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輩子,得癌症的概率確實不小!這裏有一份最全腫瘤防治寶典
癌症已經是常見病多發病,人活一輩子,得癌症的概率確實不小。不過也不必談癌色變,總體上癌症還是可防可治的。
本文包括以下八部分的內容:
1、癌症到底是從哪裏來的?
2、是什麼原因導致正常細胞“異變”成癌細胞?
3、從“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癌症是如何發展壯大的?怎樣抓住阻斷癌症的最佳干預時機?
4、怎樣才能儘可能避免惹癌上身?
5、癌症重在早期發現,怎樣早期發現癌症?
6、查出得了癌症到底該怎麼辦?
7、癌症能治癒嗎?哪些癌症可以治癒?
8、怎樣有效預防癌症復發?
(未經同意/授權,不得轉載或摘錄)
一、癌症到底是從哪裏來的?
癌症既不是從天下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其他人或者動物身上傳過來的,癌症是人體原本正常的細胞在各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發生“異變”形成的腫瘤細胞團。
就好比一個原本的“好人”,長期反覆“浸泡”在不良環境中,最初只是染上了一點不好的習氣,發生一點不好的改變,這種改變可能每天都在“悄然”發生,如果沒有意識到並及時加以阻止,身上的壞習氣越來越多,累積到一定程度,這個人就徹底變成了“壞人”。
正常細胞的“癌變”也是如此。每天都可能有細胞發生“異變”,這並不可怕,人體有強大修復能力,加上免疫系統“嚴防死守”,它們難成氣候。但如果這種“異變”沒有得到及時“修正”,或者免疫系統出問題了,異變細胞能逃避免疫打擊,它們就有機會發展壯大,達到一定數量成爲“癌細胞團”,癌症就此長成。
二、是什麼原因導致正常細胞“異變”成癌細胞?
癌症確切的病因目前並沒有完全弄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癌症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管是什麼原因,都是通過誘發基因發生“不好”的突變,在這種突變基因的“指揮”下,正常細胞一步步異變成癌細胞。
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基因發生“不好”的突變呢?主要可以歸爲三個方面。
1、環境因素。
指所有可能導致癌症發生的各種非遺傳性因素,包括內因(比如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心理因素等)和外因(比如空氣污染,吸菸嗜酒,某些細菌和病毒感染,電離輻射,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
2、遺傳因素。
某些癌症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可能攜帶不穩定的缺陷基因,而這種缺陷基因可能遺傳給下一代。但要注意癌症並不會直接遺傳,遺傳的只是“缺陷基因”,在同等條件下,患癌風險更高。
3、隨機因素。
有研究認爲,隨機的“運氣”因素在某些癌症的發生中也可能起一定作用(基因隨機發生“不好的”突變而且沒有得到修正,隨機的當然是不可控的,也即所謂“運氣”)。但這並不能否認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在癌症發生中的關鍵作用,特別是環境因素是我們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因素。
三、從“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癌症是如何發展壯大的?怎樣抓住阻斷癌症的最佳干預時機?
在致癌因素作用下,正常細胞一旦發生異變,會朝着癌症的方向不斷髮展,那怎麼辦?還有機會阻止癌症發展的腳步嗎?
當然有。癌症不是一日長成的,需要好些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多數癌症的生長和發展是一個較長期的多階段過程。爲了讓大家更好理解,不妨把癌症比作是一棵大樹,癌症的發展就像是從“種子”到“大樹”的長成過程。
1、種子階段(癌前病變)
正常細胞發生一定程度的異常改變,但還沒有到真正的癌變階段,有一定的可逆性,既可能繼續發展爲真正的癌症,也可能重新恢復到以前的正常狀態。癌前病變就像是“種子階段”,只有條件合適,就有可能長成樹,而如果沒有適合的條件,或者將它挖出來或進行其他處理,就不會或者根本沒機會長成樹。
2、樹苗階段(原位癌)Tis
種子已經發芽,但還只是小樹苗,根基很淺,不會向四周和遠處播撒種子,這個時候如果想除掉它是很容易的,這相當於是原位癌(Tis)。原位癌與通常所說的癌症(浸潤癌)不同,沒有突破基底膜,沒有往深部浸潤,不具有侵襲性,不會轉移,完全可以除掉它達到治癒。
原位癌用Tis來表示,臨牀分期可以算是0期。
3、大樹階段(浸潤癌)T
當樹苗繼續生長,根基變深,開始枝繁葉茂,是真正的“大樹”了,這個時候想除掉它就沒那麼輕鬆了,但只要處理及時,仍有可能將它連根拔起。但由於根系已經很深,在拔起時,可能會殘留根系,有朝一日可又重新長起來,就像是癌症治療後復發。這個階段的癌症,就是我們所說的癌症(浸潤癌,T),浸潤癌是相對原位癌而言的。浸潤癌有侵襲性,會發生轉移。
臨牀分期中通常用T表示,T下標阿拉伯數字如T1、T2、T3等進一步細分浸潤程度(腫瘤大小或浸潤深度)。
4、種子向周圍播撒階段(區域淋巴結轉移)N
長成的大樹繼續生長,根系向附近延伸,在周圍不遠處可能長出新的小樹,就像是癌症區域淋巴轉移(N)。
臨牀分期中通常用N表示,下標0表示無淋巴結轉移,下標1以上的數字(N1、N2、N3等)表示淋巴轉移的部位或數目。
5、種子向遠處播撒階段(遠處轉移)M
如果條件合適,大樹可能通過某種途徑藉助某些力量比如風力,將種子播散到遠處另一個地方,並在那裏生根發芽,長成另一顆大樹,就像是癌症發生遠處轉移(M),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癌症晚期。
臨牀分期中通常用M表示,下標爲0表示無轉移(M0),下標是1表示有轉移(M1),少數癌種還有下標2(M1、M2)用來區分不同的遠處臟器轉移。
以上五個階段,癌前病變和原位癌是最佳干預時機,能將癌症扼殺於萌芽階段,要重視並及時處理,怎麼處理?
