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內卷”的中國產業,從工業文明長河裏找經驗

來源: 更新:

◆產業內卷是經濟體邁向中高端過程中的共性挑戰,更是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價值強國”的歷史性契機。回望各國產業發展史,無不印證同一規律:唯有通過制度剛性約束無序擴張、技術自強重塑競爭規則、全球協同拓展增量空間,方能將內卷壓力轉化爲升級動力。

◆中國的破“卷”之道,是立足國情、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優勢,積極探索以全國統一大市場打破行政藩籬,以新質生產力鍛造創新內核,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產業支撐,爲全球產業治理貢獻兼顧公平與效率、平衡傳承與創新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破“卷”立新:全球視野下中國產業治理的範式重構

■ 幹春暉

當低價傾銷蠶食企業利潤,同質化競爭弱化產業活力,“內卷式”競爭正成爲制約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的深層癥結。內卷不應是發展的必然代價,而是治理能力的考題。放眼全球產業演進史,從德國魯爾區轉型重生到日本精益製造變革,破解“內卷”痼疾亟需立足全球產業治理的廣闊視野與工業文明的歷史縱深,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爲戰略支點,依託全國統一大市場制度基礎,推動產業治理範式向制度、技術、生態協同的維度系統性重構,旨在實現從低效內耗向創新驅動的根本性轉變。

產業“內卷”的本質是經濟發展動能轉換期的結構性陣痛。當市場需求增長放緩而供給擴張慣性猶存,部分企業陷入低水平消耗戰,以擠壓利潤爲代價爭奪有限市場份額。這種現象非中國獨有,傳統工業強國同樣經歷從無序競爭到規範治理的歷程。當前我國正處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階段,整治“內卷”不僅是應對現實挑戰的迫切需要,更是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戰略舉措。

深層危害:內卷式競爭的連鎖反應與傳導機制

產業“內卷式”競爭引發的連鎖反應,正在多層面侵蝕經濟發展根基。市場資源配置功能首當其衝。惡性價格戰持續壓縮行業利潤空間,使市場定價機制嚴重扭曲。光伏組件價格跌破成本線,新能源車企平均利潤率大幅下降,部分企業被迫延長供應商賬期至國際水平的兩倍,形成擠壓式生存模式。更值得警惕的是,資源錯配現象日益凸顯,光伏產業產能利用率持續走低,而芯片等關鍵領域核心技術自給率亟待提升。大量資本固化於低端產能,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投入不足,形成“低端過剩”與“高端短缺”並存的結構性矛盾格局,導致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放緩。

創新生態的漸進退化構成深層隱憂。當企業利潤被價格戰持續侵蝕,研發投入必然受到擠壓。部分光伏企業坦言:“拿什麼創新?”新能源車行業研發費用出現普遍下滑。這進一步誘發“低研發投入-低技術含量-低利潤回報”的惡性循環,使產業長期鎖定於價值鏈中低端。更令人憂慮的是,創新資源呈現碎片化配置趨勢,基礎算法領域卻鮮有突破;製造業90%創新資源集中於少數熱門賽道,基礎材料、高端裝備等決定產業安全的關鍵領域反遭冷遇。創新鏈條的斷裂風險,正從微觀企業層面蔓延至產業體系全局。

社會成本的隱性積累更需高度警惕。地方發展中妨礙公平競爭的區域性補貼政策助推重複建設,區域市場分割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勞動者權益保障亦面臨挑戰,部分行業超時工作現象損害人力資本可持續發展,而薪酬與崗位錯配的無序人才競爭行爲造成人才資源浪費。當企業利潤空間收窄、政府稅源縮減、勞動者收入增長放緩形成疊加效應,將從根本上動搖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更值得警惕的是,“內卷”壓力向社會領域傳導,可能誘發質量安全風險、勞資關係緊張、稅基侵蝕等社會成本隱性積累,動搖高質量發展的社會基礎。

視覺中國

成因探析:內卷式競爭的制度性根源與市場失衡

產業內卷式競爭的本質,是經濟發展動能轉換期的結構性矛盾在市場競爭中的集中釋放,其根源與市場調節機制、政府行爲邊界、創新生態體系三方面的失衡有關。

一是市場供需的結構性矛盾。在宏觀經濟轉型期,供給端的擴張慣性遭遇需求端的階段性收縮,形成“產能過剩-價格競爭-利潤壓縮”的惡性循環。一方面,我國完備的工業體系催生了強大的生產潛能,尤其在光伏、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呈現爆發式增長;另一方面,國內消費升級受居民收入約束等因素影響而遲滯,外部市場受貿易保護主義擠壓,導致供需缺口持續擴大。這種矛盾在產業生命週期進入成熟階段後尤爲凸顯,當技術創新紅利衰減、產品同質化加劇,企業被迫陷入存量市場的零和博弈。

二是政府與市場的協同失靈。地方政府在增長壓力下易陷入“競爭性干預”誤區:一是通過稅收減免、土地優惠等區域性非普惠政策刺激短期投資,引發重複建設,增加了大量的產能;二是設置隱性市場壁壘保護本地企業,阻礙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這種行政干預扭曲了價格信號,弱化了市場出清機制,使低效產能難以淘汰。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當前考覈體系過度側重規模指標,未能將產業健康程度和創新效能等因素適時納入政績評價,加劇了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這反映了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如何優化地方政府激勵機制、構建新型央地關係仍是關鍵課題。

