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難讀的地名,你能讀對幾個?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爲“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山西的文化,不僅保存在歷史的典籍裏,凝結在厚重的黃土中,還體現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一個地名,都可能蘊含着幾千年的歷史和文化!
小夥伴們,作爲山西人,下面這些地名你都讀對了嗎?
01 大汖(chǎng)古村

@派大星的日記本
“汖”(pìn),當地人念chǎng,也有方言讀càn。大汖人說,山水爲汖,表示水從山上流下來,即瀑布!因爲之前大汖村的山口有三條瀑布,村子又居最大瀑布之地,所以取名“大汖”。

@派大星的日記本
大汖村有5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爲止盂縣現存最古老的村落,大汖村是一座建造在一整塊巨石山坡上的村莊,沒有普遍意義的街道,只有窄窄的石頭小道相通,人們進出往來,只能靠一雙腳。

@小紅書 宛揚Ya
當年,山裏人硬是將碎石和黃土,用揹簍一筐筐背上山,和泥砌牆,建成了平房、二層樓、三層樓和下窯上房的多種木石建築。

大汖不大,村也無名,但它就像一扇古老的窗口,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視人類農耕文明的足跡,獲取許多歷史信息,它也是一個活的樣本,閱讀它,我們可以知道人類曾經這樣走過。

@派大星的日記本
02 砥洎(jì)城

@馬斯塔西
明清時期,流經潤城鎮的沁河稱爲“洎水”,沁河一路南來在潤城,被一大塊橢圓形巨石攔住了去路。1632-1633年間,流寇在當地殺掠過甚,大興知縣楊樸於是在這塊三面環水的巨石之上,花費重金築起了城池。成立之日,遠望之似洎水之中流砥柱,遂有砥洎城之稱。

@馬斯塔西
砥洎城,三面環水,上中下三層佈局,地面一層按周易八卦佈局,街道多爲丁字街
這種看似雜亂無章的佈局與特點,事實上構成了,一個完善的內部防禦體系。

@馬斯塔西
砥洎城的最大亮點,在於它的城牆是真正的“銅牆鐵壁”,這完全歸功於潤城鎮冶鐵業的發達,砥洎城外側包以青磚,而從城牆內側,則可以清晰看到坩鍋與石條混徹的特殊結構,使人感覺這纔是真正的“蜂窩城牆”。
砥洎城,迎來送往了多少歲月多少人,巍然屹立,世間罕見,因爲滄桑,更有魅力!
03 解(hài)州

解(hài)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即今運城市鹽湖區西南15公里的解州鎮,鎮西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

@andre白白
坐落於山西運城的,解州關帝廟坐北向南,南面條山崢嶸聳翠,北負硝池銀鑲玉砌,東臨鹽湖浩淼無垠,廟貌宏敞,堂皇富麗,規模宏大,佈局嚴謹,是全國規制最高、面積最大、歷史最久、保存最全的廟宇,被譽爲“關帝之祖”、“武廟之冠”。

@andre白白
關帝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種十分獨特的現象,它是中國古代道德文化發展到
宋元明清時代的物質化凝結,作爲珍貴的文化遺存,將永遠向後人揭示着,中國古代道德文化的豐富內涵和複雜內容。
04 長(zhǎng)子

長子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長子縣是中國古代丹朱的封地,精衛的故鄉、西燕的古都。長子,因堯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而得縣名

@青痕
長子縣縣境西部發鳩山上,有炎帝小女兒女娃“精衛填海”的故事,有東晉詩人陶潛的,“精衛銜微木,將以填蒼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詩句可作證,所以說是“精衛故鄉”

@青痕
2007年7月,長子縣被聯合國評爲中國“千年古縣”。同時,長子縣是全省蔬菜生產基地,盛產大青椒,素有“中國青椒之鄉”之稱。
05 隰(xí)縣

@泉深
隰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臨汾市西北邊緣,晉西呂梁山南麓,《爾雅》曰:“下溼曰隰”,以州帶泉泊下溼,故以“隰”爲名。據《太平寰宇記》載
以縣南有龍泉,地溼,因名隰。

@泉深
隰縣文物古蹟三十餘處,以城西明代建築“小西天”最爲著名,小西天原名千佛庵
位於山西省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創建於明崇禎七年(1634年),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三面環山,庵前臨河,古木參天,清流涓涓,鳳凰山土崖如削,小西天聳立山頂。
06 繁峙(shì)

繁峙縣始建於春秋時期,歷史悠久,繁峙從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得名,北靠“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南依“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東鄰靈丘縣及河北省阜平縣,西界代縣。

@佳桐
繁峙縣境內的文物古蹟和名勝景點較多,中外聞名的巖山寺,始建北宋,寺內精美的金代壁畫,是中國藝術的瑰寶。

@舜遊記
著名的平型關遺址,內長城以及祕魔寺、龍洞、公主寺等,此外還有聞名中外的著名風景區——五臺山。

@張一般先生
07 芮(ruì)城

芮城縣,位於山西省西南端,歷史悠久,堪稱文物之鄉,早在180萬年前,華夏祖先即在芮城這片土地上勞動生息,創造人類文明。

芮城最著名的永樂宮,是中國現存最大一座元代道教宮觀,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
是爲紀念唐代道教著名人物呂洞賓,原建於芮城縣黃河岸邊永樂鎮,原址北靠峨嵋嶺,南臨黃河,“永樂宮”因故址在永樂鎮而命名。

“萬里黃河神遊處,千年驛道大禹渡。”萬里黃河兩岸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僅此一處,大禹渡依崖傍水,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素有“黃河明珠”、“北國江南”之稱。具有悠久的歷史遺存和故事傳說,文化底蘊深厚,區域特色明顯。
08 洪洞(tóng)

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因爲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濤澎湃,又據《舊唐書·地理志》,取義縣北之洪洞嶺,又據《山西通志》,“縣北五里有洪崖古洞,縣以洞名。”

洪洞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爲“華人老家”,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是明代遷民遺址,被炎黃子孫當作“家”、稱爲“祖”、看作“根”。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不知有多少人,自小就聽過這歌謠,從此記住了洪洞,記住了這份鄉愁!
09 岢嵐(kělán)

岢嵐縣隸屬於山西省忻州市,位於晉西北黃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五寨、河曲,南靠興縣、嵐縣,東鄰寧武、靜樂,西與保德相連。據《太平寰宇記》
岢嵐縣因境東北岢嵐山得名。

岢嵐縣境內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是組建於60年代末的,我國三大衛星發射中心之一,是一座具有現代化測試發射水平和,高精度測量能力的綜合型火箭。衛星發射中心,在發射中心的歷史展覽館,進入圖文並茂的展區,可以追尋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軌跡。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岢嵐是革命老區,這裏是山西臨時省委的誕生地,這裏是晉綏抗日根據地的發祥地,這裏是毛主席路居館。
1948年4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同志率領中共中央機關轉戰西柏坡途中路居岢嵐。毛主席接見了,正在召開三級幹部會議的全體代表,並留下了“岢嵐是個好地方”的深情讚譽!

@小戈多
小夥伴們
你們還知道哪些容易讀錯的山西地名?
可以留言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