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大舞臺,有夢你就來,機器人也會夢到“煙火氣”嗎?



走進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會場的人,都會注意到這一方頗具海派特色的天地。逛累了,你可以來這裏歇歇腳,喫一串關東煮、喝一杯冰可樂、看一段舞紅綢……不過提供服務的都是機器人。
今年的世界人工大會首設“WAIC裏”主題街區,機器人將在文藝站、修理鋪、小喫街等場景中展示打鼓、寫字、煮串、剝蛋等精細操作,在“十八般武藝”中認知智能、運動智能和交互智能的進展。機器人的市井生活也會有“煙火氣”嗎?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藝之秀
“一份爆米花訂單,現在開始爲您製作。”在PAD上下達指令,擎朗機器人就動了起來。只見它一隻手拿着爆米花鏟熟練地舀了一勺爆米花,另一隻手從堆疊的紙杯中取下一個紙杯,最精妙的莫過於雙手交匯時,拿爆米花鏟的手一抖,爆米花便精準落在傾斜的紙杯中,一顆也沒有落在外面。完工後,它還不忘給顧客提供情緒價值。“您的爆米花已製作完成,請享用。”

準確的定位、精妙的配合,都依靠視覺傳感器完成。擎朗機器人可能是市面上的人形機器人中擁有攝像頭最多的,這個賣爆米花的員工就有8個攝像頭,除了手上的4個,頭部、腰部各有兩個。
“未來機器人也會有‘專人專崗’。”擎朗智能高校合作總監劉斐說。當一個機器人在固定崗位上幹得越久,它收集的信息就越多,崗位能力也越強,將這些機器人在不同崗位上的“工作經驗”集合起來,就能產生更強的機器大腦。目前,擎朗智能已累計生產銷售逾10萬臺機器人,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咚咚咚,咚咚咚”,是文藝站裏的智元機器人開始表演了。此次智元機器人一共帶來三項才藝,寫字、打鼓和舞綢帶,在衆人圍觀中,領頭的智元機器人氣定神閒地在紅紙上一筆一劃地寫下福字,引來一片叫好聲。
力之舞
在一堆人形機器人中,兩雙舞動的機械臂分外搶眼,它們一個“坐鎮”關東煮攤位,一個“溫柔”地將嫩豆腐擺出AI字樣,在力控這條路上,兩家公司都追求極致。
一串被精準“投餵”的關東煮背後,凝聚了機器人領域的智能識別、靈巧操作和人機交三大難題。首先,機器人要從一大鍋關東煮裏識別出顧客下單的食材,其次要把這些有彈性的丸子夾出來穿成串,然後還要把串串遞到顧客手中。“交付”的時機頗有講究,太快會掉地上,太慢則會導致“人機拉鋸”。

由希夕科技帶來的機械臂,是拿捏力之平衡的好手。他們以力爲研發核心建立了具身智能大模型,併產出一系列成果。現場還有一段“機器人給人刮鬍子”的視頻展示,手持剃鬚刀的機器人需要在柔軟且會動的人臉上作業,背後算法對力量妙到毫巔地掌控。
夾住、提起、搬運、放下……一套動作行雲流水做完後,豆腐完好無損,這一“絕技”由復旦大學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孵化的新智具身智能科技帶來。復旦大學教授付彥偉說,祕密在算法裏。他們把視覺觀測到的微小形變,用算法算出來,能精確到0.01牛頓。安裝了這套自適應視觸覺AI傳感器後,相當於給機器人戴上了電子皮膚,每平方釐米有4萬個感知單元,機器人不再冷冰冰,而能像人一樣感知外界。
智之協
儘管智元機器人演得賣力,卻絲毫沒有影響到隔壁兩位1.85米的“帥小夥”認真工作。
他們是來自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國內首款開源人形機器人公版機產品“青龍”,他們正在練習分揀物品。工作人員表示,“兩小夥”分工明確,一人取紅框,一人取藍框,如果前一個機器人取錯了,後面的機器人也能識別並將分揀錯誤的物品歸位。
智能製造是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比如車輛裝配的軟裝上料、下料等工作。“兩小夥”在分揀流水線上將訓練識別、抓取等各項技術,這些技能將加快人形機器人走出實驗室、賦能千行百業作準備。

雲百生機器人的工作場景更不得了,他們將幫助醫生進行侵入式腦機接口手術,將電極插入患者的硬腦膜以下。爲此,大量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現場就展示了雲百生機器人剝鵪鶉蛋的場景。一雙機械臂穩定且精細地進行“手術”,剝下一顆直徑2至3釐米的生鵪鶉蛋的蛋殼,薄如蟬翼的蛋膜完好無損,引起人們的駐足和驚歎。
一條小小的里弄正是人形機器人大規模走進人類生活的窗口。酒店迎賓、展館講解、工廠搬運……人工智能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輔助決策、能力增強,到創造全新的生活方式。作爲人工智能的載體,未來的機器人不僅能夠理解物理世界,還能與世界交互,最終實現與人類的無縫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