(1)癌前病變有的可以手術或其他局部治療,有的可以隨訪觀察,定期複查,如有新的變化則根據情況進一步處理。
(2)原位癌,通常手術完整切除。
(3)即便已經是浸潤癌,如能早期發現,仍有很大的機會治癒,怕就怕放任不管,一再錯過機會,一旦遠處轉移,則多數情況下難於治癒(少數除外)。
四、怎樣才能儘可能避免惹癌上身?
想要降低患癌風險概率,從個體角度,最主要的就是改變不良生活和行爲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細化一下,要着力做好以下13個方面。
1.戒菸,遠離二手菸/三手煙。老生常談,不用多說,關鍵是付諸行動。
2.儘量不喝酒,實在要喝,要控制量。就防癌角度,酒精攝入沒有所謂安全劑量。
3.管理體重,避免超重肥胖。
4.堅持運動,避免久坐。
5.作息規律,睡眠時間儘量充分,避免熬夜。勞逸結合,避免過勞。
6.飲食均衡多樣化,搭配合理。多喫各種新鮮蔬菜水果。恰當控制紅肉攝入量(紅肉是指在烹飪前呈現紅色的肉,豬牛羊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肌肉都是紅肉),避免或儘量少喫加工肉(指經過鹽醃、風乾、發酵、煙燻或其他處理以提升口感或延長保存時間的任何肉類,比如香腸火腿培根、鹹肉臘肉燻肉等),儘量不喫油炸烤烤類食物。杜絕攝入過期變質黴變食物。
7.良好的飲食習慣。儘量做到飲食規律,不暴飲暴食,不以飲料代水。控制食鹽攝入量,避免高鹽飲食。避免超過65℃的燙飲燙食。推薦分餐,不共用碗筷。
8.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避免長期便祕;飲水充分,不憋小便。
9.注意性衛生,避免不安全性行爲(多個性伴侶、婚前或婚外性行爲等)。
10.高危職業做好職業防護,減少或避免職業致癌因素的暴露。
11.避免過度的日光紫外線照射。
12. 積極防治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乳頭狀瘤病毒(HPV)、EB病毒(EBV)、幽門螺桿菌(HP)等病原體感染。
13.保持良好心態,學會減壓放鬆,避免長期處在負面情緒和精神高壓之中。
從細節着手,堅持做到,不抱僥倖心理,少一個危險因素,就少一份風險,要有風險和危機意識。切記: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五、怎樣早期發現癌症?
首先心理上要重視,但關鍵是要付諸行動。
1、適齡和高危人羣要主動進行腫瘤篩查(防癌體檢)。
比如:肺癌高危人羣每年做一次肺部低劑量CT篩查;適齡和高危女性定期進行乳腺鉬靶、B超檢查。乾貨來了:全身各種癌症早篩檢查方法
2、身體出現異常症狀表現要及時到醫院診治。
比如:身體淺表部位發現異常結節腫塊;不良原因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慾減退;大便習慣和性狀改變或便血;不明原因持續聲音嘶啞,持續乾咳,痰中帶血;不明原因發熱、進行性體重減輕等。不過要注意症狀表現沒有特異性,不能簡單對號入座,只是提醒你要重視,須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六、查出得了癌症該怎麼辦?
