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食物正偷偷摧毀你的胰腺!不論年齡,都少喫些

來源: 更新:

作爲一名從業近30年的醫生,陳醫生深知很多食物在甜蜜誘惑的背後,可能藏着健康隱患。尤其是胰腺,這個默默無聞的器官,正被這些糕點悄悄“摧毀”。他想起最近的門診:一個30歲的程序員因爲胰島素抵抗查出糖尿病前期,一個45歲的教師因長期嗜甜得了胰腺炎。他們都有個共同點——愛喫高糖高脂的糕點。

胰腺不像心臟那樣顯眼,但它可是管着血糖和消化的‘大管家’。一塊蛋糕喫下去,可能會讓它超負荷工作,甚至受傷。

陳醫生出生在南方小城,家裏開過一家小小的糕點鋪子。小時候,他最愛趴在櫃檯前,看媽媽做綠豆糕,那股甜香至今難忘。或許因爲這份童年記憶,他對糕點總有種複雜的情感——既愛它們的美味,又怕它們的“副作用”。大學學醫後,他選擇了內分泌科,專攻糖尿病胰腺疾病。這些年,他接診了無數患者,從20歲的大學生到80歲的退休老人,很多人都是因爲飲食不注意,害了胰腺

陳醫生自己也曾“中招”。40歲那年,他忙於工作,常常靠甜點提神,下午茶必點一塊奶油蛋糕。結果體檢發現血糖偏高胰島素敏感性下降。他嚇了一跳,趕緊調整飲食,戒了甜食,每天堅持運動,才把指標拉回正常。如今,他不僅是個嚴謹的醫生,還是個有200萬粉絲的科普作家,喜歡用幽默的語言,把複雜的醫學知識講得像講故事一樣。比如,他常自嘲:“我年輕時也覺得一塊蛋糕沒啥大不了,結果胰腺跟我‘抗議’了,差點就翻車!”

這次,他想借糕點這個話題,提醒大家:胰腺很脆弱,別讓甜蜜的享受,變成健康的代價。

胰腺有多重要?一個小器官的大責任

在講糕點的危害前,先來認識一下胰腺。它藏在胃的後面,形狀像條小魚,只有10-15釐米長,卻是個“多面手”。胰腺有兩個關鍵任務:

  1. 分泌胰島素:調控血糖,防止糖尿病
  2. 分泌消化酶:幫助分解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保證營養吸收。

陳醫生常打比方:“胰腺就像廚房裏的‘大廚’,既要調好‘甜度’,又要搞定‘消化’。如果它累壞了,血糖會飆升,消化也會出亂子。”《柳葉刀》雜誌曾指出,胰腺功能異常糖尿病胰腺炎甚至胰腺癌的根源,全球約有4.6億人胰腺問題飽受困擾。

可悲的是,胰腺不像胃腸那樣會“鬧肚子”提醒你,它受傷往往悄無聲息。等到出現腹痛黃疸血糖異常時,問題可能已經很嚴重了。而糕點,正是讓胰腺超負荷的“頭號嫌疑犯”。

這3類糕點,最傷胰腺

陳醫生總結了臨牀經驗,發現以下3類糕點胰腺的傷害最大,幾乎成了“甜蜜的毒藥”。

1.高糖糕點:讓胰腺“加班到崩潰”

奶油蛋糕、甜甜圈、泡芙……這些高糖糕點是甜品界的“流量擔當”。一塊100克的奶油蛋糕,含糖量可能高達40克,相當於10茶匙白糖!喫下去後,血糖迅速飆升,胰腺得拼命分泌胰島素來降糖。

“短時間加班,胰腺還能應付。可長期高糖飲食,就像讓一臺機器24小時不停轉,遲早會磨損。”陳醫生說。美國糖尿病協會的研究顯示,長期高糖攝入會引發胰島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風險。更糟的是,過多的糖分還會轉化爲脂肪,堆積在胰腺周圍,導致脂肪性胰腺炎

陳醫生想起一個患者小林,28歲,程序員,特別愛喫甜甜圈,每天早餐一個,下午茶再來一個。結果體檢發現空腹血糖超標,確診糖尿病前期。他懊悔地說:“我以爲年輕扛得住,誰知道胰腺先投降了!”

小貼士:儘量選低糖或無糖糕點,比如用赤蘚糖醇代糖的甜品。喫甜食時,搭配高纖維食物(如水果或燕麥),減緩血糖上升。

高脂糕點:給胰腺“添堵”

曲奇餅乾、千層酥、蛋黃酥,這些高脂糕點喫起來香酥可口,卻暗藏危機。一塊50克的曲奇,脂肪含量可能佔20克,相當於4茶匙油!這些脂肪多是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喫多了會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引發胰腺炎

胰腺要分泌消化酶來分解脂肪。如果脂肪太多,它就像個廚師被逼着炒100盤菜,累得夠嗆。”陳醫生解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曾報道,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約30%與高脂飲食有關,尤其是節日期間狂喫高脂甜點的人。

