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阿雲嘎將攜《風聲》首登上海舞臺

來源: 更新:

讓震撼視聽迴歸劇場本質,讓每個靈魂皆可觸摸信仰的餘溫。由阿雲嘎擔當總製作人,音樂劇《風聲》將於9月26日在上海西岸大劇院啓幕全球首演,爲觀衆帶來一段關乎信念與民族精神的舞臺體驗。

7月28日,音樂劇《風聲》在上海舉行開票發佈會,開票後僅1小時,本輪全場次售罄。“好作品應屬於大衆。”總製作人、作曲、音樂監督阿雲嘎希望這部劇爲更多觀衆提供“物超所值”的藝術體驗。

從文本到舞臺的破繭之路

1941年春,汪僞政府預謀襲擊杭州地下黨的祕密集會。潛伏於汪僞的地下黨員“老鬼”發出預警情報,卻被特務攔截。“老鬼”的存在就此暴露,四個嫌疑人被軟禁在裘莊受審。“老鬼”將如何自保、如何挽救危機中的同志?一部蕩氣迴腸的英雄詩篇即將展卷……

作爲中國當代文學著作,麥家的小說《風聲》以獨特的敘事結構與深邃的精神內涵,塑造了特殊年代中無名英雄的羣像豐碑,折射出中華民族在苦難中不屈不撓的精神力量。三年籌備、三輪工作坊、上萬次推敲,音樂劇《風聲》走過了從文本孵化到舞臺落地的艱難旅程。作品不僅承載着原著所揭示的民族精神,也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融入廣受年輕羣體追捧的“劇本殺”敘事元素,契合新時代觀衆的審美追求。

音樂劇主創團隊陣容強大,不僅邀請阿雲嘎擔任總製作人、作曲和音樂監督,還匯聚導演肖傑,藝術指導郝戎,作詞及情報設計歌特,編劇陳天然、祖紀妍等圈內大咖。《風聲》首演之時,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80週年。“這部戲是給過去英雄們的一封致敬信,現在的歲月靜好,皆因有人曾負重前行。”阿雲嘎表示,這不僅是一種巧合,更是一種召喚。

打造“沉浸式影院音樂劇”

《風聲》以本土表達與國際視野相結合,打造“沉浸式影院音樂劇”的舞臺新範式。劇中音樂,作爲情感傳達的重要媒介,由音樂總監、指揮趙紀昀與13人組成的交響樂隊現場演奏,以實現音樂敘事與舞臺表演的精準咬合,賦予每個音符人性化的溫度。爲完整保留音樂質感,劇組擬與布達佩斯交響樂團合作,在6天內完成120分鐘的錄製。

音樂劇的舞美、燈光、多媒體設計由吳弼泳操刀。他將前沿舞臺技術與精妙絕倫的舞臺結構深度融合,匠心打造出極具藝術表現力與視覺震撼力的舞臺空間,爲觀衆帶來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音響則交由康國鉉擔綱。憑藉其深厚的專業造詣,他爲劇目量身定製音響系統,呈現精準、細膩、層次豐富的效果。

在內容表達與舞臺技術應用的深度融合中,《風聲》進行了一次突破性探索——以優質內容爲根基,以前沿技術爲創新引擎,將戲劇的張力、音樂的感染力與立體視覺空間熔於一體,爲觀衆構建身臨其境、多維感知的精神場域。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