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達觀點”邁向“科學論證”,近千名高中生在辯論賽中迎來巔峯對決



日前,2025年上海市中學生科普英語科學辯論賽迎來巔峯對決,來自14個區41所學校的初高中共48支參賽隊,圍繞“實現碳中和目標應該優先考慮生物技術而不是碳捕集技術”和“投資人工智能醫療保健應該優先於培養新醫生”兩大前沿議題展開深入辯論。
經過2天8輪的激烈比拼,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勇奪高中組冠軍,上海市奉賢中學獲得高中組亞軍。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兩支參賽隊雙雙晉級總決賽,包攬初中組冠亞軍。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和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獲得高中組季軍。上海五浦匯實驗學校和上海市松江區九亭中學獲得初中組季軍。周子越等10位同學獲高中組十佳辯手殊榮;楊晏清等10位同學獲初中組十佳辯手殊榮,他們分別來自14所參賽學校。
本屆辯論賽由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奉賢區教育局、浦東新區教育局主辦。賽事吸引了來自全市16個區70所初中和49所高中的195支辯論隊,共計975名中學生踊躍參與。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人類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氣候變化日益嚴峻,如何才能實現碳中和?人工智能是否有一天會比人類更加聰明?辯論作爲一種強調邏輯思維與理性對話的傳統表達形式,在人工智能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通過此次辯論賽,參賽學生和指導教師不僅拓展了學術視野,深化了對科技與社會問題的理解,也提升了思辨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收穫良多。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代表隊隊員顧婷婷表示,比賽提升了同學們的辯論思維與表達自信。強勁的對手、公正的裁判、團隊的拼搏、老師的信任和堅持不懈的努力,都是團隊走向勝利的重要因素。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兩支參賽隊表現出色,雙雙晉級總決賽,包攬了初中組冠亞軍。參賽隊員楊晏清通過比賽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前沿科普議題,收穫了課堂之外的知識與思考。隊員尹浩文則表示,與隊友齊心協力,在每篇辯論稿的論點與論據上精雕細琢,力求以紮實的思辨說服對手,感受到思維飛揚、語言激昂的辯論魅力。
在本次賽事評委、上海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馬爲民看來,相較於科普英語演講,科普英語辯論賽更強調學生思辨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對提升綜合素質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劉哲老師則認爲,部分學生的科學思維深度仍顯不足,習慣用數據堆砌論點,缺乏對問題本質的深度思考與批判性分析。要打破這一瓶頸,參賽中學還需進一步加強科學素養方面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探究方法,激發深度思考,推動從“表達觀點”邁向“科學地思考和論證”,真正實現語言表達能力與科學思維的融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