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鐘→0.3秒!AI工業仿真提速2000倍,打破整車設計“3年魔咒”

來源: 更新:

一輛整車的平均設計開發週期是多久?答案是3年。在消費者越來越“喜新厭舊”的當下,誰能壓縮開發週期,誰就能掌握市場主動權。然而,壓縮時間並不容易,車輛的每一個設計、每一個零部件都需要進行仿真測試,AI的加入有望縮短這一進程。

“產教融合 協同創新”區校企創新沙龍(第十期)近日在長陽創谷舉行,本次活動以“AI算法與數據科學”爲主題,特別邀請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專家教授,以“應用需求”爲背景,同時結合楊浦區培育高水平人才的實際需求,探討如何通過產教融合,推動各方在技術共研、場景共創、人才共育層面深度耦合。

工業軟件是智能工業系統的大腦和神經,然而從產品的設計、製造到計劃、調度、運維等全生命週期,使用的工業軟件90%以上都是國外的。 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饒衛雄目前正在進行一項AI賦能工業仿真軟件研究,他發現該領域“起步雖晚,需求巨大。”

工業AI仿真軟件是將物體進行網格化後讓計算機計算各網格在不同條件下的各項數據,就像像素點越小畫面越清晰一樣,網格越小計算結果也越逼真。饒衛雄團隊在分佈式AI網格仿真上首次做到了百萬級,目前他們正在衝擊千萬級。

以汽車方向盤爲例,爲測算方向盤在某特定條件下扭轉的力,某國外軟件仿真計算時間爲26分鐘,而用AI輔助後在GPU上圖網絡的平均預測時間0.372秒,兩者相差2000倍。

汽車外形優化也非常需要AI仿真軟件的輔助,比如爲汽車設計的詳細3D網格得到包括三維體積場、表面場和流線等在內的高保真CFD仿真數據,可仿真各項空氣動力學指標。“我們仿真數據越逼真,後期驗證需要調整的地方就越少,新車型推出就越快。”他說。

AI工業仿真還能用在哪些地方?饒衛雄表示,汽車、燃氣輪機、航空器、船舶也是非常適用的領域。他坦言,隨着國內外工業領域市場競爭激烈,AI工業軟件在縮短產品開發週期、優化流程和降本增效等場景上大有可爲。

當下,同濟大學正將AI充分融入學科轉型之中。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熊嵐介紹,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是高校中少有的擁有兩位AI院士坐鎮的學院,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蔣昌俊和鄭慶華。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自主智能無人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分中心、網絡金融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國家Linux軟件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等4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嵌入式系統與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慧城市感知與規劃重大工程軟件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5個省部級科研平臺,科研成果豐富,轉化潛力巨大。目前學院共有專任教師128人,未來五年計劃每年引入AI人才20名左右,到“十五五”末將教師隊伍擴展到200人左右。

楊浦區科經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正明表示,區校企創新沙龍絕非流於形式的“坐而論道”,而是推動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的“解題平臺”。依託“一月一期一主題”機制,持續精準聚焦區域產業發展的“真問題”,深度激活高校科研“富礦”,強力撮合技術、資本與市場,力促每一次交流都轉化爲實質項目對接、資源互補與可落地的合作成果。

爲加強大模型平臺、工具鏈及產學研協作,降低技術應用門檻,促進AI能力在各類企業落地,活動還邀請了火山引擎、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上海天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流利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電氣智慧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近20家產業鏈骨幹企業,各方進行了深入交流。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