肝重生”


對於肝功能嚴重受損或腫瘤位置特殊的患者,肝移植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肝移植則是把病變的肝臟切除,換上健康的肝臟,不僅切除了腫瘤,還解決了肝硬化等肝臟基礎疾病,對於符合條件的患者,效果非常好。據統計,肝移植後患者5年生存率能達到60% - 70%。


亞洲地區數據顯示,符合米蘭標準(單腫瘤≤5cm或多腫瘤≤3個且最大≤3cm)的肝癌患者接受肝移植後,5年生存率可達70%以上。近年來,常溫氧合灌注等新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移植肝的存活率。


五、綜合治療:多學科協作提升療效


肝癌治療已進入“精準聯合時代”,常見策略包括:

- 局部+全身治療:如TACE聯合靶向藥和免疫藥。

- 新輔助治療:術前使用藥物縮小腫瘤,提高手術切除率。

- 加速康復外科(ERAS):通過優化圍手術期護理,減少併發症並縮短恢復時間。


成功案例真實存在:


1. 早期手術治癒:曾有一名45歲男性因體檢發現2cm肝腫瘤,術後5年未復發,定期隨訪顯示肝功能正常。

2. 轉化治療成功:CARES-005研究中,一名晚期肝癌患者經TACE+“雙艾”方案治療後腫瘤縮小60%,成功接受根治性切除。

3. 罕見基因靶向治療:前面說到的14歲兒童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匹配靶向藥,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儘管進步顯著,肝癌治療仍面臨難題:


1. 複發率高:即使手術成功,仍需警惕轉移風險。

2. 個體化差異大:需通過基因檢測、液體活檢等技術實現精準治療。

3. 早篩普及不足:我國70%肝癌患者確診時已爲中晚期,推廣乙肝疫苗接種和肝癌早篩(如超聲聯合甲胎蛋白檢測)至關重要。




肝癌並非“絕症”。早期患者可通過手術治癒,中晚期患者藉助轉化治療、靶向免疫藥物等也能獲得長期生存。醫學的進步正不斷改寫肝癌的治療結局,而早發現、早診斷、多學科協作是戰勝這一疾病的核心策略。未來,隨着更多創新療法(如CAR-T細胞治療、新型疫苗)的湧現,肝癌治癒的希望將愈發光明。


大家平時一定要重視體檢,特別是有乙肝、丙肝、肝硬化等高危因素的人羣,更要定期檢查肝臟超聲、甲胎蛋白等指標,爭取在肝癌早期就把它“揪”出來。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