類似的問題我曾經科普過很多次,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麼,因爲“談癌色變”、“得了癌症等於死亡”的觀念實在是太深入人心,想一下子改變太難了。
查出得了癌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完了完了,沒得治了,趕緊安排後事,或者想喫什麼就抓緊喫,時日不多了,或者趕緊到處旅遊走走看看,或者到處探訪土郎中,民間高手之類的,遍訪偏方祕方,甚至燒香拜佛,祈禱奇蹟出現。
這些都是完全慌了神、亂了套的表現。心情當然可以理解,但不要慌,不要亂,先把病情弄清楚再說。
查出癌症別慌,以下內容是我反覆科普過的,請熟記在心:
1、真的確診了嗎?
癌症是不是真的確診了?有沒有活檢或手術病理?很多人的所謂查出得了癌症,其實只是做CT、超聲、磁共振等檢查發現身體某個部位長了東西,只是懷疑腫瘤可能,並沒有確診,甚至有的只是抽了血查出某個所謂的腫瘤標誌物升高,就說是得了癌症。這都不是確診。
所以,先不要急,找到靠譜的腫瘤或相關專科的醫生,把病理診斷給弄清楚了,不只是要弄清楚是不是癌症,還必須要弄清楚是什麼病理類型的癌症,比如同樣是長在胃的癌症,可能是胃癌,也可能是胃腸間質瘤或平滑肌肉瘤,或者淋巴瘤(淋巴瘤也還有不同的類型),它們的治療不一樣,預後不一樣。
2、分期是幾期呢?
把診斷弄確切了,接下來就是要分期。分期都不知道,談什麼“怎麼辦”的問題?正如:一個人偷了錢,就給判十期徒刑,甚至死刑,法官會這樣做嗎?當然不會。要弄清楚他到底偷了多少錢,偷一百元錢和偷一百萬元能是一樣?這麼簡單的道理,沒人不知道,可一到醫學上,很多人就忘了,甚至有的醫生也是如此,某個病人一診斷出是某某癌,他就說應該這樣治那樣治,暈,分期都沒弄清楚,你這個治療是怎麼來的?瞎想出來的?
早期癌症因爲以手術爲主,病理診斷可能會在術中取得冰凍病理再決定手術方式,但在術前一定會溝通好、解釋好;另外,術前的分期是臨牀分期,很可能和術後病理分期會有出入,這並不奇怪,但既然有治療決策,肯定得有一個分期,沒有分期,他的治療安排是怎麼來的?比如,同樣是肺腺癌,1期和4期能是一樣的治法?
3、其他必要的信息
除了以上兩方面最最基礎必須要弄清楚的信息,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信息,這個就暫不多說了,交給專科醫生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比如,有的癌症要基因檢測方面的信息。
另外,病人的身體狀況、體能狀況、家庭經濟情況等也是要綜合考量的信息。但不管怎樣,上面說的兩方面信息是最基本必須要先弄清楚的信息,否則就是瞎忙瞎亂,像無頭蒼蠅。
考慮到有的醫生也是一團漿糊,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家人查出患癌,在做決定之前(包括所謂的放棄治療,也包括在手術或化放療等之前),一定要向醫生追蹤溝通了解這兩方面的信息,一定要要明確這兩方面的信息,如果醫生對此也是一問一不知,二問二不知,三問三不知,或者支支吾吾說不清,不能很好地跟你解釋清楚,那麼建議儘早換一家醫院或換一個醫生。
七、癌症真有可能治癒嗎?哪些癌症可以治癒?
得了癌症很不幸,這是大家一致公認的,何來“幸福”可言?
有句話說得好,當你抱怨沒有鞋的時候,有的人還沒有腳。幸福其實是相對的,是比較出來的。得了癌症固然不幸,但當你發現這世上還有比患癌更大的不幸,而即便同樣是患癌,你患的是有可能治癒的癌症,那麼可以說,你仍然是幸運的,是不幸中的萬幸。這個時候,你要慶幸,你得了個“幸福癌”。
當然,這裏說的可以治癒,不等於一定都百分百能治癒,是概率。我們既不能說肯定可以治癒,也不能說肯定都不能治癒,其實不只是癌症,很多疾病都不能保證百分百治癒。有哪些癌症有可能治癒或者長期生存呢?
