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銀杏樹下傳來講演聲,在“天然劇場”沉浸式聽紅色故事
“戰機稍縱即逝,當斷得斷,支隊長老俞大手‘啪’的拍在桌子上:‘打,速戰速決!”鏗鏘有力的講演聲在金山區楓涇鎮新義村古銀杏樹下響起,戚旭旻、朱贇濤、孫嘉豪深情並茂講述《迅雷行動》,生動再現新四軍浦南先遣支隊的英勇作戰場景。
11月1日,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紅色故事講演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示活動在新義村舉行。百位“紅色故事傳講人”齊聚中國故事村,創新性地以特色地標爲“天然劇場”,在故事基地、故事人家、故事創客基地、故事村咖等點位依次開展沉浸式故事展演,讓大家在實景與故事的交織中,觸摸紅色歷史的溫度。
用聲音傳承紅色精神
上海,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紅色基因流淌於城市血脈,構築起城市精神的鮮明底色。自今年5月啓動以來,2025 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紅色故事講演大賽圍繞滬上紅色文化場館、革命遺蹟及紅色資源開展故事徵集與講演比拼,歷經16個區初評、專家評審團終評等環節,最終評選出100位優秀“紅色故事傳講人”,另有10位講演者憑藉線上高投票量、高傳播度斬獲“網絡人氣獎”。
本次頒獎典禮暨成果展示以“遊”爲創意出發點,採用故事講演遊園會的形式,在楓涇鎮新義村設計四條線路,串聯起四個故事展示點位,用聲音傳承紅色精神,實現景與事呼應、歷史與現實交融。
新義村,古銀杏樹屹立數百年,它不僅守護着“樹下金雞引頸高啼、護佑四方豐收”的美麗傳說,更見證着中國故事村的古今變遷。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金山區的戚旭旻、朱贇濤、孫嘉豪三人配合默契,帶來《迅雷行動》,展現戰鬥打響時的緊張氛圍。來自崇明區的故事員袁祖銘深情開講《小豎河反掃蕩——一場漂亮的伏擊戰》,重現抗戰時期軍民同心、奮勇殲敵的熱血場景。觀衆感慨:“這些故事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太不容易了!”
故事人家是新義村極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主人就是村裏的故事員,他們將自己的家變成講故事、聽故事的溫馨場所。故事員陳金英用地道的方言講述《啥人本事大》,她時而模仿金補先生的謙和,時而還原黃公博用“掃帚治病”的幽默場景,引得現場陣陣歡笑。隨後,陸玉芳講述本土民間故事《白果樹下金雞啼》,當說到“秀花穿上吉服,在銀杏樹下等待楊林,卻得知他戰死沙場,最終抱着金雞殉情”的情節時,聲音哽咽,不少觀衆被這份深情打動,悄悄擦拭眼角。在這裏,講故事、聽故事不只是娛樂,更是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式。
以故事助力鄉村振興
故事創客基地則是傳統鄉村與文化創意深度融合的活力引擎,作者們在此創作出富有時代氣息的故事新篇。今年是陳雲同志誕辰120週年,黃浦區的故事員張雷霽帶來《楓涇脫險》。他着重刻畫陳雲同志面對密探盯梢時的鎮定,通過細膩的語氣與神態描寫,展現出革命先輩的智慧與從容;而講到“密探打開皮箱,發現裏面只有舊衣裳和石頭,才知上當”時,他營造出幽默又解氣的氛圍,觀衆小聲議論:“這‘金蟬脫殼計’用得妙!”浦東新區的張萊娣、胡德交替講述《一個深晚》,將“那個深晚,魯迅眼中的憂慮、陳雲筆下的懷念”傳遞給在場每一位,大家認真傾聽,偶爾點頭,沉浸在故事中。
故事村咖不僅是鄉村咖啡館,更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鄉村文化客廳”。靜安區的故事員龔禮帶來《英雄最年少》,講述17歲的歐陽立安英勇就義的故事。當講到“歐陽立安面對敵人嚴刑拷打,堅定說:‘我是共產黨員,就是筋骨變成了灰,也還是百分之百的共產主義者!’”時,他充滿激情,現場觀衆無不被這份堅定的信仰震撼。隨後,金山區的鐘賢講述《特殊身份的警官》,還原毛福軒打入金山警察局,在危急時刻機智化解危機的場景,講到“毛福軒發現王勝昌玩‘假槍斃’,又遇汪國池叛變,急中生智解釋奪槍原因”時,情節緊張刺激,大家緊盯講述者,生怕錯過任何細節,講述結束後,現場掌聲持續許久。
本次頒獎典禮暨成果展示由上海市民文化節指導委員會指導,上海市羣衆藝術館、金山區文化和旅遊局、金山區楓涇鎮人民政府、東方社區數字苑主辦,金山區文化館、金山區楓涇鎮社區黨羣服務中心承辦。現場不僅表彰了優秀紅色故事傳講者,更以創新的“遊園+展示”形式,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紅色故事,讓紅色文化深入鄉村、貼近羣衆,推動上海紅色血脈賡續與鄉村文化振興,助力文旅農商體展融合發展。
記者瞭解到,楓涇鎮新義村的故事主題民宿即將開門迎客,邀請市民遊客前來聽故事、遊覽美麗鄉村、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