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平硬裝7萬裝成這樣,網友:這錢花得值嗎?

來源: 更新:

“摸摸口袋最後只能裝成這樣了,100平的房子硬裝部分花了大概7萬。”最近,一位網友分享的裝修經歷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沒有找裝修公司,靠同學幫忙做木工省了一大筆錢,現在打掃乾淨就差傢俱家電,卻被朋友勸着撕電視背景牆的壁紙。

這樣的裝修到底值不值?

我們不妨從費用、設計細節和實用痛點三個維度,聊聊普通人的裝修真相。

7萬硬裝到底貴不貴?省錢門道藏在“人情賬”裏

先算筆硬賬:100平的房子硬裝花7萬,摺合每平米700元。

根據行業參考標準,簡裝的硬裝成本通常在500-800元/平米之間,這個價格剛好落在合理區間。

更關鍵的是,網友提到“木工活是請同學來做的,只掏了4千的友情價辛苦費”,這纔是省錢的核心——現在市場上木工打櫃子的報價,全屋定製普遍要5萬以上,就算找靠譜木工現場製作,人工加材料也得3萬起步。用4千解決木工活,相當於用1/7的市場價換來了電視背景牆、吊頂、餐廳櫥櫃、玄關鞋櫃等大量木作,這波“人情投資”確實划算。

不過也得承認,這種省錢方式有很強的不可複製性——不是誰都有懂木工的同學,更不是誰都能開口請人幫忙。

但它也折射出普通家庭裝修的真實狀態:預算有限時,往往需要在“專業度”和“性價比”之間做取捨。就像網友說的“差傢俱家電”,其實軟裝纔是裝修的“吞金獸”,沙發、牀、餐桌這些大件,隨便一套都得上萬,7萬硬裝能把基礎框架搭好,已經算完成了裝修的“核心任務”。

設計細節裏的“翻車預警”與“意外之喜”

網友家的裝修細節裏,最有爭議的要數電視背景牆的壁紙。

朋友勸着撕,大概率是因爲貼完後效果不如預期——壁紙容易受溫度、溼度影響翹邊,時間久了還可能褪色,尤其是電視背景牆這種長期受光線和熱量影響的區域,確實是“翻車重災區”。但網友也提到“走廊盡頭的網紅裝飾壁紙畫沒有後悔”,這說明壁紙並非完全不能用,關鍵是要選對位置:小面積、非高頻使用區域(比如走廊)的裝飾性壁紙,反而能成爲空間亮點。

另一個值得討論的是“沒做到頂的櫃子”。餐廳酒櫃、廚房吊櫃都選擇了“留空”設計,網友解釋“砸牆要錢,做到頂也要多花錢”。從裝修成本看,砸牆涉及拆改費用(一般每平米30-80元),做頂天立地的櫃子則需要更多板材和人工(每延米至少多花500元),預算有限時“不做到頂”是務實選擇。但從實用性看,頂部留空確實容易積灰,網友打算用保鮮膜覆蓋防油煙,雖然是臨時辦法,但也反映出普通業主“邊裝邊想辦法”的真實狀態——裝修從來不是一步到位的藝術,而是“在限制中找解法”的生活智慧。

最讓人驚喜的是“防腐木吊頂”和“原木色櫃門”的搭配。天花板用防腐木做吊頂,既避免了層高不足的壓抑感,又自帶自然質感;原木色櫃門雖然不如白色漆櫃“顯高檔”,但勝在耐髒、耐看,符合當下流行的“去風格化”裝修趨勢。這些細節說明,裝修不必盲目追求“網紅款”,適合自己生活習慣的設計,往往更有生命力。

裝修的真相:理性預算下的“情感投入”

這篇裝修分享能引發共鳴,本質上是因爲它真實還原了普通人的裝修狀態:沒有豪裝的光鮮,卻充滿“自己動手”的溫度——請同學幫忙做木工,是信任的傳遞;走廊貼網紅壁紙畫,是對生活儀式感的堅持;廚房吊櫃頂鋪保鮮膜,是“窮講究”的可愛。這些細節裏,藏着比“裝得漂亮”更珍貴的東西:對家的期待,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在預算限制下依然認真對待每一寸空間的用心。

有網友評論:“裝修不是攀比,是把錢花在刀刃上。”深以爲然。7萬硬裝或許不夠華麗,但它支撐起了一個家的基本功能;朋友勸撕壁紙的“操心”,恰恰說明真正的關心是“怕你後悔”;而那些沒做到頂的櫃子、沒選白色的櫃門,反而讓家多了幾分“不完美的真實”——這纔是普通人的家該有的樣子:有煙火氣,有小遺憾,更有日子慢慢過的溫暖。

最後想說,裝修從來沒有“標準答案”。有人追求一步到位的精緻,有人享受“慢慢填”的樂趣,但所有選擇的核心,都該是“讓住在裏面的人舒服”。就像這位網友,花7萬裝出的不只是房子,更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等傢俱家電進場,等陽光透過窗戶灑在防腐木吊頂上,那些“差一點”的遺憾,都會變成“剛剛好”的幸福。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