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娃過了這個時間還不睡覺,會埋下三大“可怕隱患”,別不重視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很多孩子好像還困在假期模式裏出不來——晚上生龍活虎,白天起不來!
一問原因,那是各有各的理由。
像我鄰居家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楠楠,每天出門都盯着熊貓眼。
好奇打聽才知道,楠楠寫字慢、功課多,寫完作業都是十點了,再洗漱收拾,上牀睡覺自然就晚了。
還有我朋友的孩子樂樂,今年讀六年級,每晚不過十二點不睡覺。
說到晚睡的事,朋友也嘆氣:“沒辦法,馬上就要小升初了,課後不抓緊學習,真擔心孩子會掉隊!”
家長們的無奈,我們能理解!
但是晚睡的危害,有多少家長知道?
尤其是超過晚上10點還沒有睡覺的孩子,身體就像被按下了消耗模式鍵,悄悄埋在身體裏埋下這些“可怕隱患”,家長們別不重視。
一、免疫力嚴重下降
家長們都知道,全勤的孩子才能不拖學習後腿。
但換季時候,一部分孩子就跟約定好了一樣,玩起了集體請假。
這其中一部分原因,也跟睡眠不足有關。
因爲長期熬夜,會讓孩子的身體免疫系統透支,自護網子就跟沒關嚴的窗戶一樣,那些病毒、細菌偷偷就侵入進來。
孩子感冒、咳嗽輪流來,請假缺勤次數多了,很難追上學習進度。
所以,各位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把“熬夜學習=用功”認知誤區給掃蕩出去,長期晚睡、熬夜,實在透支孩子未來的健康儲蓄。
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K12的學習路上衝出來的冠軍,從來拼的都不是短跑速度,而是一場耐力的比拼,誰的身體素質好,誰就可能贏在最後!
二、孩子的大腦全面罷工
晚上休息不好的孩子,白天總是容易犯困,尤其是上午第三、四節課,眼皮開始打架,小腦袋就跟生了鏽的齒輪一樣,老師講的重點,總是斷斷續續接收不到。
遇到老師抽問,他們往往大腦也是一片空白,想好都說不出正確答案,嚴重拖慢了課堂學習效率。
就拿我表姐家的孩子來說,本來成績優異,可就爲了參加一次奧賽比賽,連續一個月熬夜到12點睡覺。
沒想到看起來用功的背後,卻付出了更嚴重的代價,孩子參加比賽時,大腦就跟打盹一樣,對着平日的送分題都傻眼了,比賽成績比平日還差。
後來,調整作息後,孩子才逐漸找回了學習狀態。
三、身高發育嚴重受限
小區裏,總有些孩子半年不見就躥高一截,有的孩子身高一年都紋絲不動。
這中間的差別,就在於那些長高精靈——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只在孩子進入深度睡眠後,才悄悄冒出頭工作,如果十點還沒有入睡,這些小精靈就玩起了離家出走模式,孩子生長速度自然就掉隊了。
那孩子有可能“長不高”,或者將來就成了矮個子。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對他們的身體和學習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下面我們繼續分享四個早睡小貼士:
1. 制定作息計劃
把作息時間當作火車的列車時刻表,每天準時發車,才能準時到站不晚點。
我們可以用時間倒推的方法,比如把十點睡覺作爲“節點”,那麼用於睡前洗漱、寫作業、喫飯、玩耍的時間還有多少?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算一算,時間該怎麼安排。
毫無疑問,寫作業是重點板塊。
這裏,既要求孩子寫作業不要拖沓,也要求家長不要額外“增加任務”,把時間節約下來,保障孩子睡眠。
而且,咱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制定好了作息表,不僅週一到週五的學習日要嚴格遵守,遇到週末、節假日、寒暑假等,也不能輕易“破解”。
否則,每次重回星期一學習日,都要進行一次循環,重新付出精力去適應、調整。
請相信“21天習慣養成”的力量,從今天開始,陪着孩子堅持三週,就能形成生物鐘。
2. 睡前冷靜期
要想快速入睡,大腦是需要一個冷靜期的,所以在入睡前,不要讓孩子興趣過於興奮,讓他們情緒穩定。
還有睡前喝溫牛奶、播放輕柔的音樂、溫水泡腳等,都是有助於孩子快速入眠的方法。
3. 遠離電子產品
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要讓孩子在睡前遠離,否則刷刷短視頻、玩玩遊戲,不僅時間很快就被浪費了,這些光電刺激,還會讓大腦處於活躍狀態,影響當天的睡眠質量。
4、營造舒適、安靜的睡眠環境
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也很重要。
把孩子臥室換爲遮光窗簾,到睡覺時間就關燈,還有父母和家人最好都要以身作則,不要吵鬧,讓孩子安心入睡。
【西紅柿媽媽與家長共勉】
在教育這條賽道中,讓孩子養成好的作息習慣,尤其是保證充足的睡眠,就猶如給他們準備了一雙舒適、合腳的跑鞋,讓他們可以在賽道上跑得更穩、跑得更遠。
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是晚上幾點睡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