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軍營、17年警營,換了身制服,但她還是人民的兵



“杜警官,我們都看到你上電視新聞啦!”
“你上電視了我們也感覺光榮!”
這是日前發生在東新路137弄小區裏的一段對話。居民口中的“杜警官”是普陀公安分局東新路派出所民警杜儉健,曾榮獲上海市公安局“十佳”優秀社區民警、上海市公安局三八紅旗手、上海公安系統百佳標兵等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舟山保障基地轉業的她成爲了一名社區民警。近3年來,在杜儉健所管轄的社區內,一直保持着涉公安業務12345投訴量爲“0”、110報警量爲“0”的紀錄,這裏的居民也親切地稱她爲“社區的女兒”。

“不要說到裏面去,一聽‘合德里’三個字頭都大了。”這是杜儉健對所轄社區的第一印象。來到東新路137弄可以發現,這個舊社區周邊已建起了新式住宅小區,二者形成一定反差。而在合德里社區動遷之前,這個舊式棚戶區曾讓許多民警“望而卻步”。
“當時居委會的人看到新來的是女民警,也不太相信我,覺得我搞不定。”也正是如此,剛結束16年軍旅生活的她下定決心,要繼續保持不怕喫苦的精神,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但第一天就被“上了一課”。
“那天我騎自行車到社區開展工作,抬頭就是‘一線天’,走着走着我還迷路了,找不到自行車放在哪裏。”回憶起第一次到合德里社區的場景,杜儉健仍歷歷在目,“我記得居委會就在一個拐角處,旁邊是下水溝,一靠近還有一羣蒼蠅飛出來。”
在此後三天的時間裏,杜儉健說自己穿壞了兩雙鞋:“剛從部隊回來的我很愛乾淨,但當時是六月,幾乎每天都會下一場很大的雨,在裏面走一下午鞋子全泡壞了。”
不久後,合德里社區迎來長達兩年的改造拆遷工程,杜儉健在這期間每晚工作到晚上11點,也正是在那段時間裏獲得了居民的認可。就在上月,社區裏88歲高齡的獨居老人錢阿婆在家中昏厥,好在杜儉健深受居民信任,平時就有留存轄區獨居老人的備用鑰匙,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上門開展施救。近日,老人的女兒到派出所送來一封感謝信:感謝她多年以來細緻的工作和默默的付出,感謝她在社區大家庭中傳遞的正能量,爲她點贊!
“原來6000多名戶籍人口現在有三分之二是‘戶在人不在’的狀態,只要牽涉到戶籍的問題,居民還是第一個想到給我打電話。”杜儉健介紹稱,“並且這兩年又是身份證換證大年,很多居民給我打電話,問我身份證到期怎麼辦,不過現在有了一網通辦確實方便了很多。”據悉,新小區建成後,杜儉健所在的社區將新增900餘戶居民,她表示自己還將繼續秉持“本本分分工作”的初心。
“我也有很多知識盲區,何況作爲一個女同志,很多體力活也未必能勝任。”杜儉健說道,“但社區工作就是這樣的,很多事情都很平淡,靠的是日積月累,你做的每一件事對於老百姓來說都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
走到東新路137弄小區門口,在進入小區前,杜儉健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帽子,笑着說道:“雖然換了身制服,但我還是人民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