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 | 學土木的研究生賣 “創意燒餅”火了!高學歷成爲“擺攤利器”

來源: 更新:

河南鄭州一個燒餅攤,最近火出了圈。不是因爲祖傳祕方,而是攤上的燒餅長了“新模樣”——玩具槍造型憨態可掬,Labubu、HelloKitty、皮卡丘等潮玩IP躍然“餅”上。這些創意燒餅每個僅售一元,卻讓小朋友追着要,家長們甘願驅車40多分鐘來打卡,小攤一開張就排起長隊。

攤主小楊的身份更引人關注:95后土木工程研究生,辭掉傳統工作,用家裏的舊爐子烤出了新商機。如今,他不僅烤燒餅,還拍短視頻、做直播,兩個月內自媒體賬號漲粉10萬,這樣的傳播效果,連專業團隊都未必能輕鬆實現。

這並非孤例。2024年,青島博士情侶下班後襬起手工飾品攤,中山大學哲學博碩士支起烤腸攤,高學歷者走出“既定軌道”擺攤的新聞,一次次叩擊着公衆對“職業選擇”的固有認知。“大材小用”的議論聲從未斷過,但小楊們的實踐,正在悄悄改寫這場討論的維度。

相較於普通擺攤,高學歷者的“攤”上往往藏着不一樣的邏輯。小楊的燒餅,原材料成本沒漲多少,卻靠造型設計注入了“情緒價值”——孩子覺得好玩,家長願意爲這份“小驚喜”買單,這正是商業中經典的差異化策略。青島博士情侶的手工飾品,融入了對材料學與美學的跨界思考;哲學博碩士賣烤腸,或許藏着對消費場景與人性需求的洞察。高學歷賦予他們的,從來不是“只能做大事”的枷鎖,而是更敏銳的市場嗅覺、更系統的思維方法,讓平凡生意有了“升級”的可能。

正如西安交大原校長王樹國曾感慨的故事:一位學自動化的學生去做肉夾饃,起初他覺得“可惜”,後來才發現,學生用自動化技術定標準、搞規範,把肉夾饃做成了連鎖品牌,推向了世界。王校長坦言“我落伍了”,這句感慨裏,藏着對學歷價值的全新認知——學歷從來不是“職業高低”的標籤,而應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箱。

過去,人們習慣把學歷看作“通行證”,似乎只有進入寫字樓、研究室,纔算“物盡其用”。但小楊們的故事告訴我們,學歷更該是“燃料”,能在市井煙火裏點燃創意,在平凡賽道上加速奔跑。土木工程的結構思維,或許幫小楊更精準地拿捏麪糰發酵的“力學平衡”;短視頻創作中,研究生階段的邏輯訓練讓他更懂如何用內容抓住人心。這些看似“用不上”的知識,其實都在悄悄轉化爲競爭力。

從自動化專業學生把肉夾饃推向世界,到土木工程研究生用燒餅玩出創意,學歷的價值正在從“單一軌道的准入證”,變成“多元賽道的賦能器”。當高學歷者帶着專業積澱,在街頭巷尾琢磨用戶需求、玩轉新傳播、設計產品迭代,職業選擇便跳出了“高低貴賤”的固化框架。就像那些造型各異的燒餅,比起按預設模具刻出來的“標準款”,帶着創意溫度的“定製款”,顯然更有滋味,也更有生命力。

社會的進步,本就藏在對多元價值的包容裏。當我們不再用“學歷濾鏡”評判職業選擇,當高學歷人才敢在煙火氣中釋放創意,無論是烤燒餅還是做研究,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價值之路。這,或許正是小楊的創意燒餅給我們的深層啓示。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