45歲的患者張姐,平時愛喫蛋黃酥,每週買一盒當零食。去年春節,她連喫了幾天,結果突發急性胰腺炎,疼得在醫院住了半個月。她後怕地說:“早知道就不貪嘴了,差點把命搭上。”

小貼士:選糕點時,看配料表,避開含氫化油人造奶油的。偶爾想喫高脂甜點,控制量,比如一塊曲奇配杯無糖茶,慢慢品,別狼吞虎嚥。

精製碳水糕點:胰腺的“隱形炸彈”

白麪包、蛋撻、麻薯,這些精製碳水糕點喫起來軟糯香甜,卻可能是胰腺的“隱形殺手”。它們用精白麪粉製成,升糖指數(GI)很高,喫下去血糖像坐過山車,忽高忽低,逼着胰腺頻繁“搶救”。

“精製碳水消化快,糖分直接衝進血液。胰腺得一刻不停地分泌胰島素,時間長了就‘精疲力盡’。”陳醫生說。中華醫學會的指南指出,長期高GI飲食會損傷胰島細胞,是糖尿病胰腺功能衰竭的推手。

60歲的老李,退休後愛上了蛋撻,每天早上來兩個當早餐。幾年下來,他不僅胖了20斤,還查出2型糖尿病。老李嘆氣:“我以爲喫點甜的能開心,誰知道害了身體。”

小貼士:選全穀物或雜糧製成的糕點,比如蕎麥餅乾或燕麥蛋糕,GI低,對胰腺更友好。喫時別空腹,最好搭配蛋白質(如牛奶或雞蛋),穩定血糖。

爲什麼年輕人也要當心?

很多人覺得,胰腺問題是大齡人才會得,跟年輕人沒關係。陳醫生卻連連搖頭:“現在糖尿病胰腺炎越來越年輕化,20多歲的患者一點不少!”他分析,年輕人愛喫糕點,有幾個原因:

  • 生活壓力大:加班熬夜,靠甜食“續命”。
  • 社交潮流:奶茶甜點店遍地開花,拍照打卡成時尚。
  • 健康意識弱:覺得自己年輕,身體能“抗”,不把甜食當回事。

胰腺不認年齡。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中,20-39歲的年輕人佔比逐年上升,甜食過量是主因之一。陳醫生提醒:“年輕人別仗着底子好就胡喫海喝。胰腺的損傷是累積的,等你發現問題,可能已經回不了頭。”

如何喫甜點,少傷胰腺?

知道糕點的危害,不代表要完全戒掉。陳醫生笑着說:“人生嘛,總得有點甜!關鍵是喫得聰明,別讓胰腺受罪。”他總結了幾個“甜而不傷”的小妙招:

  1. 控制量:一塊蛋糕別超過100克,餅乾別超3片。喫的時候細嚼慢嚥,享受味道,別一口吞。
  2. 選時機:別空腹喫甜點,最好在正餐後1-2小時,血糖穩定時來一點。
  3. 搭營養:喫糕點時,配點高纖維或蛋白質食物,比如水果、堅果或酸奶,減緩血糖波動。
  4. 看配料:優先選天然原料的糕點,比如用蜂蜜、果乾代替白糖的,避開含反式脂肪酸的。
  5. 多運動:喫完甜點,散步20分鐘或做點家務,幫胰腺“消化”多餘的糖和脂肪。

陳醫生分享了一個故事:“我有個患者小張,30歲,甜品控,戒不掉蛋糕。我教他把奶油蛋糕換成雜糧小蛋糕,每次只喫一小塊,飯後散步半小時。半年後,他的血糖穩了,體重也降了5斤,開心得不得了!”

健康生活,從小習慣開始

除了聰明喫甜點,陳醫生還推薦了幾個保護胰腺的日常習慣:

  • 規律飲食:三餐定時,別暴飲暴食。早餐喫好,午餐喫飽,晚餐喫輕,給胰腺留出休息時間。
  • 多喝水:每天1.5-2升水,促進代謝,減輕胰腺的排毒負擔。
  • 適量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瑜伽或游泳,增強胰島素敏感性
  • 定期體檢:每年查一次血糖血脂胰腺功能,早發現早干預。

胰腺很低調,但它值得被好好對待。”70歲的老王,年輕時嗜甜如命,得了糖尿病後纔開始控制飲食,堅持運動。如今,他每天只喫一小塊黑巧克力,血糖控制得比年輕人還好。老王常說:“早點聽醫生的,我能少走多少彎路啊!”

甜蜜有度,健康常在

糕點是生活的調味品,但不能變成健康的“炸彈”。那塊奶油蛋糕、那片曲奇餅乾,或許能帶來一時的快樂,卻可能讓胰腺默默受傷。從今天起,試着少喫一口高糖高脂的甜點,多給胰腺一點愛。健康的身體,纔是我們享受美食、追逐夢想的最大底氣。

陳醫生最後想說:“甜蜜有度,人生才長久。別讓胰腺爲你買單,趕緊給它放個假吧!”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