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藍海豚島
文/東方之音

夏季走進廣東藍海豚島。天剛濛濛亮,海霧如薄紗般飄散,浮蕩在天地之間。我們的小船緩緩滑離了岸邊,搖櫓聲“吱呀”作響,在清晨的靜謐裏盪出悠長而古老的節奏。船身破開水面,泛起的漣漪如絲綢般層層鋪展,又悄然隱沒於無垠的藍色之中。小島身影逐漸在身後退去,而前方天海交融之處,一片浩渺的深藍正在我們眼前悄然鋪開——這便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藍海豚島。

船行漸遠,水面光斑跳躍,如同無數碎金灑落於波光之上,令人目眩。忽然,船伕停下手中櫓槳,低聲道:“來了!”我們屏息凝神,但見遠處碧波起伏處,一弧優雅的脊背劃開水面,宛若幽藍的玉雕一閃而過。緊接着,一道、兩道、三道……海豚羣如約而至,宛如散落的藍寶石投入了海面,在浪花中閃耀。它們逐浪騰躍,在空中劃出優美流暢的弧線,身姿輕盈如飄舞的綢帶,倏忽又沒入水中,只留下幾圈盪漾的漣漪,和迴盪着那清亮如笛、若液態藍水晶般的鳴叫聲,在天地間自由地遊走,使人心靈亦隨之澄澈飛揚。

老船公眼角漾開層層笑紋,彷彿看見久別重逢的故友。他向我們絮絮講述:這些海豚,它們如同自家人一般,世代與附近漁民相守相伴。漁民們識得它們每一條不同的背鰭形狀,熟諳它們各自的性情與名字;更有年長漁民數十載如一日,默默記載着它們遊弋的軌跡與族羣繁衍的脈息。傳說中,曾有海豚於濃霧瀰漫時,引領迷途漁船避開暗礁平安返航。這哪裏僅是生物?它們早已化身成這片藍色疆土上流淌的精靈,是融入漁民血脈深處的熟悉與親暱——那是鹹水歌謠裏世代傳唱的鄉音。

小島遠眺過去,彷彿是一枚被大海精心雕琢的翡翠。島邊礁石嶙峋,海水溫柔地拍打着岸邊,激盪起雪白浪花,週而復始,彷彿在低語着大海的私密心曲。船伕遙指岸邊幾處簡易棚屋,語氣深沉:“那是‘疍家’的老屋了。”斑駁的棚屋緊倚着海角,歷經了海風鹹霧的侵蝕,無言地立於岸邊,彷彿大海與陸域之間一道滄桑的界碑。多少代“疍家”在此出海、歸港,撒網、晾網,將生命織進了浩渺煙波與岸邊礁石裏。那褪色的木棚,那剝蝕的漁網,默默承載着水上人家與海豚之間綿延不斷的情緣。如今,漁火雖已寥落,然而人與海豚之間那份無需言說的守望,依舊如礁石般堅韌,像大海一樣深沉。

夕陽沉落,海面被染成一片熔金,海豚的身影在金色的波濤間時隱時現。它們此起彼伏的背脊閃耀着晚霞的光輝,像浮游的燈盞,在無垠的藍綢上繡着靈動的紋飾。船兒歸航,船尾拖着一條長長的、粼粼閃動的光帶,宛如我們身後延展的思緒。藍海豚島,這方浮於碧波上的小嶼,連同那躍動於浪尖的精靈們,將如海浪般永恆地起伏於我記憶的灘頭。它們並非供人賞玩的風景,而更是這片蔚藍國土上真正悠遊自在的主人——漁火明滅之間,我們才恍然驚覺,自己不過是在這浩渺碧波之上,有幸闖入了它們永恆畫境的一個過客。

船愈行愈遠,暮色四合,海豚的歡鳴猶在耳際縈繞,宛如大海沉靜而綿長的心跳。當小島最終模糊成視線盡頭的一抹淺黛,我心中卻分明聽見那呼喚——一種對海洋的眷戀與對生靈的敬畏,正從深藍之中,湧向岸邊的我們。
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