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到,上車逗狗擼貓!小貓小狗專線又發車啦

來源: 更新:

溼漉漉的鼻尖幾乎貼在車窗玻璃上,西施犬“多多”好奇地向外張望……這是它“狗生”中第一次遠行。平日裏,它的活動範圍不過是家附近一公里。

“帶它走遠點?要麼只能自駕,可我不會開車,也不願總麻煩家人……”主人龔依雲道出養寵人的無奈,“至於公共出行,允許小狗上車的選項太少。”如今,上海首條攜寵專線巴士的出現,爲“多多”們和主人安上了探索城市的輪子。上月起,這條往返於寶山區朗香公園與徐匯西岸夢中心之間的專線進一步優化路線,2小時28公里的行程串聯起蘇河灣萬象天地、靜安大融城、徐匯濱江等多個“寵物友好”地標。20元一人一寵,乘客可在任意一站上下車。

一條爲寵物開設的專線,引來了關於公共資源分配的討論。在旅遊大巴運營普遍面臨客流“峯谷”的背景下,這條線路採用靈活的“一車兩用”模式:週一至週五服務於上海至浙江烏鎮的旅遊接駁,當週末更多車輛發往烏鎮時,“閒着也是閒着”,這輛車就化身寵物專線。

對客運公司來說,開通攜寵專線,是建設寵物友好型城市的一項具體舉措,亦是傳統客運行業在業務萎縮壓力下的主動轉型。瞄準上海超200萬隻寵物犬貓背後蘊含的巨大消費潛力,客運正嘗試從單一的“點對點”運輸服務,轉向構建出行與場景疊加的生態閉環。

包容“不會說話的居民”

記者在起始站朗香公園登上這輛車身印有小狗圖案的藍綠橙巴士。靠窗座位鋪設着蓬鬆的寵物專用坐墊——“‘毛孩子’也要看風景”。

上車時,隨車安全員陳夢杭會覈驗養犬登記證和疫苗證明,並送上“歡迎小禮物”。運營規則細緻:僅限肩高40釐米以下寵物;必須攜帶有效證件;嚴禁烈性犬乘車;寵物需自備紙尿褲、尿墊等衛生用品。“這些規定保障體驗的同時,也規避了潛在風險,意在開放包容與精細化管理間尋求平衡。”陳夢杭說。

行駛中的寵物巴士,向城市拋出了一個現實命題:越來越多寵物成爲家庭一分子,城市空間和公共服務該如何包容這些“不會說話的居民”?

龔依雲心思細膩。她說,一歲半的多多每每見她出門,總依戀地蹲守在門口;有次她出門在外,通過家中監控呼喚了一聲,多多誤以爲媽媽回來,圍着攝像頭蹦跳,“就像養了個小孩,真的被‘絆’住了,哪兒都捨不得去太久”。

王宛藝攝

帶着小狗出門讓她很安心。當發現狗狗流口水時,同行的陳夢杭會判斷是否暈車並提供藥品;隨車還有專業馴犬師巡視,用零食安撫“毛孩子”。“寵物出行不再是主人單方面的責任,而是社會共同營造的友好體驗。”龔依雲感嘆。

另一名乘客張詩曼帶着她的比 熊犬“卷卷”,在西岸尋找“好朋友”玩耍後,專程乘坐這趟車去往其他商圈。線路恰似一條紐帶,激活並串聯起城市中分散的“寵物友好”節點,形成網絡效應。

王梅攝

事實上,線路的策劃,聯動了多方力量。上海久通商旅客運有限公司營運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王智勇介紹,從線上預 約、軟乎乎的坐墊,到嚴格的核驗、隨行的馴犬師以及點位完善的配套設施——這座超大城市如同一個有機生命體,新生事物的誕生與落地,背後都是千萬種需求碰撞、權衡,最終尋求共生。

商業潛力遠未釋放

運營方強生交通旗下久通商旅提供的數據顯示,專線開通兩個月來,接待乘客約170人次,日均約10人次。以20元的單程票價計算,日均票款收入約200元。

“現階段社會效益高於商業效益。”王智勇坦言。但他視此條專線爲探索寵物經濟新興市場的初步嘗試,“其商業潛力遠未釋放。已經有商業體主動尋求合作,希望將點位納入線路。”這條線路串聯起的徐匯濱江、西岸夢中心、蘇河灣萬象天地等地標,本身配備了寵物休息站、友好咖啡館等設施。寵物主抵達後,能自然融入消費場景,形成“交通帶動消費、消費支撐交通”的良性循環。

相關負責人也談及,留意到上海外的一些地方,傳統客運正探索多元化破局路徑,力圖盤活閒置的運力資源和場站設施。如,推進“公交+物流”融合模式,利用客運網絡優勢拓展貨運服務;開通點對點的“就醫專線”“購物專線”,推出面向老齡化社會的非急救轉運服務。其本質都是客運行業從“千人一面”的標準化運輸,向滿足“千人千面”個性化、場景化需求的轉型。攜寵專線的落子切口雖小,也是一次具有溫情與創新的嘗試。

採訪對象供圖

週末的運營結束,車輛回場,專人的消毒作業隨之展開,重點是寵物接觸部位。第一遍使用吸塵器對車廂進行清理。之後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座椅、扶手、安全帶插口等部位,3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乾淨。“含氯消毒液現配現用,按照1∶100比例稀釋。”現場清潔的阿姨告訴記者。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