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千萬別做3件事,當心孩子大腦,一點點「變笨」

來源: 更新:

不管多大的孩子,睡覺問題基本都存在。

就像我家娃,每天到了晚上,一到點我就開始催促他趕快睡覺。

而他總是磨磨唧唧的,盯着個平板,嘴上說:“馬上就好,就一分鐘。”卻沒有任何起身睡覺的跡象。

等過五分鐘,還在那兒盯着看,等真的發火了纔去睡覺。

還有早上起牀,我家娃倒是起牀還好,身邊不少孩子是「起牀困難戶」,叫好幾次叫不醒,醒來也是慢吞吞的,或者起牀氣很大,早餐也是喫的心不在焉。

可能不少家長也有類似的煩惱經歷:孩子越來越難哄,第二天起牀越來越困難,甚至學習也跟着「掉鏈子」。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就是那些很容易被忽視掉的睡前習慣。

所以呀,睡前千萬不要做3件事,不然孩子的大腦會一點點「變笨」。

一、睡前刷手機看電視

“媽媽,我看完這個視頻就睡。”

“媽媽,我再看一集就睡了。”

不少家長,或是覺得孩子上學一天了,晚上看會手機電視放鬆下,無可厚非。

也或是認爲孩子躺牀上乖乖看會平板,起碼不會亂鬧亂跑,能更快入睡。

殊不知,這種「放鬆或安靜」,代價卻極高。

因爲電子屏釋放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這可是種被稱爲「睡眠激素」的物質,是決定孩子能不能順利入睡、進入深度睡眠的激素。

如果孩子睡前總盯着電子屏幕看,盯的距離越近、看的時間越長,孩子的大腦就會越興奮,也就越難進入真正休息的狀態。

這裏想提醒下家長們,可別小看這個影響。

如果孩子長期如此,晚上睡前興奮,第二天早上起牀困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記不住老師講的內容。

就說明:孩子腦子太累了。

如果想讓孩子「變聰明」,就得讓大腦能按時「關機」,得到充分的休息。

二、刷題刷到臨睡前

放學後,孩子寫完作業已經不早了,有的家長會讓孩子睡前再「鞏固鞏固」,做幾道題,背幾個單詞,聽一篇英語課文。

那麼,這個時候還讓孩子學習,真能加深記憶,效果好嗎?

其實並不然!

孩子白天已經學了一整天,睡前大腦需要休息,把白天學到的知識進行整合分類。

根據兒童大腦發展研究,睡前是大腦準備進入整理、歸檔、鞏固記憶的階段。

如果這個時候了還強行讓孩子學習、刷題、誦讀,就像一臺電腦正要關機,你還非要強行輸入。

結果很可能就是:系統崩潰,什麼都記不住。

更重要的是,這種臨睡前的「被逼着學習」,很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惡感。

本來就沒太大興趣,被家長這樣一搞,聽到學習寫作業,對抗情緒立馬就上來了。

而智慧的父母,懂得留白,讓孩子大腦輕鬆的入睡,第二天再輕鬆迴歸。不會把學習安排在一天中孩子最累的時候。

三、睡前吼罵孩子

到了該完成作業的點,孩子墨跡的還沒完成;

到了該洗澡睡覺的點,孩子還在磨蹭着寫作業;

即時躺在牀上了,但孩子就是翻來覆去的不睡……

已經提醒過好幾次了,但似乎對孩子沒一點作用。

磨到家長沒耐心了,很容易因爲「不聽話」,火越來越大,把孩子吼罵一頓。

結果孩子哭一鼻子,大人也累了,在雞飛狗跳的氣氛中入睡。

其實,吼罵,反而不能讓孩子快速入睡,而是更難入睡。

臨睡前,孩子大腦需要的放鬆和平靜。

若是一旦被吼罵,身體會進入一個「應激」狀態,並釋放皮質醇,這種壓力激素。

有了壓力,精神就會處於緊繃狀態,情緒也混亂,就更睡不着了。

若是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孩子會誰的淺、做噩夢,還可能影響大腦的情緒調節和記憶加工能力。

白天上課學習時,會注意力不集中,東西學的慢,甚至還會因此變得膽小,不自信。

給孩子個「聰明的大腦入睡流程」

與其睡前吼罵、催促、卷學習,不如通過給孩子建立一套固定的「入睡流程」,讓孩子情緒放鬆,身體和大腦都處於鬆弛狀態,知道「該休息了」。

1. 睡前半小時,放下電子產品,。

整個身體都逐漸進入休息狀態,還可以給孩子聽聽輕鬆的音樂、故事等。

2. 設計一個固定的睡前流程

比如每天晚上到點了,洗澡-看書或讀故事-關燈睡覺。

這裏時間可以不一致,但流程要儘量一致,順序也應該保持不變。

3. 睡前互動,和孩子聊天

也可以睡前半小時和孩子聊聊當天發生的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事情。

這種親子互動,比學知識,更能激活大腦,讓娃帶着正面放鬆的情緒入睡。

當然就算關燈了,孩子也不一定能一下就睡着,那我們就可以跟孩子說:“媽媽在這兒陪着你,慢慢的睡着了。”

用「安全感」安頓好孩子的內心,安穩平靜的進入夢鄉。

就是孩子大腦通往聰明的一塊「踏板」。

最後,也希望每個孩子每天都能擁有好睡眠,也能越來越聰明!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