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幼兒園小學化,娃不用教了?無人說的潛規則:太老實要被淘汰

來源: 更新:

最近一條消息在家長圈炸鍋了,就是學前教育快要免費了!

通俗點講就是孩子以後讀幼兒園不需要學費了,大大減少了家長的經濟負擔。

有的家長說可以放心讓孩子在幼兒園玩3年啦,畢竟不用花錢嘛。

而且現在教育部明文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堂的內容。咱們想要孩子在幼兒園學東西,也是不太現實了。

但“幼兒園去小學化”,也不意味着孩子在幼兒園就啥也不用學。

因爲你會發現孩子上一年級後要學的東西還是蠻多的,如果娃真的0基礎入學,可能跟不上學校的學習進度,從此學習和生活上方方面面拖後腿。

幼兒園不準教,小學又默認會了,夾在中間的家長,到底該怎麼做纔對呢?

近些年,教育圈流傳了一句話:幼升小就是淘汰過於老實的家長

話雖然說得直白,但也揭開了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小銜接這事兒,咱們家長不僅要做,而且還要提前做。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家長就應該有全盤的規劃

咱們可以不讓孩子學習拼音、漢字,但上小學應該有的4大能力不能不培養!

第一、

管理自己的能力

這是最基本的,孩子必須有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學習上發揮優勢。

因爲小學和幼兒園最大的差異就是:幼兒園老師全方位照顧孩子,陪孩子在玩中學;而小學是孩子自己照顧自己,除了要遵守班規和校規,還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要完成。

幼升小的自理能力,不再是獨立喫飯、穿衣服、上廁所這些簡單的生活技能了,而是更爲高階的學習自理技能。

畢竟小學是大課堂模式,一個班40~50人,老師也管不了太多。

如果你家孩子今年下半年要上小學了,以下學習技能得學會!

①會做課前準備:上課前,孩子要知道把課本、文具擺好,不會上課鈴響了還在翻書包找東西,就很耽誤學習。

②能安排好課間10分鐘:下課後,先去廁所再喝點水,再準備好下節課的書,不會玩忘了耽誤事。

③能把書包、課桌收拾利索:自己的課本、作業本、試卷不會揉成一團,文具丟了知道自己去找,實在找不到要求助老師。

④聽懂老師的要求並照着做:比如“先寫作業再排隊”“值日時擦桌子、擺椅子”,能一步一步完成,不會犯迷糊。

這些基本技能,不是一兩天就能學會的,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培養,最好是從孩子讀大班就要着手升級這項能力啦。

當然最基礎的在生活上照顧自己的能力,孩子也得會,從生活自理到學習自理過渡。

第二、

運動能力

小學對孩子的運動能力是有明確要求的,比如,很多地方從一年級開始,對孩子跳繩、扔沙包等項目,就納入了體育課中,並且對孩子提出了具體要求。

而偏偏這一項也是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地方,有的家長認爲,跳繩、扔沙包這算什麼技能?不是等孩子大一點就會了嗎?

而恰恰相反的是,很多孩子進入小學後,運動技能成爲“攔路虎”,掉隊同齡孩子一大截,導致孩子自信心受打擊,對小學生活產生了膽怯心態。

其實啊,孩子大運動發育是有一定的規律,像大班的孩子,身體平衡力、手腳配合差不多發育成熟。

這時候,就可以提前把跳繩、扔沙包的運動給安排起來,既能強身健體,又能給小學入學打下基礎。

運動技能通關後,孩子進入小學後,就可以把更多時間專注於課堂知識的學習。

第三、

閱讀能力

我們可以讓孩子不提前識字,但閱讀能力得慢慢培養起來。

很多小學新生家長都會吐槽,“自家娃理解力差,連題目都沒法理解”,其實,這很大程度上與孩子的閱讀能力有關。

閱讀能力過關,孩子能夠快速理解題目要求,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而閱讀能力弱的孩子,在理解題目上面,就要花費大量時間,甚至出現理解錯誤、偏差的情況。

閱讀習慣的培養,從小就應該抓起!

從色彩鮮豔、畫面生動的繪本入手,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引導小朋友通過觀察畫面,去理解故事情節。

咱們也可以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拋出一些簡單問題。

比如問孩子:故事中的主人公叫什麼名字?下一步他會幹什麼?

鼓勵孩子開動小腦筋思考,鍛鍊他們的理解以及表達能力。

等孩子到了識字敏感期,就通過生活化、遊戲化的方式,積累孩子的識字量,然後逐步把識字和閱讀貫穿起來,增加閱讀的深度。

挑選一些字少、簡單的繪本,讓孩子嘗試自主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鼓勵孩子聯繫上下文,自己去猜測字義,從而激發孩子閱讀思考力。

總而言之,優秀的閱讀能力,不僅關係着孩子對文字的理解,也是各科知識的基礎,更影響着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四、

社交能力

小學的大集體環境,需要孩子和老師、同學進行更多的互動、協作。因此,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不能拖後腿。

幼兒園的小集體生活,就要儘可能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學會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

有條件的,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社區活動或興趣班,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擴大社交圈子。

不同的圈子,不同的人際交往,都能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像我在深圳這種機會就很多,社區、街道、區裏都組織各種有意義的親子活動,有時候我還會自己辦活動,這無形中教會了孩子如何去社交。

我相信擁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孩子,面對嶄新的小學,他們能夠很快速、很自然融入進去。

總結:

西紅柿媽媽寄語:

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刀切,而是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地進步。

真正的幼小銜接,絕非僅限於紙筆、書本的“小學化”教育,也並非尊重孩子天性,放任孩子自由發展,而是取得平衡,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領悟生活的真諦。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