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一邊倒,殲-10CE三招鎖殺陣風,蘇-30淪爲空中活靶?
克什米爾上空一道白光閃過,印度空軍飛行員還沒來得及按下導彈發射按鈕,雷達警報的尖嘯已經刺穿耳膜。

2025年5月7日凌晨,兩架巴基斯坦殲-10CE在邊境線一側突然躍升,機腹下掛載的霹靂-15導彈如同出鞘利劍,在200公里外就鎖定了印軍引以爲傲的陣風戰機。
短短几分鐘後,3架單價2.4億美元的“歐洲貴族”化作火球墜向山谷,一同被擊落的還有蘇-30MKI和米格-29,而巴軍戰機全員毫髮無損返回基地。
以“八比零”的慘敗徹底地撕破了西方戰機的神話般的外衣,可謂“飛上天,戰如棋”,殲-10CE的智能化的座艙讓這羣參戰的“眼鏡蛇”中隊的飛行員都如同在打遊戲一樣簡單的就能上手了。
藉助了其自帶的“自我監測系統”這把“智能手機的體檢神器”,20架戰機就能像一鍵的智能手機體檢般一鍵的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一一的排查,對其各個部件的故障都能一一的“找出”了,實現了20架戰機的同時出動18架的“出勤率”都碾壓了傳統的戰機70%的及格線。

可想而知,印度空軍以88億美元的天價將陣風戰機的全部訂單都擱置了,更讓他們憋屈的是,這批根本就沒法對付的陣風戰機就這麼白白地被擱置了,根本就沒拿來打仗的用處。
可謂以雷達的先進性給了殲-10CE以“看遠眼近”的獨特優勢,其配備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探測距離比同級的砷化鎵的雷達遠遠的80公里,猶如一個拿着高倍望遠鏡的戰機與另一個卻戴着近視鏡的戰機相比,前者自然就是後者的“高手”。
由此可見,霹靂-15的150公里的遠程射程更是把印軍的70公里的短手徹底地壓制了,空戰的局面就變成了“看得遠的先開槍”的單方面的獵殺。
其相比中國的第四代戰機就如同一款“二手的第三代”那樣顯得有些“老土”。尤其是近幾年來中國的第四代戰機經歷了從F-10到J-10再到J-11的飛速發展,已經初步具備了第四代的戰機的基本特徵,而蘇-30MKI則似乎已經漸漸停滯在了第三代的技術水平上,難以再進一步的突破了。

與當年的老式收音機相比,這臺最新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就如同面對了一款高端的智能手機一樣,不僅其探測的最大距離就將老式的雷達的近百公里的距離都給抹了底,而且其對電磁干擾的抗干擾能力也就將老式的雷達的"天生一死"的弱點徹底地給抹了底。但等來殲-10CE的導彈剛一發射就已悄悄的飛到自己的眼前,甚至連彈射逃生的時間都來不及了。
伴隨戰場的外溢,西方的軍火商也開始感受到一條條令他們坐立不安的“連鎖反應”——從敘利亞的伊斯蘭國到伊拉克的極端組織,再到北非的各種恐怖組織都在以越來越兇殘的方式對西方的軍火商“報復”。
這其中最令人憂心的就是伊斯蘭國的不斷壯大,它的戰略和戰術都在以越來越高的成熟度將西方的軍火商“送上刀山”,這其中最令人憂心的就是伊斯蘭國的不斷壯大,它的戰略和戰術都在以越來越高的成熟度將西方的軍火商“送上刀山”,將他們的所謂的“先進的”武器都用在了對西方的反恐打擊中,讓他們的所謂的“先進的”武器都用在了對西方的反恐打擊中。

可見這架殲-10CE的“性價比”在馬來西亞的國防部長眼中可謂無比的高,甚至將1架的“殲-10CE”當成“7架的陣風”來和的“算賬”:1架的“殲-10CE”不僅比1架的“7架的陣風”便宜的多的多,而且還能“贈送”10年的保修期,並且可“無限的”部署!這簡直是馬來西亞的國防部長的“美夢”了!
泰國軍官現場測試座艙模擬器時發現,平顯界面居然能直接切換泰語提示,這種“保姆級”定製服務讓法國達索公司代表提前退場。
中國戰機的恐怖性價比背後,是整套作戰體系的降維打擊。殲-10CE能通過數據鏈實時接收預警機信息,在雷達關機狀態下靠北斗導航發射導彈。而印度空軍雖然也有預警機,但因爲戰機來自俄、法、多國,不同系統就像蘋果手機用不了安卓充電線,預警機只能當“空中望遠鏡”用。
現在東南亞多國已經開始用腳投票,馬來西亞果斷放棄採購美國F-18計劃,轉向考察殲-10CE,畢竟誰都不想重演印度空軍的悲劇:砸重金買的“萬國牌”裝備,在體系化空戰面前成了堆昂貴的廢鐵。
 
														 
														 
														 
														 
														 
														 
														 
														 
														 
														 
														 
														 
														 
														 
														 
														 
														