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改造系列10:裝修防水怎麼做?步驟和細節都在這裏,趕緊收藏

來源: 更新:

裝修這事兒,最怕的就是後期出問題,尤其是防水沒做好——樓上漏樓下哭,自己家牆面發黴、地板泡壞,修起來麻煩不說,還得搭人情賠鄰居。

我家當初裝修時就喫過虧,衛生間防水沒做到位,住了兩年牆角開始滲水,最後不得不砸了瓷磚重弄,折騰得夠嗆。

今天就跟大家嘮嘮防水那些關鍵步驟,避開坑才能住得踏實。

首先得明確,家裏哪些地方要做防水?

衛生間肯定是重點,廚房和陽臺也不能馬虎。

但要是陽臺沒裝水管,純粹當晾衣區用,倒可以省了這道工序。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很多家庭陽臺都放洗衣機,還是建議做防水更保險。

說到衛生間,得先搞清楚是同層排水還是隔層排水。

同層排水就是下沉式衛生間,地面比其他房間低一截,好處是管道在自家層裏,樓上樓下互不干擾,馬桶、地漏位置能自己調;但缺點也明顯,一旦漏水得砸地面,維修成本高,所以對防水要求特別嚴。

隔層排水的衛生間地面和其他房間平,管道走樓下天花板,好處是裝修簡單、省錢,漏水了直接修樓下就行;但管道噪音大,位置固定,馬桶想移位都難。

不管哪種排水方式,防水施工都得一步步來。

首先基層處理必須乾淨,牆面地面不能有空鼓、起沙,不然刷了防水也粘不牢。

尤其是陰角(牆和地面的夾角)、管道根部這些地方,得先用堵漏王抹兩遍,相當於給薄弱環節加道“保險栓”。

然後刷防水,牆面和地面得用不同材料——牆面用剛性防水,硬實抗裂;地面用柔性防水,能適應輕微沉降。

刷的時候要薄塗多層,第一遍幹了不粘手再刷第二遍,兩次方向交叉着刷,像織網一樣,纔不會漏刷。

重點說下沉式衛生間,除了表層防水,沉箱裏的基層防水也得做。

先給沉箱刷一遍,然後用紅磚搭井字格(間距別超過80釐米),填上輕質陶粒或者發泡水泥,再用水泥找平。

這裏得注意,找平要分兩次,第二次最好鋪層鋼筋網,防止開裂。

最後再在找平層上刷一遍防水,這纔是完整的“雙保險”。

閉水試驗是關鍵一步,可別圖省事跳過!

刷完防水等它乾透,往衛生間灌水,水位至少2-3釐米,門口用水泥封死,防止水外流。

然後24-48小時盯着,前幾小時每小時去樓下看看,後面每2-3小時看一次。

要是發現漏水,趕緊停了重新補防水,合格了再貼瓷磚。

我家上次就是閉水試驗時偷懶,只等了12小時就貼磚,結果住了半年開始滲水,教訓太深刻。

還有些小細節容易被忽略:門檻石要提前貼,兩側和下邊用堵漏王堵死,門口做個止水帶,防止洗澡水漫到客廳;開槽走水管的地方,先用堵漏王處理,再刷防水;防水塗料要按比例調,用電動攪拌器攪勻,別圖快隨便攪兩下……這些步驟看起來麻煩,可都是前人踩過坑總結的經驗。

裝修這事兒,最怕“差不多就行”。防水是隱蔽工程,做的時候多花點心思,後期能省十倍的麻煩。尤其是下沉式衛生間,別想着省材料,該做的步驟一個都別少。畢竟,誰也不想住進去後,天天擔心“漏不漏水”吧?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