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首座海洋牧場下水調試



近日,江蘇全省首座風光漁一體化半潛式海洋牧場——射陽龍源海上牧場“國能黃海1號”項目正式啓動水下聯調測試工作。
海洋牧場作爲現代化海洋漁業生產方式,既能實現漁業資源增殖養護,又能與新能源開發等產業結合,實現海洋空間高效利用。在國家能源轉型與海洋資源綜合利用大背景下,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公司自主研發,由江蘇海力風電設備科技有限公司組織實施的行業首個海上風電海纜綜合探測平臺——“國能黃海1號”項目應運而生。
“國能黃海1號”所在的射陽海上風電場,資源條件得天獨厚。該風電場區中心離岸約65公里,涵蓋H3#、H4#、H5#三個風電場區,總涉海面積148.88平方千米。場區115米高度年平均風速達每秒7.8米,平均風功率密度每平方米515瓦,年平均可利用小時數超3300小時,風能資源優渥,爲海上風電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風光漁一體化模式巧妙融合風力發電、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風力發電機將海風轉化爲清潔電能,光伏板在陽光下持續產生電力,水下養殖設施中海洋生物茁壯成長。這種模式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在同一片海域可同時收穫能源與漁業產品,大幅提升海洋經濟產出效益。從生態角度看,海上風電樁基能爲魚類、貝類、藻類等提供棲息和產卵場所,吸引海鳥等獵捕型生物,助力構建複雜穩定的海洋生態食物鏈,促進海洋生態修復與保護,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
“國能黃海1號”總長53米,寬24米,養殖水體不小於1萬立方米,首次採用半潛式鋼構網箱設計與在運海上風電機組深度融合。水下聯調測試將對養殖網箱的穩定性、水下監測設備的準確性、電力傳輸系統與養殖設備的協同運作能力等各項技術指標進行嚴格測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