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悟道絕頂金句:請務必背下來,受益終生!

來源: 更新:

文 | 拾月整編

身之主宰便是心

——王陽明《傳習錄 · 捲上 · 徐愛錄 》


【釋義】:身體的主人是內心,一切行爲都由心來決定。


這句話點明瞭 “心” 是支配身體行動、影響人生方向的根本,正如古人云 “境由心生,事在人爲”,外在的境遇與行動,皆由內心的狀態與選擇決定。一個人若內心堅定,即便面對坎坷也能從容應對;若內心迷茫,即便身處坦途也會猶豫不前。


就像一座房子,房子再漂亮,如果主人不在家,房子就失去了生氣。人的身體也是這樣,沒有內心的主導,身體就是個空殼。


現代生活節奏很快,許多人每天忙忙碌碌。身體在不停地跑來跑去,但內心卻很空虛。有時候明明知道該做什麼,可就是做不到。有時候明明不想發脾氣,可一着急就控制不住。這都是因爲沒有把心當成真正的主人。


古人常說"心正則身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內心端正了,行爲自然就端正了。就像開車一樣,方向盤在手裏,車子才能按照你想要的路線行駛。如果方向盤失控了,車子就會到處亂跑。人也是這樣,心是方向盤,身體是車子。


想要身體健康,首先要讓內心安定。想要行爲端正,首先要讓內心純淨。這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就是生活中最樸素的智慧。當內心真正成爲身體的主人時,人就能活得更加自在從容。


心之所發便是意

——王陽明《傳習錄 · 捲上 · 徐愛錄 》


【釋義】:內心產生的想法和念頭,就是意念。


這話指內心的想法、念頭向外流露,便形成了 “意”,“意” 是連接 “心” 與 “行動” 的橋樑,內心的渴望、目標,只有轉化爲具體的 “意”,才能進一步轉化爲實際行動。


古人云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裏的 “志”,便是 “意” 的集中體現,沒有明確的 “意”,內心的想法再美好,也只是空想。


內心就像一口井,意念就是從井裏冒出來的水泡。井水平靜的時候,水面光滑如鏡。一旦有風吹動,水面就會起波紋,冒出大大小小的泡泡。人的內心也是這樣,平時安靜,一有刺激就會產生各種想法。


這些想法有好有壞。看到美食會想要品嚐,這是好的意念。看到別人有錢會心生嫉妒,這是壞的意念。看到困難會想要逃避,這是怯懦的意念。看到不公會想要出頭,這是正義的意念。


關鍵在於明白,所有的意念都是內心產生的。外面的事情只是誘因,真正的源頭在內心。就像種子一樣,土壤裏沒有種子,再多的陽光雨露也長不出花草。內心裏沒有貪婪的種子,再多的金銀財寶也不會讓人起貪心。


掌握了這個道理,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爲。壞的意念冒出來時,不要跟着跑。好的意念出現時,要好好珍惜。這樣久而久之,內心就會越來越清淨,生活就會越來越順心。


意之本體便是知

——王陽明《傳習錄 · 捲上 · 徐愛錄 》


【釋義】:利益可以和別人一起分享,但不能一個人獨佔。


這句話強調 “意” 的形成與實現,離不開 “知” 的支撐,“知” 是對事物規律、自身能力、行動方法的認知,沒有足夠的 “知”,“意” 就會缺乏根基,要麼不切實際,要麼難以實現。


古人云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對事物的認知越清晰、越深刻,制定的 “意” 就越合理,行動起來也越堅定、越高效。


生活中,“持續迭代” 是提升 “知” 的保障。事物在不斷髮展變化,“知” 也需要持續更新,才能始終支撐 “意” 的實現。比如做電商生意,幾年前的運營方法可能現在已經不適用,需要持續學習新的運營思路,才能制定出符合當下市場的經營意願;教育孩子,以前的 “打罵教育” 理念已經不符合現代教育規律,需要學習新的教育知識,才能制定出更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意願。


想要提高“知”的能力,需要經常擦拭內心的這盞明燈。讀書可以擦亮它,思考可以擦亮它,與比你優秀的人交流也可以擦亮它。最重要的是保持內心的純淨,不被私心雜念遮擋了視線。


當內心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強時,看事情就會越來越準確,做決定就會越來越明智。這就是古人說的"明心見性"的真正含義。


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陽明《傳習錄 · 捲上 · 徐愛錄 》


【釋義】:心裏想着什麼,那個東西就成了你要面對的事物。


現代人最大的煩惱之一,就是做什麼事都不夠專心。上班的時候想着家裏的事,在家的時候又想着工作的事。陪孩子玩的時候心不在焉,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也心不在焉。結果什麼事都做不好,什麼人都沒照顧好。


這種狀態的根源在哪裏?就在於不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心在哪裏,世界就在哪裏。


比如說,兩個人同時走在大街上。一個人心裏想着賺錢,他看到的就是各種商機,哪裏有店鋪轉讓,哪裏有生意可做。另一個人心裏想着孩子的教育,他看到的就是學校、書店、培訓班。同樣的街道,因爲心裏想的不一樣,看到的世界就完全不同。


這就像手電筒的光束,光照到哪裏,哪裏就亮起來。心的注意力也是這樣,注意力在哪裏,那裏就變成了真實的存在。如果心裏同時想着十件事,就等於把一束光分成十束,每一束都很微弱,什麼都照不清楚。


想要把事情做好,先要把心收回來。心專注在一件事上,這件事就會變得清晰具體。心專注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會感受到真誠的關懷。這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就是最樸素的生活智慧。

專心致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需要練習。但一旦掌握了這個要領,做什麼事都會事半功倍。

END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