1 早期癌症很多是可以治癒的
癌症可怕就可怕在一發現就是晚期,晚期癌症通常難治癒,早期癌症其實治好的概率很高,分期越早,治好的概率越高。
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多數早期癌症,比如早期的肺癌、胃癌、結腸癌、乳腺癌等,通過以手術爲主,視情況在手術前或手術後配合化療、放療、靶向治療或內分泌治療等輔助治療,是完全有可能爭取治癒的。
肯定會有人舉出諸如“身邊有早期癌症病人後來複發了,沒有治癒”的例子來反駁,其實不用你舉例子,作爲腫瘤科醫生當然不會連這個都不知道。反覆說過,是概率,不是百分之百,你不能因爲有少數人沒治癒就說所有早期癌症不能治癒,我想這是基本的邏輯。另外,同樣是早期癌症,不同的癌症類型,治癒的成功率也是有所差別的,比如同樣分期的乳腺癌和胰腺癌,胰腺癌比乳腺癌更容易復發。
2 晚期癌症多數難於治癒,但不等於都不能治癒,部分晚期癌症仍有治癒或長期生存的機會,不能簡單地說晚期癌症都不能治癒。
早期癌症多數有機會爭取治癒,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中的關鍵。但問題是,並不總是能做到早期發現,很多癌症病人發現的時候已經轉移擴散晚期了,晚期癌症多數情況下確實很難治癒,更多的是通過治療有限地延長生存時間,儘可能減輕痛苦,改善生存質量。
不過也有例外,特別是自從有效的抗腫瘤內科治療手段(比如化療,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出現之後,不少癌症晚期也有可能爭取治癒或長期生存。
(1)某些淋巴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比如,某些類型的白血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等)、某些類型的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瀰漫大 B 細胞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等),本身就是全身性的疾病,不管早期晚期都是以內科治療爲主,通過化療、靶向和免疫等綜合治療,不少病人是可以爭取治癒的,千萬不要輕易放棄。
(2)某些兒童惡性腫瘤:比如,兒童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尤文氏肉瘤等,那怕是晚期,也仍有機會爭取治癒或長期生存。
(3)某些惡性生殖細胞腫瘤:比如男性睾丸惡性生殖細胞腫瘤(包括精原細胞瘤、非精原細胞瘤,尤其是前者)、妊娠性絨毛膜細胞癌(妊娠絨癌)等,治癒率總體上是很高的,即便是晚期也仍有爭取治癒的可能。
Tips:以上都是一些對化療等抗腫瘤藥物高度敏感的惡性腫瘤,這類腫瘤有個特點:通常「脾氣兇」、生長快、對化療或放療敏感,治療以化放療爲主,正所謂「槍打出頭鳥」,長得越快的東西,越容易被打擊。而且這些癌症使用的化療藥多數也是那些並不昂貴的傳統化療藥,並不會太昂貴,醫保也基本可以報銷,當然,有些需要用到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那花費相對會高些,但也意味着治療手段比以前更多了,治癒概率進一步提高了。
(4)某些惡性實體腫瘤晚期:
常見的實體腫瘤比如肺癌、乳腺癌、宮頸癌、胃癌等,前面說過,如果早期,很多是可以爭取治癒的,而一旦到了晚期,那通常是不能治癒的。不過隨着醫學的發展進步、治療理念的不斷更新,其中的一些癌症即便是到了晚期,在某些情況下(有限定條件)還是有可能爭取治癒或長期生存。
比如,分化型甲狀腺癌某些情況下即便出現遠處轉移(晚期),通過手術、碘131等綜合治療,仍可取得較好療效甚至長期治癒。又比如,結直腸癌肝或肺轉移,當然是晚期,但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孤立的肺或肺轉移竈可通過手術等局部治療手段切除或消滅)通過手術和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仍可能長期生存甚至爭取治癒的可能。
(5) 可帶瘤生存的某些晚期惡性腫瘤
還有的癌症晚期,儘管目前不能治癒,但通過綜合治療可以實現較長期的帶瘤生存,從而逐步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慢性病(像高血壓、糖病尿一樣不能治癒,但可以控制,不明顯影響壽命),比如晚期乳腺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等,這主要得益於內科治療藥物的不斷研發上市(比如豐富多樣的靶向藥物,免疫治療藥物),這些腫瘤晚期病人不少已經可做到較長期帶瘤生存。
八、怎樣預防癌症復發?
很多人向我諮詢關於癌症治療後如何預防復發的問題,這其實屬於腫瘤三級預防的範疇。
腫瘤的一級預防是針對腫瘤病因的預防,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腫瘤預防,由於多數腫瘤病因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現階段難度有點大,但有些還是比較明確,比如戒菸和治理環境污染可以降低肺癌等多種癌症概率、防治幽門螺桿菌可減少胃癌概率、防治乙肝可減少肝癌概率等。
腫瘤的二級預防是針對潛在或隱匿或早期的腫瘤病變,進行腫瘤篩檢,以便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所謂“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是現階段最主要的、最現實的、也是最能見成效的腫瘤防控措施,必須大力提倡和加強。
腫瘤的三級預防是指針對已經得了癌症的人,通過各種治療(各種抗腫瘤治療、支持和對症治療等)、康復(功能煅煉、心理和社會支持等)和預防措施(防治相關毒副反應和併發症等),實現最大程度的康復,提高患者生存機率或延長生存時間、改善生活質量。可見,所謂的癌症治療後如何預防復發屬於三級預防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