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燒不退,家長自作聰明加藥量導致孩子肝衰竭住進ICU

來源: 更新:

文|菁媽

“是藥三分毒”這句話很多家長都知道,但是當自己的孩子生病的時候,這句話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深圳有個10個月的女孩生病了發燒,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孩子發燒可以說是在他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症狀,媽媽看到孩子發燒之後也比較緊張,就趕緊給孩子喂退燒藥。

說明書上建議孩子對乙酰氨基酚的使用量10~15毫克/公斤體重,10個月的孩子約有10公斤,所以每次的用量是100~150毫克,媽媽按照說明書上的用量給孩子用了,但是覺得退燒的效果不是很好,孩子還一直在發高燒。

媽媽又覺得去醫院太麻煩了,於是到下一次再給孩子喂藥的時候,就自作主張地增加了藥物的用量,甚至加到了800毫克,相當於常規用量的5~8倍。

這樣的劑量很容易導致孩子中毒,媽媽卻覺得只要退燒就行,或者說她對於藥物毒性沒有太大的概念,而且在一天之內就給孩子餵了4次退燒藥,後來發現孩子退燒效果不是很好,才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

到了醫院之後醫生就按照感冒發燒給孩子治療,但是第二天卻發現孩子的情況不太好,孩子整個人出現了嗜睡、凝血功能障礙,這是非常不對勁的,正常情況下孩子感冒發燒不會有這樣的症狀,於是醫生在搶救孩子的同時也趕緊詢問家長到底是怎麼回事?

家長才吞吞吐吐地說:前兩天孩子發燒,在家裏面給孩子喫藥的時候,就感覺那個藥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就給孩子擅自增加了藥量,而且還給孩子餵了好多次。

醫生聽了家長的話頓時就非常無語,家長們對於孩子發燒的處理是擅自做主給孩子加藥量,再給孩子進行檢查的時候發現孩子已經出現比較嚴重的肝衰竭。

才10個月的孩子就因爲家長的擅自用藥導致肝衰竭,搶救過來可能也會留下後遺症。家長一個小小的失誤,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遺憾。

孩子發燒可以說是很常見的一個症狀,而家長們在對於孩子發燒有一些處理方法是非常錯誤的

第一個:給孩子加藥量

也就是像這個媽媽一樣擅自給孩子增加藥量,可能會對孩子的肝腎造成傷害。

第二個:給孩子頻繁地用藥

孩子喫下退燒藥再到退燒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這個時間段有可能是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有些家長看孩子喫了退燒藥之後還不退燒,又給孩子喂一次。

其實退燒藥是有間隔時間的,至少要間隔4~6個小時,沒到間隔時間千萬不要又給孩子喂,有時候你給孩子用藥的風險要比孩子發燒的風險更大。

第三個:給孩子用酒精退燒

之前深圳有一家醫院就接診了一個酒精中毒的孩子,這個孩子發燒的時候家長想要給孩子酒精降溫,於是就給孩子用酒精一直在擦拭,而酒精通過皮膚進入到孩子的血液循環,導致了孩子酒精中毒。

第四個:給孩子捂汗退燒

很多老人家特別喜歡用這種方法,就覺得孩子發燒了,捂一捂孩子出汗了就好了,殊不知,這對於孩子來說反而是一種傷害,有些孩子發燒本來沒那麼嚴重的,你捂得很熱,孩子汗發不出來,反而會導致孩子燒得更嚴重。

孩子發燒時正確的做法是按照藥量給孩子正確地使用藥物孩子發燒的用藥只有兩種,一種是布洛芬,另外一種是對乙酰氨基酚,而且使用的量一定要按照孩子的體重和上面的建議。

孩子用藥的時候也要有明確的間隔時間,最好是間隔6個小時在給孩子使用,如果孩子用藥還沒有效還一直不退燒的話,也不要給孩子再額外的增加藥量了,而是建議帶孩子去醫院。家長稍微慎重一點,就能避免孩子的悲劇。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