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一個不花錢的小動作比早教更能刺激孩子的大腦和身體
文|菁媽
當孩子出生的時候,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慢慢的又希望孩子能夠聰明伶俐一些,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剛出生就斥巨資送孩子去上早教。
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跟父母待在一起纔是最重要的,而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時候,媽媽每天用一個不花錢的小動作就能更好地刺激孩子的大腦和身體的發育,什麼動作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撫摸。
華盛頓大學的Meltzoff博士研究了寶寶被觸摸時大腦發生的變化。參加實驗的所有小嬰兒,在小手被觸摸的時候,體感皮層都會被激活。
參加實驗的小嬰兒看到別人被觸摸,寶寶的體感皮層也會被激活。
無論是「感受被觸摸」,還是「看着別人被觸摸」,對寶寶來說都會向大腦皮層傳輸信號。
其實在孩子的皮膚上有非常多的感應器官,這些感應器官其實也會連接孩子的大腦,當這些感應器官被觸發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會變得更靈活,孩子的情緒也會變得更穩定,他的大腦會得到更好的開發和更好的刺激。
經常給孩子撫摸,做撫觸操不僅僅有助於孩子大腦的開發,對孩子的身體發育也是大有好處的。
邁阿密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每天接受45 分鐘溫柔觸摸和被動操的早產兒,僅僅過了 10 天,就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和沒有長時間撫摸、做被動操的早產兒相比,他們的體重增長更快,身體的各項指標也更優秀,就連平均住院的時間都縮短了6天。
著名的恆河猴實驗也告訴我們: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僅僅需要食物,更需要的是媽媽的擁抱、撫摸,也就是肌膚相接,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感受這個世界的溫暖,能夠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愛的,只有孩子內心有安全感,他才能更好的去探索這個世界,他的身體也才能更好的發育。
所以媽媽在孩子一歲之前這三個動作要每天都做。
孩子一歲前,家長每天做這三個動作,能讓娃更聰明
第一個動作:多抱抱孩子
孩子哭了多抱抱他,千萬不要擔心說孩子會被抱壞,孩子在一歲之前他沒有什麼道德意識,也沒有太多的規則意識,只是覺得自己不舒服了,就需要媽媽抱,媽媽緊緊地抱着孩子,擠壓孩子的皮膚,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
這也有利於讓孩子建立更好的親子依戀關係,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第二個動作:多摸摸孩子
摸摸孩子的頭,摸摸孩子的肚子,摸摸孩子的手,洗完澡之後給孩子做一套撫觸操,更有利於孩子大腦發育和身體的發育。
第三個動作:多陪孩子聊天
孩子在小的時候多陪孩子聊天,在聊天的時候溫聲細語的,孩子雖然聽不懂媽媽在說什麼,但是他能通過媽媽說話的語氣和表情,能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
一個小朋友在小的時候就感受到周圍人對自己的愛和喜歡,他才能對這個世界產生信任感,他也才能自信勇敢的去探索這個世界。
一歲之前的孩子除了多做以上三個動作之外,也要避免做三件事
第1件事:冷處理
孩子有一些孩子總是哭鬧的話,家長覺得冷處理會比較好,但是這樣的方式並不合適一歲以下的孩子。
因爲一歲之前的孩子,哭是他的語言,哭的時候可能是餓了,可能是尿了,可能是不舒服,這時候就急需媽媽的擁抱,這時候如果媽媽看着孩子哭不理他的話,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不配得到愛的,這對孩子的心靈會造成傷害。
第2件事:在孩子面前吵架
雖然孩子聽不懂父母在吵什麼,但是他們的內心裏面會覺得都是因爲我父母纔會吵架,父母吵架的時候語氣好凶,是不是對我不喜歡呀,這也會影響到孩子內心的健康。
第3件事:吼孩子
孩子在一歲之前做錯事情其實都是無意識的,他並不懂得自己做這件事是錯的,而父母吼叫是沒有用的,而是耐心的幫助孩子。
孩子越小越需要父母耐心的對待,這樣子在孩子慢慢的長大,這種愛會留在他的生命,會讓他變得溫暖如玉。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