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院中醫治療室“一位難求”,20種療法應對伏天健康需求

來源: 更新:

艾香氤氳,藥煙嫋嫋。入伏以來,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的中醫綜合治療區治療牀早已“一位難求”。這裏來了不少被“空調病”、肩頸勞損、體虛畏寒困擾的都市白領,還有一些堅持“冬病夏治”理念的銀髮族。

中午12點,七院三個中醫治療區仍然是“滿牀”狀態。從事IT行業的小張,提前一天預約好,趁着午休時間趕來做“督脈灸”。在護士的指導下,他穿上“反穿衣”俯臥在牀上,將背部裸露出來。護士先用溫熱精油沿其脊柱線細心推按放鬆,隨後沿着脊柱均勻塗抹一層剛打製好的新鮮姜泥,觸感溫熱辛香。接着,將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溼止癢等作用的艾絨精準地鋪設在姜泥之上,塑成一道蜿蜒的“龍脊”。

濃郁的艾草焦香混合着生薑的辛辣氣息,隨着升騰的煙霧瀰漫在整個空間,令人心神安寧。小張告訴記者,“整天坐在辦公室裏對着電腦吹空調,頸椎疼、後背發涼,聽說這個督脈灸補陽氣、祛寒氣最管用,趕緊來試試。”

在另一張牀上,62歲的張阿姨正在接受“溫通撥筋罐”治療。醫師手持特製的溫罐,在她痠痛的肩膀部位邊灸邊撥動筋結。“我這老寒腿和肩膀疼,一到夏天吹空調就犯病,比天氣預報還準。三伏天來做做這個,感覺寒氣被拔出來了,舒服多了。七院的中醫技術多,我們這些老病號每年伏天都來報到,”張阿姨碩。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黃金窗口期。此時人體陽氣最旺,腠理開泄,督脈作爲‘陽脈之海’,施灸能最大程度激發陽氣,驅散體內深藏的寒溼邪氣,對虛寒性體質、反覆感冒、老慢支、過敏性鼻炎、腰背冷痛等效果尤爲顯著。”該院護理部主任金詠梅解釋道。

作爲一家中西醫結合醫院,七院深耕中醫適宜技術,目前已成熟開展20種中醫藥特色療法,形成了豐富的中醫“技術庫”,能滿足不同人羣的多元化健康需求。

除了明星項目督脈灸,這裏還有融合刮痧、艾灸、推拿等六效的“火龍罐”;“葫蘆灸”利用葫蘆的藥性及聚熱特性,將艾熱深深導入穴位;散發着藥香的“藥泥灸”將熱力與藥力雙重作用直接作用於患處;針對視疲勞、乾眼症的“雷火核桃灸”像一副特製眼鏡,爲雙眼送去溫潤的呵護;調理脾胃的“任脈灸”、專攻腰骶的“八髎灸”也各有療效。

金詠梅表示:“醫生會詳細評估每位來訪者的體質、主訴和健康狀況,個性化推薦或組合技術。比如一位既有脾胃虛寒又有肩頸勞損的白領,可能會建議她嘗試‘任脈灸’配合‘溫通刮痧’;而像張阿姨這樣的老寒腿,除了撥筋罐,‘藥泥灸’或‘八髎灸’也可能是好選擇。穴位敷貼、經絡走罐、耳穴貼壓、溫通包、灸盒灸、懸灸等,都是我們‘菜單’上的常備項。”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