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帶娃”現象正在奶奶圈盛行,年輕父母被矇蔽,還以爲是隔代親

來源: 更新:

當媽媽這些年,看着自己倆娃跌跌撞撞地長大了,也旁觀了不少鄰居朋友家孩子的成長過程。

說實話,有老人幫忙帶孩子,確實是年輕爸媽的福氣,但有時候這份“福氣”裏,也可能會藏着看不見的“刺”——那就是“假帶娃”。

啥叫“假帶娃”呢?

簡單來說,就是老人看似全天候圍着孩子轉,實則用“省事”“安全”“別哭就行”當作帶娃的準則。

確實老人帶娃省事了,但孩子本該有的鍛鍊沒了,也不懂規矩,還硬生生被捂成了“溫室小花”,養成了一堆的壞毛病,將來如何有出息呢?

如今“假帶娃”的現象在奶奶圈裏蔓延了,許多年輕爸媽還被矇在鼓裏,還以爲只是隔代親呢,其實對孩子的傷害極大,要引起重視!

老人假帶娃一般長啥樣,看看你家中了嗎?

①包辦孩子的一切,養出一個個“小祖宗”。

這是老人帶娃比較常見的問題,包辦看似是心疼孩子,本質上是怕麻煩

比如孩子不願意喫飯,老人又不想孩子餓着了,但又沒耐心等孩子玩完以後再讓娃喫飯,所以會趁着孩子玩的時候,追着餵飯,一口接一口。

最後,孩子是喫飽了,卻失去了對喫飯應有的興趣和規矩,同時也弱化了動手能力。

除了餵飯,有的老人還會幫孩子穿衣服、背書包,不讓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最終導致孩子長大了啥也不會,還任性,一如意就可以撒潑打滾。

脾氣大、沒規矩,沒自理能力的孩子,長大後如何獨立地生活呢?

②管孩子的“安全”過了頭

有的老人怕髒,不讓孩子爬,怕孩子摔,不讓他們跑,總之就是讓孩子時刻保持乾淨、安全。

但孩子就是在不斷挑戰和摸索中,才鍛煉出強健的體魄和勇氣的,如果總限制孩子,孩子在運動能力方面就很弱,將來遇到一點難事,可能就沒勇氣去接受挑戰了,這種傷害是很大的。

像我朋友家的兒子就是,從小是奶奶帶着,什麼都不讓做,現在十幾歲的小夥子了,說話還細聲細氣的,身板也是弱不禁風,活脫脫一朵“嬌花”。

試問這樣的男孩,如何成爲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呢?

③把電子產品交給孩子,自己圖個清靜。

當然也不只是老人會這樣做,年輕的父母也會犯錯。

玩手機的危害,自然不必多說,大家都知道,傷眼睛、傷大腦,還傷娃的專注力,今後學習和工作都可能沒法專注,無法拿到好的成績和工作成果。

老人是省心了,但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是一輩子的。

④孩子不哭就行,帶娃敷衍了事。

有的老人會帶孩子的時候會打牌、打麻將,只要孩子不哭,他們就認爲沒問題!

老人精力有限,只求孩子“不鬧騰”,至於環境好不好、活動有沒有好處,他們可能真的顧不上了。

像我之前住的小區裏,就有一位奶奶非常喜歡打牌,口裏心念唸的都是“回老家打牌”,不太願意幫兒媳帶娃,所以帶娃在她眼裏是一項任務,自然沒那麼上心。

她每天都會帶娃去棋牌室,導致孩子經常咳嗽,身體不太好,經常要上醫院。

爲什麼有些老人好心幫忙,卻成了“假帶娃”?根源在這兒:

原因一:老人身體不好,力不從心!

帶娃是體力活,老人身體扛不住全天“戰鬥模式”,累極了,“別出事、別吵我”就成了他們的唯一目標,這是情有可原的。

原因二:育兒觀念代溝大,比較難跨越。

“我兒子當年不也這麼帶大的?”

老經驗,遇上年輕媽媽科學育兒新觀念,老人轉不過彎,而且她們也會覺得被質疑了,很難改。

原因三:“隔輩親”,但失了度。

這些老人疼孫子孫女是真的,但這份疼愛卻常常變成無原則的溺愛,捨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反而害了他們。

原因四:晚年自由被“綁架”。

本該享受退休生活,老人卻被“拴”在帶娃上,心裏有委屈、有怨氣,帶娃的勁頭自然打折了。

就像我們小區裏的那個奶奶,就是因爲兒子兒媳都要上班,非讓她來城裏帶娃,沒辦法,她就是心裏不痛快,自然沒法好好帶娃啦。

如果必須老人幫忙帶娃,年輕人該如何預防老人假帶娃呢?

咱們指望老人自動改變,太不現實了,因爲年輕父母要多做一些事情。

第一,帶娃的責任,必須劃分清楚!

在理念上,咱們必須清楚,孩子是我們的,養育的大旗,咱得扛穩!

老人是幫手,不是替身,喫喝拉撒方面,老人可以搭把手,但教育、規則、社交能力培養,父母必須親力親爲

除此之外,還得全家一起開會,確定幾條帶娃的底線,比如“不能總給孩子看手機”“不當孩子面否定爸媽管教”等。

第二,咱們和老人溝通要講究方法,並且講究溫度!

首先共情,可以這樣說:“媽,我知道您帶一天孩子腰都直不起來了,真不容易”,讓老人覺得被理解。

再講事實,說影響:“醫生說多爬多動,對孩子大腦發育特別好,以後學東西快。咱試試讓他在地上玩玩?”

用醫生、專家的話,比你說一百句都管用。

最後,給老人臺階下,比如說:“週末我們帶孩子去公園瘋跑,您正好歇歇跳跳廣場舞!” 讓老人有喘息空間,也看到你的行動。

當然除了這兩點,年輕父母高質量補位也很關鍵,下班多陪孩子玩,少看手機,多創造一些三代人同玩的活動,增加彼此的感情。

請記住,老人放棄自由來幫你,是情分,不是本分。

他們體力精力有限,帶娃方式或許不如你意,但那份付出和愛,值得一句真誠的“謝謝”。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假帶娃”的傷害是隱性的,卻可能影響深遠,年輕父母們,別把責任推給老人,扛起育兒的重任,用智慧和溫度去溝通,用行動去彌補。

互動話題:你家是自己帶娃,還是老人帶娃呢?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