三是創新生態的鏈式阻滯。企業作爲創新主體,在利潤空間被價格戰持續擠壓後,研發投入呈現“低水平均衡”特徵。一些行業研發強度已跌破可持續閾值,企業陷入“不敢創新-無力轉型-繼續內卷”的惡性循環。創新資源的碎片化配置進一步惡化了生態:大量資本扎堆於應用層“微創新”,而基礎材料、核心算法等關鍵領域長期投入不足,導致產業被鎖定於價值鏈中低端。

全球鏡鑑:他國破“卷”治理的經驗啓示

他山之石可攻玉,我國產業治理可從多個角度汲取國際經驗。縱觀工業文明史,德國、日本等傳統制造強國均經歷過從無序競爭到規範治理的轉型。其經驗揭示:根治內卷需構建制度剛性約束、技術價值錨定、產業生態重構三位一體的治理範式。

制度何以破“卷”?剛性規則重塑競爭秩序。德國的《純釀法》提供了制度設計的經典範式——通過立法限定啤酒原料僅爲水、麥芽、啤酒花、酵母(後增酵母),以剛性標準倒逼企業從價格戰轉向工藝創新,最終培育出全球高端啤酒集羣。更具啓示意義的是其三方協商機制:政府、工會、行業協會組成決策共同體,制定技術紅線與產能規劃(如手工業協會設定最低工時定價),從源頭規避惡性競爭。這種制度設計的核心在於通過法治化框架確立清晰的技術標準和競爭邊界。

技術如何突圍?創新深度決定競爭高度。日本在應對1970年代產業危機時,選擇以技術深度替代規模廣度。典型如基恩士(KEYENCE)放棄通用設備市場,專注高精度傳感器細分領域,將研發投入強度提升至15%以上,實現80%的毛利率。基恩士憑藉此路徑成長爲全球傳感器領域隱形冠軍。同樣,索尼通過剝離金融、電視等非核心業務,向“硬件+內容”雙軌模式轉型,使內容服務利潤貢獻率超40%。這些案例印證了熊彼特“創造性破壞”理論的真諦,即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構築不可複製的競爭優勢,才能跳出低水平競爭的“紅海”。

生態怎樣重構?從零和博弈到協同共生。美國1980年代鋼鐵業重組展示了市場出清與生態再造的辯證關係,政府簡化反壟斷審批,依託破產法庭淘汰32%的落後產能,推動資源向紐柯鋼鐵等高效率企業集聚,最終促成產能利用率從60%回升至85%。德國魯爾區轉型則更強調社會成本共擔:關停300座煤礦的同時,將17個礦坑改造爲生態公園,創造3萬環保崗位,實現“鏽帶”到“綠帶”的蛻變。這種治理邏輯凸顯了產業政策在破除舊動能與培育新動能間尋求帕累托最優的平衡藝術。這表明,果斷的市場出清與高效的資源重組,是破解結構性過剩的關鍵。

破“卷”之道:制度、技術與生態的協同治理

治理產業“內卷式”競爭,需立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以全球產業治理經驗爲鏡鑑,構建制度剛性約束、技術價值錨定與生態韌性提升的協同體系。這一方案既需根植於中國改革實踐,亦需回應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要求,爲人類產業文明演進提供中國方案。

制度供給是破除內卷的治本之策。法治是規範市場競爭、破除內卷的基石。當前需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爲核心抓手,重塑競爭規則。深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地方保護性政策,嚴禁以稅收減免、土地優惠製造區域性非普惠政策。借鑑德國《純釀法》的剛性標準理念,在光伏、新能源等領域設立技術准入門檻與產能預警引導機制,創新央地協同治理機制,將產業健康程度作爲地方政績考覈的一個方面,扭轉“唯GDP”路徑依賴。建立跨區域產業協調平臺,推動長三角、粵港澳等集羣差異化佈局氫能儲罐、高精傳感器等細分領域,避免同質化內耗。同時完善市場出清與容錯體系,健全企業破產重整法律保障,對退出落後產能給予稅收補償;設立國家創新風險緩釋基金,爲光刻機、工業軟件等“卡脖子”技術攻關提供試錯空間,化解企業“不敢創新”的顧慮。

技術破壁是跳出同質化競爭的關鍵路徑。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基礎材料、核心算法等領域實施新型舉國體制,推動大科學裝置與鏈主企業協同攻關。支持單項冠軍企業深耕細分市場,以技術不可替代性構築護城河。借鑑日本基恩士,通過持續高研發投入專注高精度傳感器,實現了技術領先與高附加值回報,提供了差異化突圍的範例。加速創新成果市場化轉化,建立專利共享池制度,強制龍頭企業開放非核心專利,降低中小企業創新成本。推動儲能系統、柔性顯示等技術向東盟輻射,以技術輸出替代低價競爭。依託上海等國際化都市的開放優勢,積極參與主導國際標準話語權,將新能源車充電協議、光伏組件壽命標準納入RCEP技術框架,以“技術錨定價值”替代價格戰。

破解內卷需重塑“鏈主引領-中小協同-全球佈局”的產業生態。實施企業梯度培育戰略,鏈主企業聚焦尖端技術突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專精特新企業卡位產業鏈關鍵環節;中小企業激活銀髮經濟、縣域消費等新場景,獲取定向創新補貼。優化全球產能配置,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產能合作區,將國內過剩產能轉化爲屬地化供應鏈。深化勞資利益共同體建設,推廣技能薪酬綁定模式,探索建立更合理的工時薪酬平衡機制,保障勞動者權益與人力資本可持續發展。

(作者爲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